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50萬雄兵不敢謀反,為何袁世凱依靠7萬兵馬取代大清王朝?

大清晚期是一個亂世,同時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出現了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大臣都想力挽狂瀾,拯救大清於水火當中,其中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一位人物,當時曾國藩手握50萬雄兵,為何不敢反清,而袁世凱7萬兵馬就敢取代大清。

曾國藩50萬雄兵不敢謀反,為何袁世凱依靠7萬兵馬取代大清王朝?


曾國藩雖然有手握50萬雄兵,但自己控制的兵馬並不多,估計只有10萬左右,同時袁世凱只有7萬雄兵,但這7萬兵馬只聽從一人的指揮他就是袁世凱,在太平天國滅亡以後,從表面上看曾國藩確實有50萬的軍隊,但這50萬部分掌握在不同人的手裡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曾國藩不能調動的,而袁世凱的士兵是嫡系部隊,朝廷無法指揮,從武昌起義以後,袁世凱的士兵不停陸軍大臣的調動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袁世凱的底氣要比曾國藩要強的多。

曾國藩50萬雄兵不敢謀反,為何袁世凱依靠7萬兵馬取代大清王朝?

同時曾國藩信奉的是儒家學說,思想屬於一個保守派,沒有膽識,袁世凱訓練的新軍是以西方模式為基礎,他接受的西方理念較多,不懼怕輿論的攻擊,而儒家思想成為了曾國藩不敢反叛的絆腳石,他講究的是一個出師有名的原則。而袁世凱不同,他只注重自己的禮儀,不會畏手畏腳,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影響力,袁世凱當年率領一千士兵殺入朝鮮宮殿,直接暴打日軍,而在光緒皇帝主持的戊戌變法時,袁世凱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關係,倒向了慈禧太后的一邊。

曾國藩也是一個“孤獨守望者”,如果他清兵反對大清,基本上沒有什麼支持的力量,因為在太平運動的時候,曾國藩大量的屠殺了太平天國成員,因此還有一個“曾剃頭”的稱號,而袁世凱不同,他沒有這樣的背景,如果他起兵將會有很多人的支持,同時新軍的戰力強盛,在戰鬥力上可以說晚晴時期的第一支王牌軍隊。

而曾國藩為了維護晚清王朝,經常排擠列強,因此得不到西方國家的支持,而袁世凱不同,他能活到西方各國的支持,如果他想取代大清,西方對他的地位是承認的,同時曾國藩所帶領的湘軍也是“儒家思想”提倡的是“忠君愛國”就算曾國藩想要謀反,但士兵是不會和他一起謀反的。

曾國藩50萬雄兵不敢謀反,為何袁世凱依靠7萬兵馬取代大清王朝?

總結:曾國藩袁世凱同為晚晴時期的大臣,一個忠君護國,飽受舊時代封建思想的限制,一個是新時代大臣袁世凱。接受西方思想,訓練新兵,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活,因此兩個人的性格成為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成為了曾國藩無法下手,而袁世凱取代大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