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事業單位判斷推理答題技巧 關注結論“巧化”加強削弱題型


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主要會考察演繹推理,類比推理,事件排序和圖形推理這幾部分內容,考察題量比較多的主要是演繹推理和事件排序,雖然事件排序考察多,但是整體都比較簡單,難度偏低,很多讓同學們頭疼的就是演繹推理,而稍微有點了解的同學都知道演繹推理中大部分題目為加強或者削弱題目,一看到這些題目很多同學就會覺得頭疼,感覺很多選項都可以或者都不可以,明明感覺自己選的很有道理,最終結果是錯的,給不少同學帶來心理陰影,今天我們講一講同學們經常會犯得一個錯誤,不關注結論。

我們都知道加強削弱題目一般都會問能加強或者削弱“結論”的是哪一個選項,所以我們判斷選項的時候主要依據是看結論,理解結論的意思,只有明白結論的意思了,你才知道什麼是削弱,什麼是加強。但是很多同學做題時草草瀏覽完題幹,對結論只是有個大概的理解,根本沒有搞明白結論的意思,之後想當然的去分析選項,選擇一個模稜兩個的選項,或者說選項中稍微有個陷阱就義無反顧的跳進去了。所以建議大家讀完題幹,理解結論意思,然後自己嘗試去分析什麼是削弱什麼是加強,再去分析選項,帶著結果分析選項比一頭衝進去效果好一些。我們拿一道例題來進行分析。

【例題精講】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肥胖具有“社會傳染性”,它很容易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身上,社會紐帶在肥胖問題上的影響甚至超過基因的作用。研究人員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身體肥胖的親人和朋友改變了你對於體重可接受的標準,你會認為他們的體重可以接受。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研究人員的解釋?

A肥胖的人更傾向於和肥胖的人交朋友

B基因對人的肥胖程度的影響其實是不確定的

C一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往往會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影響

D很多人由於現代社會壓力大、暴飲暴食等原因導致肥胖

【中公解析】C。題乾結論認為肥胖會傳染是由於身體肥胖的親人和朋友改變了對體重可接受的標準,在這裡注意,我們研究的是肥胖為什麼會傳染而不是為什麼會肥胖。A選項很多同學傾向於認為是因果倒置,削弱力度最大,其實不然,A如果說因果倒置的話,最多隻能削弱“人肥胖是由於他們的親人或朋友”與我們研究的“肥胖會傳染”並不相關,所以A不能削弱;B類似於A,同樣在研究肥胖的原因,無關;C給我們提供了肥胖會傳染的另一種可能性,不是因為觀念變了,而是因為飲食習慣變了,所以才會傳染,另有他因,可以削弱,D同樣在分析肥胖的原因,無關,故答案為C。

本質上削弱加強題目並非都那麼難,重點是我們在做題的時候首先要理解題幹,尤其是結論的意思,這樣在進行選擇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而不能僅憑一個大幹的感覺或者印象就完事了,希望同學們能在考試時候巧妙化解加強削弱題。


選項也是解題的好幫手

必然性推理題目是邏輯判斷中很繞很難學習的一部分題目,很多時候我們會被題幹中出現的又複雜又重疊交叉的信息搞得暈頭轉向,很難組織出清晰的思路。這樣不僅很難保證正確率,也會比較浪費時間,不利於我們拿到分數。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行測考試題目都是選擇題,四個選項中肯定是有正確選項的。我們在思考題目的時候如果信息很清楚很簡單,我們可以按照題幹內容進行推理,求解出全部真相。但有些時候題目信息確定性很弱,我們很難分析出具體的、確定的信息和情況的時候,沒有必要和題目死磕到底,根據選項的設置反而能夠更快地解答題目。

比如:

【例】小明、小芳、小紅、小李四人準備出去旅遊,小明說:“小芳去麗江,我就肯定去麗江”;小芳說:“小紅去麗江,我就不去麗江”;小紅說:“不管你們去不去麗江,我都去”;小李說:“小明和小芳只要有一個人去麗江,我就去麗江。”

如上述論述都為真,下列選項可能為真的是:

A.小芳和小紅去麗江

B.小明一個人去麗江

C.小明、小紅、小李三人去麗江

D.小明、小芳、小紅、小李都去了麗江

這道題目中的命題難度並不大,它們分別為:

①小芳=>小明;

②小紅去=>非小芳去

③小紅去

④小明去或小芳去=>小李去

我們可以發現第三個條件“小紅去”是一個確定的信息,從這個確定的信息入手,結合另外一個和小紅有關的條件,也就是②,我們可以通過推出關係的推理規則得出:小芳不去。但是,結合①,小芳不去,無法得出小明是否去麗江,並且結合④,小明不確定是否去麗江,也無法得出小李是否去麗江。所以很多考生都會卡在這裡不知道該怎麼辦。

事實上,通過我們現在得到的信息就已經可以選擇正確選項了。因為小芳不去,所以A選項和D選項錯誤,因為小紅去,所以B項錯誤,那麼排除A、B、D,選擇C選項。

當然,會有學員可能會問,既然小明和小李都不能確定去不去,為什麼可以選擇C選項,因為題幹問法是“可能為真的是”,所以是存在只有小明不去的情況的。

那麼這道題目就屬於我們通過題目並不能分析出確定的結果,但是通過已經推到出的部分確定信息,就已經可以結合選項進行選擇了。所以考生在做行測題目的時候,不要過於執著分析出題目的全部真相,而是要養成對照選項的習慣,有確定信息被推導出來,就可以對比選項,看看能否排除一些錯誤選項,甚至有時可以直接確定正確選項。

【例題】 甲、乙、丙三名學生參加一次考試,試題一共十道,每道題都是判斷題,每題10分,判斷正確得10分,判斷錯誤得零分,滿分100分。他們的答題情如下:


考試成績公佈後,三個人都是70分,由此可以推出,1---10題的正確答案是:

A.×、×、√、√、√、×、√、×、√、×

B.×、×、√、√、√、√、√、×、√、×

C.×、×、√、√、√、√、√、√、√、×

D.×、×、√、×、√、√、√、√、√、×

【中公解析】B.這道題目無需逐個選項代入排除,根據四個選項中第一題、第二題、第十題都是“×”,第三題、第五題、第七題、第九題都是“√”,可知,第一題、第二題、第十題的正確答案都是“×”,第三題、第五題、第七題、第九題的正確答案都是“√”,觀察可知第二題、第五題、第七題這三道題甲都做錯了,而根據題意,三人都是70分,所以甲其餘的7道題目都做對了,所以只要將甲做錯的三道題改正過來,即可得出正確答案,故此,正確選項為B。

【中公解析】B。解析:題乾的結論是:長時間的睡眠是老年認知功能障礙的生物學指標。分析時一定要注意“指標”的含義,意思是靠“長時間睡眠”這種現象,來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患老年認知功能障礙。那麼削弱項就應該表明,不能靠“長時間睡眠”來判斷是否患有老年認知功能障礙。

A項表明老年人的描述有問題,根據錯誤的描述得出實驗結論,說明結論又問題,所以能夠削弱,但是“一些”表明削弱力度低。B項說明“因意外或者其他疾病導致的大腦損傷”也會造成過度睡眠,那就不能通過過度睡眠來判斷是否患有老年認知功能障礙了,可能是大腦損傷了,所以B項能削弱。C項表明睡得少的人也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但是不妨礙我通過“長時間睡眠”來判定一個人患有“老年認知障礙”,所以C項不能削弱,是無關項。D項通過大腦中聚集的一種蛋白,建立起了神經退行性疾病和長時間睡眠的聯繫,說明的確可以通過“長時間睡眠”來判斷是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所以D項是加強項。故此,選擇B項。


加強削弱型——類比推理

事業單位考試中每年必會考到的可能性推理的題目,加強削弱型題目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對於此類題目有些題幹呈現是比較有特點的,而這種特性我們將其劃分成了不同的類型。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類比。來看一下這種特殊的形式在削弱加強中的呈現。那我們接下來開一道例題,瞭解一下類比的呈現形式和加強削弱方式。

【例】近日,火星車在加勒隕坑拍攝的圖像發現,火星隕坑內的遠古土壤存在著類似地球土壤裂紋剖面的土壤樣本,通常這樣的土壤存在於南極乾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這暗示著遠古時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塊,具有多孔中空結構,硫酸鹽濃度較高,這一特徵在火星土壤層並不明顯

B.化學物質分析顯示,隕坑內土壤的化學風化過程以及粘土沉積中橄欖石礦損耗情況與地球土壤的狀況較為接近

C.這些火星遠古土壤樣本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溫暖潮溼的,那時的環境比現今更具宜居性

D.土壤裂紋剖面中的磷損耗特別引人注意,因為地球土壤也存在這種現象,這是由於微生物活躍性所致

來看這道題目的題幹呈現,是對比了火星和地球,這兩個星球在土壤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現已知地球上有生命,因此推測火星上也有生命。像這種兩個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其中一事物具有某種屬性推測另一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的題幹論證方式,我們稱之為類比推理。

而我們要相對其進行削弱或加強的話,就可以分析一下這兩者之間的漏洞,題幹對比的是火星和地球,這兩個星球在土壤上相似就一定意味著其他有關生命的條件都相似麼?不一定。所以我們要想削弱的話就可說其他條件不同,如果想加強的話就可以說其他條件相同。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找不同”的方式進行削弱,通過“找相同”的方式進行加強。

這道題目問的是支持,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找相同的方式來尋找答案。A項地球上的土和火星上的不同,所以A項能削弱,不能加強。B項火星上的土壤損耗情況和地球上的相似,找了個相似點。所以,B項可以加強。C項對比說明火星的過去和現在環境不同,過去更適合居住。那更適合居住就一定有生命麼?不一定吧,所以,C項不能加強。D項說明火星上的土壤損耗情況和地球上的相似,並且和微生物有關,也是找了個相同,可以加強。那對比B,D,D項說這種相同於生命有關係,所以D的力度更強。所以,答案選D。

接下來,我們再來練習一道題目。

【例1】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大的群體之中的鳥類,比生活在孤獨之中的鳥類大腦中有著更多的新的神經元,也有著更強的記憶力。他們據此向人類發出忠告:如果你是一個孤獨者,你最好結交一些朋友,否則就會喪失你寶貴的腦細胞,導致記憶力低下。

下列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上述觀點?

A.人類大腦和鳥類根本不同

B.人腦比鳥類大腦發達得多

C.很多交友多的人記憶力並不好

D.很多孤獨者的記憶力非常好

【中公解析】答案A。這題題目根據問法,我們可以判斷這是一個削弱性的題目。接下來我們需要尋找論證主線。我們來看一下題幹特點。會發現題幹中對兩個不同的事務進行了比較——一個是鳥,一個是人。根據已知信息,對於鳥來說生活在群體中的鳥大腦有更多的神經元,記憶力更好。由此推測對於人而言也應該多交一些朋友來避免記憶力低下。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題幹中存在的漏洞,首先鳥和人是完全一樣的麼?不一定吧,這兩者之間可能不同。還有人多交了朋友就一定能避免記憶力底下麼?也不一定吧。所以題幹中的漏洞還是比較大的。

那我們來看四個選項那個能夠去削弱。A項“人類大腦和鳥類根本不同”直接指出了人和鳥在大腦上的本質差異,找了個兩者之間的不同,能夠削弱。B項“人腦比鳥類大腦發達得多”也指出了人和鳥在大腦的不同,也找了個兩者之間的不同,也能削弱。C項“很多交友多的人記憶力並不好”,這個選項在舉出反例說明交友多的記憶力也不一定好,削弱了最終的結論。D項“很多孤獨者的記憶力非常好”也是在舉出反例說明孤獨的,交友不多的記憶力也不差,也能削弱。那選擇那個呢?那我們來分析A,B都是在對比人和鳥的不同,而A項說“根本不同”,B項說“更發達”,A項從跟不上就說了這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B項只說了一個方面,所以A項的力度更強。C,D項只是在舉出例子說明,力度也不如A項。所以,答案選A。

通過這兩道題目,希望大家能夠對類比中有了解,並且要掌握清楚解題方式。這類題目不是很難,希望考生們能通過這樣的解題方法解決這類題目。


可能性推理前提型

公考類考試中有一種題目的問法會包含“前提”、“假設”等字眼,如“為使上述論證成立,還需補充以下哪一前提”或“上述論證隱含的假設是”。無論哪一種問法,無不在考察我們在補充前提的能力。我們將這類題目統稱為前提型。

今天就帶著大家學會用兩種簡單的方法解決前提型題目。

(一)搭橋法:

例: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形成於38億年前,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有大量遠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蘭島地下,它們的排列就像是一個整齊的堤壩,也被稱為蛇紋石。通過這些蛇紋石,人們可以斷定格陵蘭島在遠古時期可能是一塊海底大陸。

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結論( )

A. 這些蛇紋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徵與伊蘇亞地區發現的一致,而後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陸

B. 蛇紋石是兩個大陸板塊在運動中相互碰撞時擠壓海底大陸而形成的一種岩石

C. 蛇紋石中碳的形狀呈現出生物組織特有的管狀和洋蔥型結構,類似於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 由於大陸板塊的運動才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大陸,在板塊運動發生之前,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

【中公解析】B。先找到作者的觀點,即他認為通過蛇紋石便能斷定格陵蘭島曾經是一塊海底大陸,看到這句話我們就需要思考一下,為什麼看到蛇紋石便可斷定是海底大陸呢?這兩者有著何種關係?

“蛇紋石”和“海底大陸”這兩個詞本沒有必然聯繫,但是作者根據“蛇紋石”直接得出“海底大陸”的結論,是默認了兩者的聯繫,我們只需要在二者之間建立聯繫即可。那就是看到蛇紋石意味著此處為一片大陸。選B。

【方法總結】當我們看到A、B兩個概念很跳躍的時候,就像橋的兩端一樣,中間是懸空的,並不能直接由A走到B,因此需要我們在兩個概念之間“搭個橋”。

(二)反向驗證法:

例:四川省氣象局氣候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認為:未來10至30年,“乾暖”將成為目前大熊貓棲息地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這些地區將越來越不適合大熊貓的生存繁衍,而西北方向的邛崍山系則會因為氣溫升高、降水明顯增加,變得更適宜大熊貓生存。大熊貓棲息地氣候適宜區、次適宜區將由東南向西北轉移,因此大熊貓未來將會向西北遷徙。

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結論( )

A.大熊貓喜歡溼潤的氣候

B.“乾暖”氣候不利於竹子生長

C.西北地區的氣候正變得越來越溼潤

D.大熊貓具備遷徙的能力

【中公解析】D。題幹是通過大熊貓目前的環境不適宜生存,而西北地區適宜,認為大熊貓會遷到西北地區。按照我們剛才的方法,是可以直接在二者之間建立聯繫,即一旦大熊貓遇到環境不適合生存時就會搬到適合生存之處。但是四個選項中並沒有這樣一項,說明本題並不能單純用搭橋法就能解決。

“前提”意為事物發展的先決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後邊的內容就不會發生,也就是前提即為“沒它不行”。

那我們就來看看本題四個選項究竟“沒誰不行”,我們可以依次否定選項,再分別代入題幹中驗證推理是否依舊成立,若推理不成立了,說明沒有該選項不行,若推理依舊成立,說明沒有了該選項也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A:否定後變為大熊貓不喜歡乾溼的氣候。不喜歡乾溼氣候就一定不會搬至西北地區了嗎?如果說當下的環境已經完全無法生存,而只有西北地區能適合生存,那麼即便自己再不喜歡也還是會搬過去。

B:否定後變為乾暖地區有利於竹子生長。乾暖地區即是熊貓目前的環境,即便目前環境有利於竹子生存,也不是必然能留住熊貓,因為原題當中說乾暖環境主要影響的是熊貓的生存,也就是即便竹子再多,如果在這個環境下熊貓呼吸都成困難,它還是會有可能搬至別處。

C:否定後變成西北地區沒有變的越來越溼潤。即便如此,只要有一點點溼潤,能夠讓熊貓生存即可,也就是它們依舊可以搬至別處。

D:否定後變成熊貓不具備遷徙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熊貓再喜歡搬遷,但是由於能力所限,它們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搬至別處,因此D項為正確答案。

相信通過今天的講解,同學們能夠對前提型題目有了一個進一步的理解。


用“拼圖思維”解決排序問題

在各種考試“紛爭”的年代,總有一些深不可測的難題制約著我們的思考與判斷,在事業單位的常規考題中,語句排序題總會以各種“出其不意”的考點令無數英雄考生“竟折腰”, 那麼今天我們來分享關於語句排序題的那些一般不說的“秘密”。

所謂語句排序題,我們需要對6個完全亂序的句子進行合理的再排列。如何能高效準確的歸納出先後次序呢?其實,排序題在本質上考察的是一種語句的“拼接思維”。就如同拼圖遊戲一樣,我們需要找到句和句之間,合理的相似點,才能將兩塊不同的圖片拼連成一個完全的整體。

一、找代詞

代詞的作用,是對前文出現過的具體概念信息進行指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順藤摸瓜,從而洞察到某兩句話之前的內在邏輯關係。

例:1.甲午戰爭前後共舉辦了15年,有7期畢業生

2.其畢業生當初處於低位,在甲午戰爭中發揮作用甚小

思路點撥:在2句中提到了代詞“其”, 根據後面內容可知,“其”所指代的一定是某些畢業生。所以我們就需要通過拼圖思維,來判斷哪句話中存在“畢業生”這個概念,從而確定前後兩句話的關聯性。

二、找主題一致的詞彙

在文章中,前後彼此相連的兩句話,往往邏輯緊湊、內容思想環環相扣、主題一致。所以,當某兩句話所論證、表達的中心話題完全吻合,那麼就說明這兩句話就是前後相連的句子,從而可以藉此而排出前後不相連的個別選項。

三、關聯詞

關聯詞一般成對存在,能明確表示前後的順序。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關聯詞的前後性來進一步判斷某兩句話,到底誰在前,誰在後。

例:①這其中一脈相承地貫穿了中國傳統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歷史文化的延續性。

②主要原因在於歷史上的杭州人將傳統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並將這種融合延續下來。兩者缺一不可。

③中國擁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為什麼城市發展與景觀和諧並存的鮮而有之,而尤以杭州與西湖這一例凸顯了出來

④這種天人合一的延續性,是中國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⑤我們翻閱西湖的歷史,那就是一部保護與治理的歷史,就是城市建設與景觀建設相輔相成的歷史。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解析:①句“這其中一脈相承”,“這”作為代詞,一定是對前文的某個概念來進行指代,無法單獨存在於句首,所以排除以①為首句的A選項;文中①和④都是針對“天人合一”的歷史延續性這一主題來進行的論述,所以①、④相連,又因為①是引入天人合一的概念,所以應放置於④句的前面,故彼此順序應該是①④。選擇C


走進判斷推理之“類比推理”

每年考試中,邏輯判斷中主旨觀點題非常重要。看似簡單三十正確率總是很難保證。因為類比推理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廣泛,涉及邏輯關係、言語關係、經驗常識以及理論常識。其中經驗常識考查頻率較高,所以我們今天一起看一下經驗常識的一些關係。

一、功能關係:詞與詞之間具有功能關係。一般可表述為A具有B的功能。

【例題1 】B超:超聲波:診斷、答案如下:

A雷達:天線:探測 B冰箱:製冷劑:冷藏

C相機:底片:攝影 D電腦:顯示器:工作

【中公解析】B。B超與診斷之間可以造句為B超診斷出疾病;B超與超聲波之間是對應關係,B超通過超聲波來診斷疾病。

A. 雷達的探測功能使用電磁波而非天線,關係不一致。

B. 冰箱與冷藏之間是冰箱冷藏食物;冰箱與製冷劑之間是對應關係,冰箱通過製冷劑來達到冷藏的效果。關係一致。

C. 相機的攝影功能不是用底片,關係不一致。

D.電腦工作也不是用顯示屏。關係不一致。

二、加工關係:詞與詞之間具有原材料的關係。一般可表述為A是B的原材料或者A可以加工成B。

【例題2 】小麥∶饅頭

A. 麋鹿∶麝香B. 葉綠體∶細胞

C. 烏賊∶墨汁D. 棉花∶布鞋

【中公解析】D。小麥是做饅頭的原料,饅頭是小麥加工得到的成品,是加工關係。

A中麝香是麝鹿體內的,關係不一致。

B中葉綠體也是位於細胞中,關係不一致

C中墨汁是烏賊體內的,關係不一致。

D,棉花是做布鞋的原材料,布鞋是成品。關係一致

三、職業關係:詞與詞之間具有職業對象、職業內容、職業工具、職業場所等的關係。

.【例題3】水稻︰農田︰農民

A.學生︰老師︰校園 B.羊群︰牧民︰草原

C.貨物︰網絡︰電商 D.捕魚︰海面︰漁民

【中公解析】C .農民在農田中種植水稻,稻田是場所,水稻是職業內容。

A. 老師在校園教育學生,順序不對應,關係不一致。

B. 牧民在草原上牧羊,位置也對應,關係不一致。

C. 電商在網絡上銷售貨物。關係一致。

D. 漁民在海面捕魚,捕魚的詞性與題幹不一致。

四.組成關係:詞與詞之間是部分和整體的關係。一般可表述為A是B的一部分。

【例題4】機芯:手錶

A. 主機:計算機 B. 瓶蓋:酒瓶

C.壓縮機:空調 D. 車軸:輪胎

【中公解析】C。機芯和手錶是組成關係,且機芯是手錶的核心元件。

A. 主機是計算機的組成部分,但是主機並不是計算機的核心元件,主板才是核心元件,關係不一致。

B. 瓶蓋和酒瓶是組成關係,但是不是核心部分,關係不一致。

C. 壓縮機和空調是組成關係,壓縮機是空調的核心部件。關係一致。

D. 車軸和輪胎是並列關係,都是組成汽車的零部件。關係不一致。

聰明的你肯定能夠快速掌握這種方法並運用到題目中。在我們考試的試題中,也希望大家能夠高效抓住詞與詞之間的關係,進而進行快速解題。


圖形推理——有“路”可尋

圖形推理作為事業單位行測考試的一個常考題型 ,也是很多學員在做題過程中特別容易沒有頭緒而丟分的一種題型。今天就來談一談,這種題型怎麼能夠做得比較順利。

作為平面圖形來說,圖形的設置可以說是千變萬化的,但是總歸來說圖形的分佈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言,主要來說分為相似圖形和相異圖形。所謂相似圖形主要指的是圖形的構成元素種類、數量是基本一致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可以考慮圖形通過位置變動或者圖形的疊加關係,因為這兩種關係的變動結果往往圖形還是同樣的元素組成,不會發生根本性的大變化,所以優先考慮這兩種關係。

例1:


這道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題幹及選項的元素師種類是比較一致的,都是兩個黑色的方塊,這就屬於比較類似的圖形組成,因此我們首先考慮的是位置或者疊加,從位置關係考慮的話,,發現兩組圖形對應位置上的圖存在位置關係,即:第一組圖形的第一個圖形向下移動一個格得到第二組圖形的第二個,同理第一組圖形的第二個圖形向下移動一個格得到第二組圖形的第二個圖,按照此規律來說,問號部分的圖應該是在第一組圖形的第三個圖形向下移動一個位置,得到C選項。

以上這道題的難度不算大,接下來我們需要知道圖形相似度不高或者差異較大的時候我們的思路應當如何?

作為相異圖形,我們可以優先考慮圖形之間有無共性,所謂的共性主要指的是常考的對稱性、直曲性以及封閉開放性或者圖形之間的分佈特點:

例2:


這道題目我們發現,圖形之間並沒有特別大的相似性,所以就可以考慮剛才所談到的共性,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圖形是豎直對稱的圖形,因此查看選項,只有C選項符合要求,故本題答案是C。

以上是關於共性問題,當然對於相異的圖形有時候只看共性是沒辦法找到規律的,所以還需要掌握數量關係這一規律,數量關係方面我們可以考慮的有面-線-點-角四種常見的規律,可以按這個由易到難的順序逐一進行驗證,這樣就可以避免漏掉一些規律而失分。

例3:


這道題目從相似性上來說是沒有太大相似的,所以考慮相異圖形的規則,但是共性規律例對稱、直曲、封閉開放性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所以需要考慮數量關係,數一數面的數量,0,1,1,2?雖然不是明顯的等比數列或者等差數列,但是是一個和數列關係,但是0+1=1,1+1=2,問號部分應該等於0+1+1+2=4,選項中只有B符合,所以答案是B。

綜上,我們在做圖形推理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去試,應該根據一定的框架進行驗證,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提高準確率,總體來說,框架就是:先區分相似度,相似---位置和疊加關係,不相似---先考慮共性,再考慮數量關係;已上規律均失效,我們再從題目本身的一些突出特點進行思考。


判斷推理之樸素邏輯:如何用假設法快速解題

論是在什麼類型的考試中,我們總會看到一些熟得不能再熟的身影,這些熟悉的身影就是我們常說的高頻考點或題型。而在這些題型裡面,樸素邏輯可以說很少有不到場的。樸素邏輯也是屬於“必然性推理”的一種題型,但是卻和同屬“必然性推理”的“命題推理”和很大的區別。區別在哪兒呢?在於樸素邏輯沒有明確的推理規則,只能按照已知條件以及條件之間的關係進行推導,得出結論,所以掌握一些解題的技巧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些解題技巧中,假設法是不得不說的一種。

什麼是假設法呢?簡單地說就是假設一個條件為真或為假,結合已知條件進行推論,如果推導出矛盾,則假設不成立;反之,則成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一般會在題幹當中存在著多種不確定情況的時候使用,在初中、高中的數學裡面經常用到,大家對這種方法也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就是這種熟悉的方法,不同的人使用起來效率卻大不相同,為什麼呢?原因主要在於假設點的選擇上不一樣。

所以,要想用這種方法快速解題,首先還是找准假設點。接下來,我們找幾道曾經考過的題目來看看,如何找假設點才能快速解題。

例1:

在一次摩托車比賽中,有5位運動員的名次可能是這樣的(每個名次只能一人):①趙愛武第二,錢塘江第三;②錢塘江第一,孫達勝第四;③李積紅第三,周冠群第五;④趙愛武第二,孫達勝第四;⑤周冠群第一,李積紅第二。比賽結果證明上述猜測每個人各有一句是正確的。由此可知,冠軍是誰()

A.趙愛武 B.錢塘江 C.孫達勝 D.李積紅

【答案】A。解析:題幹當中5個人的話各有一句是對的,一句是錯的,但不能確定哪句是對,哪句是錯,可以選擇使用假設法。題目問的是冠軍是誰,所以這道題可從選項入手。選項給出四個人名做為冠軍的備選項,而題幹當中涉及到冠軍(第一)的,只有“②錢塘江第一”和“⑤周冠群第一”,通過與選項比對可得“⑤周冠群第一”一定為假。於是可假設“⑤周冠群第一”為假,則“李積紅第二”為真;結合③可知“周冠群第五”為真;結合①可得“錢塘江第三”為真;再結合②得到“孫達勝第四”為真;最後結合④可得“趙愛武第二”為假,則趙愛武第一為真。故本題選A。

例2:甲乙丙丁四人外出旅遊,旅遊地點為桂林、三亞、杭州、張家界。一個人只去一個地方,且每個地方都有人去。在問到他們各自去哪旅遊時,甲說:“乙沒有去桂林。”乙說:“丁沒有去杭州。”丙說:“我去了張家界。”如果“甲乙丙三人中有一個人去了張家界,而且只有這個人的陳述與事實相符”,那麼去桂林旅遊的人是()。

A.甲或乙B.乙或丙C.丙或丁D.丁或甲

【答案】B。解析:通過題幹可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個人去了張家界,而且只有這個人的陳述與事實相符”,但是卻不能確定是誰最終去了張家界,可以選擇假設法。既然去張家界的人說真話,那麼第一步可優先假設丙說真話,則可知甲和乙說假話,進一步可得到乙去了桂林,丁去了杭州,而又要保證“一個人只去一個地方,且每個地方都有人去”,那麼甲只能去三亞,排除C、D兩項;第二步,既然題目問的是去桂林的是誰,那麼可假設提及桂林的甲說真話,於是得到乙和丙說假話,進一步推出甲去了張家界,乙沒有去桂林,丁去了杭州,則去桂林的只能是丙,排除A項。故本題選B。

通過這兩道題目,我相信大家也發現了。所謂假設並不是照著題幹所給條件或選項一個一個按順序去假設。當然按順序確實也是假設的一種方法,但是效率顯然低了些。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後的聯繫中多觀察。找準切入點,方能快速解題。


巧解真假話問題

事業單位行測考試中真假話的題讓很多同學頭疼,不知道如何下手,找不到做題的突破口。思考題目可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正確率也不是很高。那麼,今天就主要說一說面對真假話問題時,我們該通過什麼方法去解題,快速準確地選出正確答案。

方法一:矛盾法

矛盾法就是利用矛盾的推理規則進行解題,矛盾是永遠滿足一真一假,當兩個命題互為矛盾,一個為真,另一個為假;一個為假時,另一個為真。瞭解矛盾之後,那麼怎麼利用矛盾法解題呢?接下來為大家講解具體的思路,可以分為三步:一找,二繞,三回。一找就是找到題幹中的矛盾關係,二繞就是繞開矛盾判斷其他命題的真假性,三回就是回到矛盾關係判斷矛盾命題的真假。知道方法後,我們用一道例題感受一下。

【例題1】甲、乙、丙、丁四人都報考了銀行選拔考試,只有一個人通過筆試進入到面試,當被詢問時,他們分別這樣回答:

甲:我沒有進入面試

乙:丁進入了面試

丙:乙進入了面試

丁:我沒有進入面試

這四人中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那麼誰進入了銀行選拔考試的面試?

A. 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答案A。四個人只有一個人說真話可知四句話一真三假,第一步找矛盾,梳理這四句話可知乙說的和丁說的話互為矛盾,說明兩個人的話一真一假;第二步繞開矛盾,由第一步可知甲和丙話都是假的,那麼他們的矛盾為真,甲說我沒有進面試矛盾為甲進了面試,說明進面試的是甲,題目分析到這一步我們已經能夠選出正確答案A了,但是為了更好的掌握我們繼續分析第三步回到矛盾,由第二步知甲進面試,乙沒有進面試,進面試的只有一個人,說明丁沒有進面,乙的話為假,丁的話為真。故正確答案為A。

方法二:假設法

有些真假話的題我們沒有找到矛盾關係,可以使用假設法。

【例題2】張三說:“李四說謊”,李四說:“王五說謊”,王五說:“張三、李四說謊”。

依據邏輯判斷,下列哪項斷定為真?

A.張三說謊,李四、王五說真話

B.李四說謊,張三、王五說真話

C.張三、李四說謊,王五說真話

D.張三、王五說謊,李四說真話

【解析】答案D。我們來假設張三說的是真話,那麼李四說謊為真,可知王五說的是真話,即張三、李四說謊,與假設矛盾,說明假設不成立,說明張三說謊話,接著進行下一步分析可知李四說真話,說明王五說謊話。故答案選D。

通過這兩個方法的學習,在今後的真假話問題中大家應該會有做題的思路,知道從何入手。有矛盾關係優先考慮矛盾法,找不到矛盾運用假設法解題,相信大家多加練習對此類題型會更加遊刃有餘。


如何快速解決半真半假的題型

在最近幾年事業單位行測考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樸素邏輯這種題型的身影,因此大家應該將其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學習和掌握。從題幹信息的特徵來看,樸素邏輯可以分為全真全假型、永真永假型、半真半假型以及有真有假型四種,其中半真半假型題目的考試頻率及考試難度都是比較高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快速解決樸素邏輯半真半假型題目的方法。

所謂半真半假型一般具備這樣的特徵:題幹中每人說了兩句話,其中有一句為真,一句為假,然後求結論。對於這類題目,我們通常用假設法或者帶入排除法,但是我們會發現,這兩種方法在解決半真半假型題目時耗時比較多,今天就給廣大考生朋友們介紹個小技巧,比如:如果題幹總共三個人,每人說了兩句話,總共六句話,且每人一句真話一句假話,那麼總體來看我們會發現是三真三假,然後找到論述同樣對象的幾句話作為突破口往下推,可以快速得出答案。如果是四個人,五個人乃至於更多人說話的情況以此類推即可。聽起來有點費解,下面我們通過一道例題來具體感受一下:

【例題1】已知:紅、黃、藍三個球放入三個抽屜,有三位同學猜球,他們的對話如下:情情說:“紅球在最上層的抽屜,黃球在中間抽屜。”

可可說:“紅球在中間抽屜,藍球在最上層的抽屜。”

安安說:“紅球在最底層的抽屜,黃球在最上層的抽屜。”

老師告訴她們,每人都只猜對了一半。

請問,紅球、黃球和藍球各在哪一層抽屜裡?

A.紅球在中間抽屜,黃球在最上層的抽屜,藍球在最底層的抽屜

B.紅球在中間抽屜,黃球在最底層的抽屜,藍球在最上層的抽屜

C.紅球在最上層的抽屜,黃球在最底層的抽屜,藍球在中間抽屜

D.紅球在最底層的抽屜,黃球在中間抽屜,藍球在最上層的抽屜

【中公解析】這道題是典型的半真半假題目,總共三個人,每人說了兩句話,一真一假。根據剛才說的思路我們知道,整體看,六句話三真三假,接下來找突破口,通過觀察發現三個人的前半句都提到了紅球的情況,且情況不一樣,而每一種球又只能有一種為真,所以前三半句話必然一真兩假,現在還差兩真一假,所以後三半句必然兩真一假。而前三半句我們發現情況不一樣,所以無法斷定真話是哪一句,但是後三半句觀察發現黃球出現了兩種說法,因此必然一真一假,還差一真,故可可的後半句話一定為真,即籃球在最上層,繼而可知安安的黃球在最上層為假,情情說的黃球在中間層為真,則紅球只剩最底層,滿足條件的只有D選項,所以該題選D.

相信通過這道例題同學們也看出來了,今天給大家所講的這種技巧在解決半真半假型題目時的確能夠幫我們節省不少時間,快速高效地解決這種題型,並且這種技巧使用起來簡單易懂,容易掌握。同學們下去可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加深理解和運用,熟練掌握後,這種題目不僅不會成為我們行測考試路上的“攔路虎”,反而會成為我們攻克行測的“助推器”。所以大家記住一句話,半真半假並不難,掌握方法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