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成功而其他的都失败了?

偉大的時代


首先理解这样一个概念,商鞅变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都是值得的称赞的一次社会变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商鞅变法打破了封建领主或者封建诸侯的特权,这在世界上属首次,西方国家到十八、十九世纪依然还在执行着由封建领主世袭爵位的制度。可见当时中国人的思想是相当先进的。

那么为什么商鞅变法能够在秦国取得重大的成功,原因有以下几点。

1.商鞅和秦孝公之间兄弟般的信任关系。

在秦国,君主的权利至高无上,这与秦国是战斗民族,经常要与西部的戎狄战斗有关,如果权力不能集中就很难打胜仗。这相比于东方的其他诸侯国稍微强一些。君主权力集中,那么作为变法执行者的商鞅,如果能够得到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变法就成功了一半。幸运的是商鞅和秦孝公两个人年龄相当,志气相投,都有着一颗变法地执着之心,两个人兄弟般的情谊,为变法成功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2.商鞅本人具有的才能和气魄。及坚持不懈的毅力,敢于向权威挑战。

商鞅是有才能的,这从他的老师公叔痤那里可以感知到。如果你用商鞅就重用他,不用就趁早杀了他,免得他到其他国家威胁魏国。商鞅是有气魄的,这从他刑杀700名私斗者可以感觉得到。为了变法,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秦国贵族在七大战国里面属于实力最弱小的,可以寻找突破口。

秦人彪悍,无论是同性贵族还是异性贵族,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英雄,对于权力的追逐,不像东方六国那样热衷。实力也没有那么大。三家分晋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晋国六大公卿的实力太强而造成的。

4.秦国老百姓性格豪爽、单纯,易接受变法。

秦人单纯,一旦国君要干什么,他们一定会誓死追随,当国君想要通过变法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时,秦人只会不惜一切代价,跟着君主向前冲。

5.秦国人的爱国热情很高,纠纠老秦共赴国难。

秦部族从他来到西部边陲的那天开始,就面临着极大的生存挑战,来自东方的周人,来自西方的戎狄,都对他们形成巨大的威胁。这种环境下生存500年以后,造就了秦人爱国的热情。为了生存,他们跟随国君不断努力拼搏。听说变法可以使秦国更加强大,于是他们就支持国君的变法。


大语文走四方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他国家的变法也有较为成功的,如魏国。因此,不能把秦国的成功仅仅归功于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诸国变法比较

战国时期最先变法的是魏国,核心人物有两个:李悝与吴起。魏国的主要变法政策如下图所示: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而补不足。 《汉书.食货志》

取有余而补不足就是李悝变法的核心,他将丰收年和灾年各分为三个等级,根据丰收情况,政府用平价买进粮食,等到灾年根据灾情状况把粮食平价卖出去,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样魏国老百姓的积极性被调动,魏国也逐渐变强。吴起在鲁国收到排挤之后来到了魏国创建了魏武卒,魏武卒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特种兵。吴起率领着魏武卒把秦国打的满地找牙。

吴起在魏武侯时期收到猜忌,谈到了楚国,在楚国他按照李悝模式在楚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主要思想仍然是取有余而补不足,将无功受禄的贵族的俸禄进行削减,将多余的钱拿出来用于农业发展和军队建设。吴起的变法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在楚悼王的支持下他围魏救赵,一直打到了黄河南岸。向南扩展到了今广西东北部。可惜的是楚悼王去世以后,旧贵族杀死吴起,新法尽废。楚怀王时期,屈原企图恢复吴起之法,但以失败告终。

赵国由于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林胡等接触众多,赵武灵王发现游牧民族的骑兵非常厉害,于是他就顶住各种压力,推行胡服骑射。胡服骑射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成为当时的第三强国(秦国、齐国),赵国获得了河套地区与中山国大量肥沃土地。韩国在韩昭侯时期任用申不害改革,推行君主控制臣子的术。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韩国的积贫积弱。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最全面、最成功的变法。他的主要借鉴对象就是李悝和吴起,而且他的变法比李、吴二人都激进,也就更彻底。他废井田,奖励耕织与军功,根据魏国的魏武卒创立了秦国的精兵技击。商鞅是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当然看的更远。他的变法比赵武灵王、申不害的变法更为全面,赵国仅仅是军事改革,韩国则是政治革新。

变法成功的魏国缘何走向衰落

魏国是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为战国早期的中原霸主。他的衰落完全是出于他的穷兵黩武。魏文侯在位时期只有一个目标:联合三晋,把秦国往死里搞。他任命吴起为秦魏韩三国边境重镇西河守将,吴起再任上把秦国按在地上摩擦。魏武侯继位以后,干了两件错误的事情:其一,逼走吴起;其二,主动破坏三晋联盟,使秦国得以东出。

公元前382年,魏国在蔺(山西省柳林县)击败赵国,三晋联盟彻底破裂,公元前381年,魏武侯派兵占领了楚国的军事重镇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是可忍孰不可忍?魏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楚悼王派遣吴起率军北伐,他亲自摧毁了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魏武卒,吴起率领楚军饮马黄河,这一年魏武侯、楚悼王都去世了。

魏武侯去世以后,魏惠王继位,这个魏惠王可以说把魏国的家底给败光了。在桂陵、马陵先后两次被齐国大败,名将庞涓战死、太子申被俘。魏国再也不复当年荣光。究其原因无非是多线作战,自顾不暇。自此,魏国在难与秦国较量。

总结

秦国商鞅变法的成功得益于秦孝公以后数位君主皆奉商君之法为圭臬。而魏国变法尽管成功但却毁于穷兵黩武,四线作战。赵国、韩国的变法非常片面,楚国前后有吴起、屈原的两次变法都已失败告终,则是因为楚国旧贵族的势力过于强大,而楚国君主又不想将旧贵族连根拔起。由于新法必然会触碰到这些人的利益,因此楚国变法往往很难取得长久的成效。赵国与韩国的变法较为片面。列国变法唯有秦国自始自终,惟有秦国变法彻彻底底。

后人有诗赞曰:

国唯强弱以图存,顺势昌平逆者亡。

李氏严籴兴魏氏,商君垦草将秦王。

公孙赴楚河南平,芈子沉江楚地伤。

赵武韩昭空热血,渠梁赵政终始皇。


《史记.秦本纪》

《史记.魏世家》

《史记.楚世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

《战国策.楚策》

《战国策.秦策》

《韩非子.内储说》

《汉书.律历志》

《汉书.食货志》

《淮南子.泰族训》

《资治通鉴.周纪》


强游中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商鞅变法成功而其他变法都失败了?

首先说明一点,这些变法基本上都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而且,说其他变法都失败了是不太准确的。

原因如下:

一、战国时期铁器得到更广泛地应用,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生产关系开始形成,为适应这种形势,各国纷纷变法。

较有影响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其它诸如韩、赵、齐、燕等国也进行了变法。

这些变法有个共同点,都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加速了各国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国力强盛。

二、秦国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因此在秦献公初步改革的共础上,之后的历代秦国国君一一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以至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励精图治。

这种自上而下的意志化为国家行为,其威力是无比强大的,而且代代累积,是变法得以推行并取得成功的最强大保证。

三、这其中也少不了改革家商鞅的功劳。其智慧,其学识,其决心,堪称就是为变法而生的。

秦国选择了商鞅,历史选择了秦国。

综上所述,之所以有提问中这样的理解,无非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彻底而且成功实现了秦国的强大,并且,强秦在历代国君的有效统治下,在对外征战中逐步掌握了主动权,以至最终一统天下。

一统天下的结果更突出了商鞅变法的成功,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其它国家变法都是不成功的,其实,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才是战国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假设魏国统治者给力,后来一统天下了,那么李悝变法就要被说成是最成功的了。

总之,其它国家的变法相对来说顺应了历史大势,也是成功的,商鞅变法强大了秦国,一统天下的秦国也就更突出了商鞅变法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