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起,左翼作家們延續了五四的啟蒙思想與責任,掀起了一場革命文學,通過肯定人民大眾社會變革和國家前進的中堅力量,淡化了對國民性的批判,表現出了一種崇拜群眾的文學現象。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左翼作家們策略的給群眾以引導,把群眾當下悲慘的生存狀態歸結為階級問題,利用文學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從而企圖喚醒苦難中的群眾的政治覺悟。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蕭紅跳出了在動盪社會需要激情吶喊作品的侷限,她無比深情的凝望故土,凝視家園,在她的生活空間和精神空間的交匯處冷靜的審視著故鄉的人民,考量著他們的心理空間和生存狀態,對故鄉民眾的文化心理上的痼疾有深刻的認識,用她細膩的筆觸揭露故鄉民眾的麻木迂腐,對家鄉一直沉澱著的生活惰性毫不留情地剖析批判著,她無疑是繼承了魯迅先生對國民性的批判精神。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在《生死場》中,王婆親手摔死了她三歲的親生女兒,可是她卻無更多的心痛,取而代之的是關心誰的麥粒比起他人是如何的大,只有農忙之時過後的冬季到來之時,她才偶然想到她那叫做“小鐘”的孩子。

而對於這件事王婆像說故事一樣的講給大家聽,說起這些的時候她“是一個興奮的幽靈”,而聽故事的婦人們“被惶惑著,像是有什麼冷的東西,撲向她們的臉去”,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的反應與感受。

這是如何冷漠的喪失母性的婦人啊,這種畸形的麻木心理,為了自己的“生”而“死” 了一個小生命。“在鄉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在這裡,千百年不變的生存方式不過是動物般的生死輪迴,在這裡,人如動物一般,心理麻木無感,是一群不會考慮生命價值與衡量生命意義的相似的人們。

在蕭紅筆下的土地之上無時無刻不體現著民眾這種可怕麻木、迂腐的心理狀態,他們從沒有考慮過生命的價值,不過為了死而荒唐的生著。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同樣也能投射出這片土地上潛藏的古老傳統文化中的歷史惰性:人與自然的混純狀態,人們在生存過程中,從來都麻木的順從自然,他們在環境的壓迫下早已喪失了人的主體性。

因此,蕭紅通過刻畫出民眾這種的“朦朦朧朧”、“混混純純”精神狀態更深刻揭示出了他們的群眾心理景象,麻木愚昧的統一心理,逆來順受的消極心理,自保求生的本能心理,這都是民眾最本能與混純的心理,更是當時的社會和民眾的悲劇的根源。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呼蘭小城賣豆芽的王寡婦唯一的孩子掉到河裡淹死了,對於一個母親而言,失子之痛是如何的絕望,她唯一的精神寄託就無情地被奪走之後她怎麼能不崩潰。

她變成了一個瘋子,然而即使瘋了,她依然知道自己是一個活著的人,至少還要活下去,所以“她到底還曉得賣豆芽菜”。這或者只是呼蘭河眾多母親的一位,是眾多不幸中的一件

,但是生的人都有著一股子堅持頑強的求生心理。

“我是個老亡國奴,我不會眼見你們把日本旗撕碎,等著我埋在墳裡……也要把中國旗子插在墳頂,我是中國人!……我要中國旗子,我不當亡國奴,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不……不是亡……亡國奴……”(《生死場》)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在李青山帶領著即將為國赴死的弟兄們莊嚴悲壯宣誓之後,年輕時積極參加反抗地主加租的“鐮刀會”的趙三如今年事已高,但他在國難面前難掩他愛國之心,流著淚激動的地他心中的抗爭的吶喊之音。

隨著作品的改變,蕭紅對故鄉的民眾心理也在變遷。相比於以前黑土地上的形形種種的面孔過著不驚不擾的麻木生活,苦痛之感似乎早在人們心死之際被徹底模糊,但是當看到不幸的同類,人們卻也劃過一瞬的同情,不幸的人們依然沒有拋棄生活,活下去的本能讓他們堅持地繼續生活著。

在蕭紅筆下的土地之上無時無刻不體現著民眾這種可怕麻木、迂腐的心理狀態,他們從沒有考慮過生命的價值,不過為了死而荒唐的生著。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馬克思曾指出,“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本質的對象化,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

因此,真正意義上的人正是要在自然世界中按照自己獨立的思想意識改造環境,而不是群體性的心理與生存狀態,有目的有區別的創造自己所需的物質世界和心理世界,才能區別於自然界的動物,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心理重建和心靈的飛躍。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在一般人的意識中,故鄉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心靈的家園。《飄》中的斯佳麗為了獲得支撐自己前行的強大的生命力量,決定重歸故里、親近塔幹莊園的紅土壤;厭倦喧鬧都市生活的沈從文,流連在故鄉充滿靈性的山水間,用智慧的筆細細描摹理想中的湘西世界。

而故鄉在蕭紅的原始情緒中是痛苦不幸的,所以當作者隔著二十多年的歲月回首的時候,熱烈的思念中又不免滲透著清醒的認識和批判。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蕭紅在創作中一直在探尋和思考著生命和存在本身的意義,她一直關注著黑土地上這群底層民眾的心理狀態和生命覺悟,她揭開了黑土地上民眾的真實的內心情感,他們一直在承受著宿命般的不幸人生,這種不幸來自封建地主階級的壓榨與剝削,來自動盪的年代以及帝國主義的侵略,蕭紅對這些民眾表現出了深深的關懷也對這不幸產生的原因做了更為深層的判斷。

正是因為蕭紅作為一個啟蒙者,她也終於為他們指出一個方向,人民大眾要經歷一次從自然的奴隸到分起的英雄的覺醒與抗爭的心理過程和革命過程,才能擺脫愚昧,從麻木迂腐提升到堅韌頑強。

結語:蕭紅小說的鄉土民間世界是一個具有審美意義的詩性世界,是對現實的民間世界的藝術性還原,但並不乏真實性。蕭紅從民間底層社會走出來,更瞭解鄉村社會貧乏的物質生存條件和娛人娛神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對歷史狀態的書寫背後更加關注受客觀條件制約而無法自主的鄉土人生。

現實固然殘酷,鄉村人們也不得不在生活夾縫中求生存,經過千百年生活實踐的經驗總結,他們逐漸形成了一套穩定的生存哲學,具有實用性和包容性兩個重要特點。

從麻木迂腐到堅韌頑強:蕭紅小說民眾心理的描寫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鄉土大眾擁有“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的原始生命力,他們渴望自由的生命,但他們在自在的生存狀態中常常無法超越客觀現實的制約,在鄉土民間世界中演繹了一段又一段悲哀抑或悲壯的悲情故事,鄉土社會的悲情色彩也給蕭紅小說創作增添了特殊的文學韻味。

姑且慕容,在文字海洋中摸索前進的文學新人,讀書雜談、率性而行;我手記我心,不問前程。喜歡,點個關注,一起交流更多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