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潔到百事再到快遞拉鍊紙箱,危機下有適應力的企業才能有機遇

文/Rickzhang

生活改變了,生意也要改變

從寶潔到百事再到快遞拉鍊紙箱,危機下有適應力的企業才能有機遇

1930年大蕭條時期,有人做過一個統計非常有意思。

冰箱這種新型的電器,在整個大蕭條時期的銷量卻逆勢上行。原因很簡單,因為咬牙花錢買一個冰箱可以凍住更多的特價食物,能減少家庭在食物上的開銷。

而理髮師改為上門營業以及紙面遊戲大富翁的盛行,都說明在那個時間點,所有的企業都想盡一切辦法來適應那一個混亂的時代,而不是沉淪在其中。

當然在那個時代夜晚,還有一個固定的節目:全家人圍坐在火堆旁一起收聽收音機。

人們發現收音機中傳來的那些被叫做肥皂劇的廣播劇,帶給大家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那些肥皂劇的開頭經常雷同,比如:從西部採礦小鎮來的女孩,嫁給一個有錢又有地位的英國男人會幸福嗎?

收音機前的人們都在思索答案,哪怕這些答案在以前喧囂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關注過。

一場危機改變了人類自己社會的哲學和深刻的思索。


從寶潔到百事再到快遞拉鍊紙箱,危機下有適應力的企業才能有機遇

但毫無意外的是,在這一場引發人類心靈震顫的廣播行動中,發明了這種廣播劇形式,並用來做廣告的寶潔公司卻是最大的贏家。

寶潔與百事

1930年的大蕭條剛剛開始的時候,寶潔公司也深受其害,市場銷量下降很多。但很快,整個管理團隊就意識到,和昂貴的非必需品不同,即使經濟蕭條人們總要使用肥皂。

因此,此時需要做的,只是讓大家在有限的家庭預算中購買肥皂的時候只選保潔。而為了應對和造成這樣的局面,寶潔公司咬牙在大蕭條期間也沒有削減自己的廣告預算。

考慮到肥皂客戶多為家庭主婦,寶潔開始贊助每日廣播系列節目,後者的聽眾群恰是家庭主婦。1933年,寶潔推出第一個廣播劇節目,首戰告捷,全美的婦女都愛上了裡面的女主人公。此後幾年,寶潔火力全開,到1939年,其製作的廣播劇節目已達21個。這正是“肥皂劇”的前身。

大蕭條之後寶潔非但沒死,反而比之前活得更好,也因此被認為是1930年大蕭條中戰略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而另一個因在大蕭條之中樹立新的戰略,而取得成功的公司是百事可樂。

1898年百事可樂誕生的時候,可口可樂已經家喻戶曉。作為市場的後來者,其宣傳推廣所帶來的空間極其有限。

但百事可樂一開始就制定了全面跟進可口可樂的戰略。1939年蕭條即將結束的時候,百事可樂看到了機會。

這一年可口可樂投放了經典的細腰玻璃瓶。同時為宣傳這些新的包裝,可口可樂的廣告投放達到了驚人的1500萬美元。百事可樂則趁機而動,推出大瓶裝,容量比可口可樂多一倍,但價格相同,即“花同樣的錢,享受雙倍的可樂”。

從此一炮而紅。

就靠這一招,百事可樂在廣告費嚴重不足、僅為可口可樂4%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當年豪取20%的市場份額。

這是大蕭條期間取得逆勢成功企業的例子。而近65年後的2003年非典期間,京東、海底撈、來伊份這些企業崛起的故事,其實依然在重複這樣一個道理:

危機來臨之際,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很可能看到的就是機遇。當然,這種能逆轉危機的機遇,一定是與消費者最切身的需求有關。

疫情下的機會

新冠疫情不斷衝擊著全球經濟,這已經是2020年最大的一隻黑天鵝。

但發展到如今,很多人已經發現,在疫情之下,其實依然存在著大量的發展機遇。而且幾乎全部的機遇,都與互聯網化的經營相關。其中外賣與快遞是這些新興經濟最基礎的支撐。

甚至有網友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間的生活水平是完全靠快遞和外賣保護下來的。

根據愛美網的相關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95%的線下商家門店營收下降明顯,因此以線上作為主要戰場的餐飲商家佔78%,較疫情之前增加了63點一個百分點。

從寶潔到百事再到快遞拉鍊紙箱,危機下有適應力的企業才能有機遇

而根據行業數據報告顯示外賣市場的規模在2020年有望繼續擴大,預計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6500億元。

另一份數據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將近41%、二線城市有20%的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實現了線上電商電商買菜,這也是一直以來生鮮電商所期盼的風口。

因此依託快遞尤其是餐飲和生鮮外賣的新電商,成為目前為止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疫情之下新的機會。

對於消費者而言,目前不光關注快遞與外賣的便捷性,同時也對他們在遍佈病毒和細菌的環境中,如何保證消費者接觸之後的健康產生了一定的擔憂。

這其實帶來的是包裝產業新的市場可能性,畢竟消費者的痛點就在那裡,誰能最好最快的解決,誰就能取得在這一個龐大市場之中的收益。

從包裝開始

就在此時,包裝行業平臺、發明了拉鍊紙箱的一撕得對外發布了自己6.0的產品,都是圍繞消費者在外賣和快遞之中的一些急需的痛點進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