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的4個好方法,一個比一個高級

文 陸九奇


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的4個好方法,一個比一個高級

文學意味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

我在標題中用了“文學意味”的概念,原本寫的是“文學功底”或“文學底蘊”,但我想這對青少年來說似乎不很現實,只有極少的標杆學生可以做到。但對大多數而言,能讓自己的作文有點“文學意味”已經不錯,是更切實的。

畢竟,文學意味通過有意識的幾個方法,是可以很快實現的。

有人說,想要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作文時多來點形容詞就好,可以用華麗的辭藻征服讀者;也有人說,作文時多用點排比就好,可以增強行文的氣勢。

其實,這樣說都是很片面的。

以華麗的辭藻征服讀者,只是作者的一廂情願,現如今的作文語言更追求質樸無華,凡是堆砌辭藻的文章,都不能算是好文章,這是語文教育者的共識;而後者以常見的排比來完成結構上的堆砌,更容易陷入裝腔作勢,反而顯得底氣不足。

我們的作文,想要增強文學色彩、彰顯文學底蘊,除了長年寫作累積而成的“語言功底”之外,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快速實現這一點的。這裡給出的是四種常見而實用的方法,在寫作時有所加強,是可以快速實現這種轉變的。

把明喻變成暗喻,並圍繞“喻體”進一步延伸


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的4個好方法,一個比一個高級

暗喻較之明喻,可以體現豐富的文學意味

比喻,作為修辭格中的老大哥,是大家最為熟悉的。自從在語文課中演練以來,大部分同學都能輕鬆地掌握。但問題是,學生寫作時對比喻停留在“明喻”的層次上,顯得非常簡單,比如:北京,好像祖國的心臟一樣。這是一個典型的明喻句子,有本體“北京”、有喻體心臟,有連接詞“好像”。

但這樣寫稍顯簡單,隨著寫作經驗的豐富,我建議大家把一些明喻變成暗喻,並圍繞喻體去進一步發揮。

這一招看似簡單,不就是把好像、像等表示明喻的詞進行替換,換成“是”之類的嗎?比如,北京好像祖國的心臟,改成“北京是祖國的心臟”,這樣做就能體現文學意味了嗎?如果改成“北京——祖國的心臟”,似乎是更好一點的。這樣做可以將本體和喻體的關係從那麼直接的關係(文字表達上的直接),變成一種需要需要讀者去稍作思考才行,這種“隔”所造成的效果,就可以加深文本的文學性。

如果作者的經驗更豐富一點,則會圍繞著喻體進一步展開,比如我們隨便寫上幾句,以說明這個意見:

北京——祖國的心臟。我似乎聽到了你澎湃的律動,一股股力量衝向四方,去滋養960萬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的4個好方法,一個比一個高級

北京——祖國的心臟

這裡的思路在於:當我們把一個主體(案例中的北京)比作了一個喻體(心臟)時,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上,文章的內容難以拓展的。在有拓展必要的時候,沿著喻體的方向發散思考,將喻體的作用進一步展示,如案例中將“心臟”這個喻體做進一步的延伸去寫,寫出了心臟的價值和意義。自然,寫的是喻體(心臟)的價值,其實凸顯的本體(北京)的意義。

在作文時,能將某些抽象詞彙寫成暗喻的句子,是最能體現比喻的動人色彩的,還能展示豐富的文學意味。比如:

Ⅰ.挫折是人生路途上的紙老虎,它張牙舞爪地出現在你的生命中,考驗的不過是你的膽識和勇氣。

Ⅱ.時間是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的青春容顏。

在學生作文中,常常出現對一些抽象概念的書寫,如上面例子中的“挫折”“時間”等,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當你把它們進行暗喻時,可以更形象化地體現出你對這些概念的認識,而且生動。

給讀者以暗示。

有話直接說是好的,體現出人的一種直率性格。但在文學意味濃厚的作品、文章當中,出於策略的需要,有些話是不會明說的,是需要暗示給讀者的。這樣做,可以讓作品的內涵更豐富。


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的4個好方法,一個比一個高級

《變色龍》是契訶夫的一篇奇文

實際上,越是高明的作家,越是喜歡使用暗示。他不會把竹筒倒豆子一樣,都敘述給你,他只是“文學地看世界、文學地寫東西”,用到一定程度,給讀者的感覺常常是朦朧的、不甚清晰的,需要讀者在字裡行間去領會才行。

暗示在詩歌和小說是最常見的。根本地說,暗示是在敘事文學或詩歌中最常見。表達觀點的文章如議論文,怎麼暗示?不需要暗示的。

比如在契訶夫的《變色龍》一文開篇,作者說:

巡警奧楚蔑洛夫穿著嶄新的大衣制服,手提一個小包袱,穿行在集市的廣場上,他身後亦步亦趨地跟著一個長著紅褐色頭髮的警士……

在這裡作者寫出的“嶄新的大衣制服”,並非一個簡單的外部刻畫,而是對讀者的一種暗示,暗示出這個叫做“奧楚蔑洛夫”的傢伙在內心有點志得意滿。有意思的是,文中是多次出現對大衣的描寫的,如:

(1)……耶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掉……熱的不行了。

(2)耶爾德林老弟,給我穿上大衣吧……

(3)我回頭再來收拾你!奧楚蔑洛夫威脅他道,一面把大衣裹裹緊,持續取道集市廣場,穿行而去。(謝周譯《變色龍》,天津人民出版社《偉大的短篇小說們》)

其實,讀者可以從這件大衣上,接收到作者的諸多暗示,但都是關於大衣的擁有者奧楚蔑洛夫的心理變化的。作者沒有必要明說,而是採用高超的技巧,以暗示來完成的。

更多的暗示如通過環境來暗示,通過某個特定的物件來暗示——可能就是象徵的由來。

採用象徵手段——一種特殊的暗示

我個人認為象徵也是暗示的一種,但發展成了一種更具體的文學手法。


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的4個好方法,一個比一個高級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典型的象徵手法

象徵的本質是“以物示意”,通過對物件、物品、景緻等做刻畫、做敘述,以導向一種抽象的主題要義,用它來代表一種象徵義。以前我在文章中列舉的象徵例子還印象深刻,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那句詩詞: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作者寫的是青山、是夕陽,都是極為具體的東西(景緻),但所導向的主題可不是讚美它們的,而是以它們為象徵,向讀者傳遞一種亙古未變的人生意識、一種內在的規律性。這就是永恆的自然存續,青山巍然不動,象徵一種永恆;夕陽象徵時光流轉的過程,給人以進入暮年的人生況味。

我們作為學生,怎麼使用象徵手法呢?

要抓住象徵的核心要點:以物示意,用一個具體的物件,來體現抽象的思想、精神等內涵。所以,在文章寫作時,去找到這個物件,比如“門”,當年高考作文中似乎出現過這一話題。“門”可以象徵一種封閉的隔閡,可以象徵一種自由開合的靈活,可以象徵打開心門才能認識世界,等等。總之,要找到一個具體的物件,才能賦予它以一定的象徵含義。

刻畫夢境,以虛映實。

夢是對現實人生的反映。“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在文章中寫夢,可能是兩種情況——


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的4個好方法,一個比一個高級

刻畫夢境,以虛映實

一種是描摹真的夢境,我昨天做了一個夢,後來還記得,真實地記錄這個夢。這種情況其實也是“現實主義”的敘事,並未擺脫現實,只是將現實移入到了真實夢境當中。——這是以真實的“夢”展開的敘述。

另一種是“造夢”——是以作者虛構的夢來完成寫作,比如穿越到特定的環境中。在寫作時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情節化完整的夢境;一種是“自說自話”的夢境。前者有夢的框架去展示作者要說的情節、故事;後者則主觀地去寫夢中的模糊印象,以一種自說自話的方式來體現,這樣寫的好處在於:作者的自由度很高。當然,“造夢”而自由寫作,也難以將情節和自說自話完全分開,兩者常常是融合在一塊的。


著名作家巴金有一篇文章,寫的是對魯迅先生的懷想,叫做《秋夜》,作者是刻意營造了一個和魯迅會面的場景,以“夢”來組織全文的。我們看一看其中的幾個小段落:

窗外荷荷地下著雨,天空黑得像一盤墨汁,風從窗縫裡吹進來,寫字桌上的檯燈像閃眼睛一樣忽明忽暗地閃了一下。我剛翻到《野草》最後一頁。我抬起頭,就好像看見先生站在面前。

…… ……

原來我俯在攤開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個秋夜的夢。

在這裡,巴金是以造夢來完成全文結構的,並將夢境中魯迅先生和“我”的一番對話,我的感想等寫出了出來。通過營造夢境完成了全文。

總之,在中學生寫作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學習一些文學化的手法,讓自己的文章有一些文學的意味,我想是可以做到的。上述手法,稍加訓練,是可以很快學會的。


讓作文體現文學意味的4個好方法,一個比一個高級

去看作者的書 點擊 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