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發佈一季度生態治理報告:攔截刷量行為1.4億次

小紅書發佈一季度生態治理報告:攔截刷量行為1.4億次

4月16日,小紅書公佈2020年第一季度社區生態治理報告,報告顯示,小紅書當季處理涉嫌刷量筆記52萬篇,攔截和清理黑產刷量行為逾1.4億次。

同時,小紅書對外宣佈,將於第二季度啟動為期90天的生態專項治理行動,對社區內詐騙引流、網絡謠言、偽科學標題黨、低俗媚俗等高頻舉報的內容進行重點治理。

“我們的反作弊系統已經進行了3次重大迭代,從應對機器刷量到識別模擬全真人刷量行為,再到分辨組織水軍刷量,現在我們能對99%的黑灰產行為在線識別和攔截。”小紅書生態治理專項組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起,小紅書開始對外公佈平臺反作弊數據。目前,每季實時攔截黑產刷量請求和封禁涉嫌刷量筆記數量已現下降。

此外,小紅書自2018年開始通過推送平臺違規線索,積極配合執法機關打擊網絡違法違規行為。2019年全年,小紅書協助執法部門抓獲網絡犯罪分子19人,涉案金額超1100萬,主動移交調取證據線索逾60條。2019年底,實現向監管部門自動推送線索的新機制,大幅提高推送效率。

小紅書方面表示,今年3月1日,《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施行,旨在通過打擊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賬號等違規行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基於此,小紅書在已有的常規化治理措施基礎上,針對社區內經常受到舉報的詐騙引流、網絡謠言、偽科學標題黨、惡意營銷、低俗媚俗、傳播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流行文化以及違規廣告等內容和賬號進行全面治理。

此次專項治理行動中,除了持續的迭代策略對抗、加強內容模型識別外,小紅書還開發、升級清理不良內容、打擊虛假數據策略模型和治理策略,有效提升基於行為特徵、內容特徵等方面的算法模型和策略識別能力,針對搜索結果等方面進行深度阻斷灰黑產容易侵入的各領域。

“網絡生態的日趨複雜和網絡行為與大量日常經濟活動聯繫的日益密切,再加上網絡空間的身份更容易偽造,客觀上助長了網絡空間非法行為的增多,致使網絡空間的交易行為難以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進行。”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表示,“這種狀況損害了廣大互聯網用戶的利益,惡化了網絡空間的信息生態、內容生態,也給平臺安全、合法經營帶來了政策和法律上的風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