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本文作者:老頑童

《野孩子》是一部美國的校園青春片,它講述了“壞孩子”波比在經歷了轉學後,逐漸成長為一個“好孩子”的故事。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電影《野孩子》的宣傳海報

影片一開始,因不滿父親讓新女友住進家裡,波比召集了一眾狐朋狗友跟她一起大肆搞破壞——授意他們瓜分“準繼母”的行李,把家裡鬧得天翻地覆。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波比授意朋友們瓜分“準繼母”的行李

女兒的出格行為讓波比的父親憤怒不已,他當即決定把波比送到英國的寄宿制學校,接受“改造”。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父親決定把波比送到寄宿制學校

被強制轉學的波比,對新學校的一切都看不順眼。對她而言,學校不僅硬件設施落後,各項“清規戒律”更是迂腐又可笑。

於是,不安分的波比不停挑戰這裡荒謬的一切,並因此成為眾人眼中的“異類”。後來,在室友的幫助下,波比更是在學校裡鬧事不斷,製造了一系列誇張的惡作劇。

就是這樣一個頑劣的“壞孩子”,後來卻慢慢蛻變,成為了一個有擔當的學生:不僅奮不顧身地從大火中救出室友,還帶領校隊一路打進全國總決賽,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火災發生後,波比積極通知大家撤離

波比的成長與轉變的歷程,或許能給眾多因自家“熊孩子”的淘氣而備受困擾的家長們帶來一絲啟發。

01 “壞孩子”表現糟糕的原因

波比的父親不明白女兒“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第一反應就是要把波比“發配邊疆”,送去接受管教。

而波比之所以難以接受父親“續絃”的事實,是因為心裡始終深切思念五年前因車禍而去世的母親——失去母親讓波比痛苦不已,因此她一直在接受“治療師”的開導。

波比認為父親讓新女友搬到家裡,是因為自己忘了母親——她無法接受父親的“背叛”。

但父親顯然並沒有尊重波比強烈反對的意願,堅持讓新女友搬了進來。波比絲毫不肯妥協,於是只能用鬧事的激烈方式向父親明志。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波比把準繼母的衣物扔到海里

但父親卻仍然不肯認真傾聽她的心聲,而是再次不顧她的強烈反對,給她安排了轉學。

既然父親總是不願意理解自己,波比自然也不願意順從。為了對抗父親的決定,波比到了新學校,自然就更加不肯收斂了。

02 身邊的人的支持與信任是改變的基礎

無法無天的波比之所以能有所轉變,校長作為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沒。

儘管波比一直搗亂,校長卻相信波比不是什麼無藥可救的壞孩子,因此從沒有直接請家長、開除波比,而是向老師們說明:波比處於一個困難的時期,需要幫助。

對待波比,校長始終態度溫和,但也原則分明。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校長原則分明

在波比在體育課上和同學打起來後,作為“懲罰”,她讓波比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激勵波比做個思想有深度的人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校長的激勵

室友凱特也非常善解人意,她認定波比會表現出格只是因為思念故鄉,以及對新學校的一切不適應而已,本質上並不壞。

所以她不計前嫌,大方向波比伸出援手。得知波比失去母親的遭遇後,凱特還為她策劃了離校方案,並發動全體室友們共同加入。

校長的包容和鼓勵、室友們真誠的友誼,都給了波比莫大的支持和力量。

因此,波比逐漸打開心扉,與室友們成為了好友,並漸漸開始享受在新學校裡的生活。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波比和室友們的合影

相比波比之前的酒肉朋友,換了環境的波比真正得到了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理解和信任,這些讓波比的內心在潛移默化中一點點發生了轉變。

這是促成她改變的基礎。

03 蛻變的催化劑,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由於波比帶著室友們在學校舞會上喝酒狂歡,校長很是失望地表示,自己一直在給波比機會,希望她能真正作出改變,向父親證明自己。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校長鼓勵波比不要放棄自己

校長的話點醒了波比,讓波比深受觸動。直到這時她才看清,原來在內心深處,自己的叛逆不過是想要讓父親多關注自己而已。

接著,波比作為替補代替身體不適的室友上場。她拿出搶限量奢侈品時的勁頭,順利幫助校隊贏得了比賽。

當孩子們帶著勝利的消息凱旋後,校長看到了波比身上的潛力,順水推舟地任命立下大功的波比為新隊長。

事實證明,校長的眼光是正確的。個性張揚、勝負欲爆棚的波比,對於組織大家訓練相當得心應手:懂得“技能、鬥志兩手抓”,一方面指導大家踏實做好平時的基本功訓練,另一方面還通過編隊舞等方式,把“不服輸”的意志傳遞到每個隊員心中。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波比激勵隊員要有鬥志

在波比的熱情感染下,隊員們無不享受訓練和比賽,空前團結一致。她們全情投入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參加比賽屢戰屢勝、捷報頻傳。

校長讓波比帶隊,給了波比鍛鍊自己、發揚長處的機會。

通過這個承擔重任的錘鍊,波比感受到了拼搏的樂趣以及努力給她帶來的充實,於是蛻變成了一個懂得上進的人。

這都是之前的奢華生活也不能帶給她的美好體驗。至此,波比找到了自我,看清了自己內心,也徹底愛上這所學校。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波比袒露心聲

04 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不會“變壞”

雖然被送到寄宿學校促成了波比的轉變,最終波比和父親之間的隔閡也迎刃而解,但皆大歡喜的結局並不能掩蓋波比父親的失職。

《野孩子》:從“壞孩子”到“好孩子”,中間隔多遠?

父女和解

因為波比之所以表現糟糕,主要是因為不滿父親不尊重自己的意願導致的。

如果不是波比足夠幸運地在新學校中收穫了成長,父親這麼做就只是在“偷懶”和懲罰孩子,對波比的改變根本無濟於事:

試想,獨自生活在異國他鄉,又完全不適應新學校的一切,要是波比不幸被孤立,該會多孤獨和無助呢?

波比的叛逆讓我們看到,當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決定有衝突時,家長應該多重視孩子內心的感受、爭取孩子的理解,而不是執意我行我素。

否則,總是強迫孩子接受ta不想接受的事,很有可能引發孩子用糟糕的表現來表達反抗。

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不會“變壞”。

我是老頑童,孩子們的代言人。願每個孩子都能在愛中茁壯成長。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歡迎您關注我的頭條號@老頑童聊育兒 ,我將不定期發佈動態,分享我的育兒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