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山东蓬莱的新农人胡波

入行四年,正值苹果花开,胡波对自己50亩苹果园的效益信心满满,他预计的投入产出比能达到200%~300%,一亩地的年生产成本在1.1万~1.2万元之间,年产值能达到2.5万~3.5万元之间。

我也相信,在建园之初,我就跟他说过:“如果在山东蓬莱和甘肃静宁种苹果都不挣钱的话,那其他地方早玩完了。”仗着优势产区和优势品种的叠加,这两地的苹果产地价一直高居全国榜首。胡波2016年试种的2亩苹果园去年初投产,平均批发价就卖到4.8元/斤,最高价6.7元/斤。

“其实种苹果或者搞农业都能挣钱,只是挣得多与少而已。”胡波的网名叫“淡然”,就像说这句话的语气,“像农户只种四五亩地的情况下,一年能赚四五万元,虽然利润很高,但总效益并不高,但是我适当地扩大面积,把亩利润降低一下。比如我50亩地,我可以拿出其中20亩甚至30亩的利润去付工资,自己还剩下20~30亩的利润,虽然平均利润降低了,但总效益要比一个农民管四五亩地要高得多。”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宽行密株的种植模式

“你管理50亩的成本和管四五亩的农民的成本相差多少?”我好奇这个。

“首先在肥料上,我是以有机肥为主,光秋季的羊粪加菌肥加微量元素一亩地就要4000元,等进入丰产期后还要增加一些追肥,每亩地的肥料成本在5000元左右,普通农户做不到这个数……”

“蓬莱地区普通农民一亩地全年的肥料成本在3500元左右。”刘相阳(木美土里集团公司山东区总经理)在一旁介绍道,他长年奔波于山东各苹果产区,对面上的情况非常了解,“一般在秋季施有机肥,一亩地用我们的菌肥加有机肥加中微肥800斤,再加上100~200斤的复合肥;然后在春季用微生物菌剂去灌根养根,进入膨大期后再用两遍冲施肥,一遍冲施肥大概在300元/亩左右。”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刘相阳(右)和胡波在交流苹果的管理技术

“我不用冲施肥,秋季的时候也不用这么多复合肥。”胡波说了他在用肥上的不同点。

“对,”刘相阳接着说,“胡波的果园和普通农民的果园最大的区别就在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时间上,他秋天买有机肥可能要3500~4000元了,后期很少追肥了;而普通农户在秋天先用一半,有机肥用到1800~2000元,然后在生长季养根的、膨大的加在一起也要1500~1600元。”

“那套袋的成本呢?”我继续问道。

“我今年买的果袋是0.04元/个,一个袋连从套到摘需要0.7~0.8元,2万袋就是5000元。”胡波介绍说。

“光肥料加套袋这两项的成本一亩地就要1万元了。”我感叹道。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正在开花的“维纳斯黄金”

“对,再加上农药、土地、其他人工等支出,加起来一亩地的生产成本就在1.1~1.2万元。农民他们自己套袋,一亩地的成本大概就7000~8000元,0.5元/袋的成本。”胡波解释道。

“那建园成本需要多少?预计第几年能收回成本?”我连问了几个关乎投资效益的问题。

胡波仔细核算了建园三年来的投入成本,第一年用了70万,每亩地的投入是1.3~1.4万元,第二年每亩地的投入不到2000元,第三年每亩地的投入3000元多一点。50亩地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了100多万元。

“我原来计划是8年收回成本,现在看如果能维持现在的价格,大概6年就能收回成本,甚至5年。”胡波依然信心满满地说,“我那2亩地去年第4年套了1.3万袋,今年计划套4万袋,按这个产量计算,我50亩地明年就能全面进入丰产期。如果明年收不回来,后年一定能收回来。”

“现在像你这个年龄段的人回来种苹果的多不多?”我问胡波。他是76年的,属于这个行业的年轻人。

“不多。”胡波的回答没有意外。

“年轻人还是不想回来的。”刘相阳解释道:“首先这个行业是非常辛苦的,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吃不了这种苦;另外,虽然我们预计的收益是不错的,但这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收益,一旦碰到冻害、冰雹等不确定因素,他们在经济上就承受不了……”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地面管理自然生草

“我觉得还有一个因素,从投入到收回成本的时间还是比较漫长的,无论五年还是八年,对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时间成本。”我补充道。

“在这五年八年之内,他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胡波接过我的话题说,“我是两条腿走路,有鱼苗场的工作,一年差不多有20万的收入作为支撑。如果今年或者明年的投入量超过了我的收入,我还可以去附近的农资店赊账,年轻人不一定能赊账。”

“假如你没有育苗场这份工作……”

“我不干。”没等我把话说完,胡波就明白我的意思,并给出明确的答案,“没有经济保障我不会去种苹果。”

“那当初怎么想起来种苹果?”我好奇道。

“我也在考虑,除了育苗我还能干什么?如果育苗行业不好了,我就得选择另外一个行业,叫我去搞IT产业,咱做不了。有一条路就在眼前,在当地老农人的基础上咱再提高一下,包括观念、品种和技术都换代一下,效益应该也可以。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就想着要两条腿走路。”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胡波和他在2017年种植的苹果树

在随后的聊天中,胡波也提到了产品的销售也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针对大众市场突出果品外观,满足经销商对中高端果品的品质要求;另一条是针对小众市场做网上销售,突出口感,以体现追求内在品质的价值。

“他每年的有机肥投入比普通农民多,苹果的品质肯定是要好于普通农民的,但是他如果单纯走市场是很难卖到品质高出来的价格,最多只能贵0.2~0.3元/斤,他只能占到好卖,不会滞销。我们这几年一直提倡的‘种好果卖好价’,现在在市场上其实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刘相阳解读了市场的现状。

“那在市场上什么样的苹果能卖到最高价?”我问他俩。

“全红,着色度应该达到90%以上。”胡波应道。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2018年拍摄于养马岛的苹果照片

“你在新书上用的这张26号参赛苹果就可以卖到最高价,可以卖到8元/斤。”刘相阳说的这张照片是我2018年在山东参加“木美土里”杯中国好苹果大赛后特意挑了一个苹果拿到养马岛上拍的,外观通红,在蔚蓝的海洋背景下显得格外唯美。刘相阳还特意去查了这个苹果的获奖情况,结果并没有获得金奖,而是我纯粹凭颜值挑选的一个苹果。

而这个苹果,就是经销商眼里最好的苹果。

“所以必须要两条腿走路,要有自己的渠道,否则是体现不出我这个苹果好吃了。”胡波笑着说。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胡波在演示他自制的简易拉枝器

“那这部分的价格定位和体量呢?”在大众市场,生产者基本上是没有定价权的,但在小众市场,我可以问这个问题。

“比普通消费者在商超买的高端苹果的价格要优惠一些。”

“如果都能这样销掉,那自然更好了。”

众人齐笑。

“我觉得像胡波这种的规模是比较合适的。”刘相阳这几天陪着我走访了不少不同规模的果园,“一般农民夫妻俩种5~6亩,一年总的效益就10万元,其实就是他们的打工钱;胡波是50亩,加上他媳妇和他父亲,除了套袋摘袋,像打药除草这些工作基本上都能忙得过来,人工成本也比较低,一年净收入可能有30~40万元。而几百亩、上千亩的规模果园,人工成本就特别高,而且管理难度大,反而不如胡波这种规模有优势。”

“这样的规模还是合适的。”我认同刘相阳的观点。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胡波和他的父亲在苹果园

“其实这个规模是因为看到你的一篇文章介绍家庭农场最合适的规模就是50亩。”胡波窃笑地说了他确定规模的原委,接着谈到自己的一个观点,“搞农业有一个原则——不能贪,任何行业只要你贪念上来就坏了。”

“最佳规模相对于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整个管理成本是最低的,而每年的净收入却是最高的。”刘相阳说道。

“规模的大小也与个人的能力有关。对我来说,50亩是合适的,既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收益,又不会让自己崩得太紧,我想给自己的生活留一个空间。”

胡波最后这个观点很“淡然”。

2020年4月15日

作者简介

清扬,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入驻《今日头条》,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十大三农头条号”称号。


一位新农人的感悟:搞农业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