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名言”成為歷史?購房者變了,地段沒有那麼吃香了

近日,《南方日報》與《南方+》共同發起的"疫情後購房意向"調查問卷顯示,購房者的心態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

早年間,人們買房子首先要考慮的是兩個字——地段。

在樓市裡,曾出現過一句影響甚大的"名言"——"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而說出這句話的人,是地產界赫赫有名的李超人李嘉誠。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很多人買房子都是唯"地段論",把地段作為買房子的第一要素。買房子的是這樣,賣房子的也是如此,兜售房子的中介更是三句話不離地段。讓人感覺到:如果房子沒有了地段,就像沒有了靈魂一樣。

李嘉誠的“名言”成為歷史?購房者變了,地段沒有那麼吃香了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地段沒有那麼吃香了。

買房的首要衡量標準不再是地段了。南方日報的調查顯示,房子的質量和戶型的設計,成為69%的受訪者最重視的購房因素,佔比最多。

緊隨其後的是,周邊環境及配套,成為了購房者第二個重點考慮的因素,佔比63%。

排名第三的是,小區物業服務以及小區內的生活配套設施,佔比為54.79%。

而地段只成為排名第四的考慮因素。

首先我們要明確,南方日報做出的問卷調查,還是比較有權威性的,並且比較靠譜的。那麼,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思考:為什麼"地段"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下降了。概括來看,這與三個方面的原因是分不開的。

李嘉誠的“名言”成為歷史?購房者變了,地段沒有那麼吃香了

一是城市的快速發展:"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

城市的快速發展,促使了人們觀念發生了變化。從前城市的發展往往是"一枝獨秀",而現在是"遍地開花"。

"一枝獨秀"的時候,只有好的地段,才有好的配套,才有好的學校、好的醫院,才有方便的生活。但是,"遍地開花"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從前沒有的,現在有了;從前有的,現在更好了。

近年來,總是聽到這樣的話:家門口的好學校、家門口的好醫院、家門口的好配套。

這個"家門口",是誰的家門口?不單單是你家的或者他家的,而是大家的家門口,它不侷限於地段好或者差,不是點而是面。

"家門口"該有的都有了,誰還會去在意"地段不地段"呢!

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李嘉誠的“名言”成為歷史?購房者變了,地段沒有那麼吃香了

二是買房的目的:不再是用來"炒",而是用來居住。

過去的十幾年間,各路的炒房團可謂是名聲在外,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溫州炒房團,不僅炒高了別處的房價,連自己老家的房子都沒有放過。

應該還有人記得十幾年之前,2008年的時候,房價排名第一的,既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更不是深圳,而是溫州。這雖然不能完全歸咎於溫州炒房團,但是與其必然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可以這樣設想: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再次賣出去賺錢的情況下,你會如何選擇房子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地段。因為那時"買來炒的",地段可以讓房子獲得更大的增值效果。

不過,一旦買房用來居住,而不是用來"炒",購房者所考慮的重點就不一樣了。地段變成了次要,居住體驗上升為重點。

三是越來越快的"高週轉":蓋房子的開發商,把速度放在首位。

李嘉誠的“名言”成為歷史?購房者變了,地段沒有那麼吃香了

開發商有兩大法寶,一個是"借錢"開發;另一個就是"高週轉"。

人們常說,慢工出細活。速度上去了,難免會出現瑕疵。從近幾年的購房者與開發商的拉扯中,我們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綠城房地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軍就曾直言不諱地說:一直勸身邊的同事這兩年不要買房。李軍之所以勸他們不買房,並不是因為房價的事,而是因為房子本身的原因。

李軍認為,在高週轉之下,房子多多少少有一些問題,買了之後會很糟心。

此種情況下,你會首先考慮房子的地段,還是房子的質量?

觀念隨著發展而改變,購房的觀念也一樣。當開發商還把地段當作王牌時,購房者已經換了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