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文化+生態+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保護黃河生態 弘揚黃河文化 推動渭南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團走進合陽篇

合陽“文化+生態+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渭南日報 記者雷沛 見習記者 任曉彤

九曲黃河奔騰不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黃河水沿著黃土高原蜿蜒向東,行至合陽,河面在這裡變得寬闊舒緩,磅礴的黃河之水加上合陽得天獨厚的瀵泉資源,形成了黃河流域最大的溫泉湖泊溼地,孕育出獨具風情的洽川黃河文化。4月14日-15日,“保護黃河生態 弘揚黃河文化 推動渭南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團第三站走進合陽,瞭解當地的文化旅遊、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情況。

合陽“文化+生態+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黃河最美在合陽

黃河最美在合陽,美在黃河的本身,美在黃河溼地,美在自然風光,美在黃河文化。“文王出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相傳周文王和褒姒就是在這裡邂逅,演繹了一段流傳千古的愛情佳話。“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膾炙人口的愛情詩歌裡所說的“在河之州”就是指美麗而神秘的洽川。

在合陽洽川風景名勝區,採訪團乘著“關雎號”觀光船,一路觀賞美景,一路聆聽講解,真切感受到了“伊尹故里·詩經合陽”的詩意與魅力。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在四月的微風裡搖曳著,河水潺潺,穿行在蘆葦叢中,如同身在畫中。下了船,走到伊人橋上,不禁想起詩經那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徜徉在洽川景區,不時便能看到水鳥劃過水面後又隱沒在茫茫蘆葦當中,駐足觀賞處女泉、莘國水城等著名景觀,秀麗的風光令人流連往返。據景區講解員介紹,洽川風景區地處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地帶,面積約176平方公里,是黃河流域面積最大的溫泉湖泊型景區,景區溼地系統內包含水生、陸生動植物兩百餘種,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鏘鏘鏘……”伴隨著鑼鼓聲,在蘆葦飄搖處,合陽提線木偶戲和線腔表演精彩上演,在藝術家嫻熟地操縱下,不足一米的木偶鍾馗指尖靈活,有模有樣地坐在小几案前,放歌縱酒,從舉杯小酌喝到酩酊大醉,栩栩如生,形態逼真。“藝術家們的表演太驚豔了,在這裡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風景,還可以看到非遺文化傳承的,真正的將黃河文化與黃河的美融為一體。”國際在線記者一邊說著一邊向記者展示剛剛拍好的照片。

據合陽線腔木偶劇團副團長肖成軍介紹,合陽縣流傳的提線木偶戲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於漢,興於唐,盛於明清,至今有兩千多年曆史。近年來,合陽縣本著傳承中保護,保護中發展,發展中創新的理念,為提線木偶戲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受到青少年們的歡迎,為提線木偶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注入鮮活的生命力,在延續歷史文脈的同時,讓黃河文化適應時代、順應潮流、貼近群眾。

合陽“文化+生態+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耕漁業綠色發展

暮春四月,草長鶯飛,合陽縣漁業養殖基地,百畝魚塘一個挨著一個,在黃河岸邊鋪展開來,魚塘周邊蘆葦搖曳、白鷺齊飛,一派江南氣象。

在國家級陝西新民家魚原種場,採訪團成員參觀了家魚育苗基地,場長王鵬告訴記者,因為疫情今年的成魚銷售雖然受到一定影響,自3月31日復工之後,他們積極對接客商,目前,月銷售成魚五萬斤,銷售額達百萬,基本恢復疫情前水平。

合陽縣漁業養殖基地位於縣城東部黃河西岸,地處渭北奧灰質溶岩水排洩區,地熱水資源為豐富,有7眼天然瀵泉和34眼自流熱水井源,時湧水量7620m³,水溫常年恆定29-31℃之間,是陝西省主要水產良種繁育基地。

憑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20世紀80年代,合陽縣逐漸發展起漁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目前養殖水面4.5萬畝,年產水產品4.8萬噸,佔渭南市總產量三分之一,佔全省水產品總產量五分之一。漁業綜合產值5.7億元,佔全縣農業產值的10%以上,漁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近年來,合陽縣漁業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圍繞“一軸、兩翼、三核心”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以黃河流域生態漁業為主軸線,建設以全興寨生態養殖核心區、黃河灣休閒漁業核心區、新民家魚原種場為中心的科技轉換區。建成集生態養殖、休閒觀光、漁事體驗、科技示範、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高質量生態漁業。

合陽“文化+生態+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萬畝牡丹綻開致富花

在位於合陽坊鎮的中資國業牡丹產業園內,1.3萬畝鳳丹油用牡丹已經盛開。在濃郁花香和花團錦簇中,來自東清村的貧困戶嚴改俠正和工友們熟練的摘下牡丹花瓣。“牡丹花瓣可以用來提取牡丹純露,因為牡丹的花期很短,摘完花後到六月份牡丹長出花夾後還可以剝牡丹籽煉油,加上剪下連枝花苞和其他一些工作,在這裡每天都有活幹,一天80元的工資,為我家裡在收入方面緩解了很多壓力。”嚴改俠告訴記者。

據瞭解,陝西合陽中資國業牡丹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牡丹種植、種苗銷售、開發研製、牡丹深加工為一體的現代科技型企業。公司以科技為先導,通過完善牡丹資源、與第四軍醫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夯實基礎,全面綜合開發利用的科研生產體系,實現了牡丹的產業化發展。目前,該公司先後投資3.5億元,建成21760畝牡丹種植基地,68畝專業深加工園區,把牡丹從傳統的觀賞、藥用向食品加工、日用化工、營養保健等領域發展。帶動當地貧困戶300餘人在此務工,人均收益每年可達1.5萬元,未來通過育苗和種植基地的發展,實現帶動當地工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在發展壯大同時保證農民的增收。實現農民的致富增收和企業的發展壯大。

“2015年我們來合陽投資,其實我是持反對意見的,但是經過這些年與合陽縣的合作,縣政府在對企業和政策支持、服務上都做的很好,我已經喜歡上大美合陽,來合陽投資,合陽政府真正把你當做一個寶,於是在2018年我建議總公司追加1.5億資金在合陽建起牡丹深加工廠。”中資國業牡丹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林慶斌如是說。

古老黃河奔流不息,黃河情懷已深深融入每一個合陽人以及來合陽投資的人的心裡,合陽縣將繼續依託著沿黃優勢,統籌好山、水、人、城的關係,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