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不识月与诗,如今才解其中义

小时候朗朗上口的诗句,随着经历的丰富,生活的历练,从中却品出更深层的哲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就蕴含丰富的道理,学生时代哪里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呢。

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少时不识月与诗,如今才解其中义

寓理于景,富含哲思

这首诗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廖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诗人的逸兴,写下若干游记诗。《题西林壁》是对这次庐山旅行的总结。

游走在大山之中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有不同的姿态;远看和近看又有不同景色,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简单的现象下,却蕴含了深刻的这哲理。

之所以不能识别庐山的真实面貌,只是因为游人在大山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发人深思。只是在初读此诗的年龄,或者并不能体会诗中的深刻道理。现在看来,这句看似平平诗句,暗含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研究课题。

少时不识月与诗,如今才解其中义

横竖远近,局中者迷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金融交易中。人都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上的研究,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的前两句的哲理就是这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对同一件事的认识是不同的。

并且,还会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停地搜索和求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一过程中,又加强了自己的观点。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偏见。这个程度取决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当一个人处于某件事务中时,难免会有自己的情绪参与其中,那么对这件事的观点就会发生扭曲。这就是“身在此山中”,便不知“此山真面目”。

少时不识月与诗,如今才解其中义

现实意义,旁观者清

这样丰富的哲理是具备现实指导意义的。生活中,总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才能理清事物的基本原理,才可以对事情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平时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判断时,如果能够弄清消息来源,知道产生信息主体的立场,就不难辨别信息真伪,不被庞杂的信息蒙蔽,并能从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同样的,如果人们能够多从几个角度看待问题,人与人之间也就可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会。因为大家所处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

而要摒弃自己的偏见,就只有跳出事物本身,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这样才能更客观地观察事物。这个道理,在金融交易中尤为明显。当我们处在市场之外时,看行情都很清晰明朗,当我们进入市场后,就是参与其中,市场波动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而得失直接影响自己的情绪,强烈的情绪会让人迷失自我。

更甚者,很多人都是身在情绪之中,却认不清是不是情绪。“不识自我真面目,只缘身在情绪中”。这也是很多炒股的人所说的,“心态”不好。市场中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跳出情绪这座“山”,所以不识行情真面目,也更不识亏损真面目。

少时不识月与诗,如今才解其中义

如何才能跳出此山

一般人都是“身在此山中”。如何才能跳出“此山”来观赏此山?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再通过实践体会,再总结,学习。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所有的文字,知识都是纸面上的东西,要真切体会其中道理,还得不断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