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和《出师表》中对益州富庶程度描写相差甚大,为什么?

无他,时移“事”易而已。诸葛亮向刘备陈述三分天下的《隆中对》时益州还在刘璋是手里。虽然刘璋暗弱无能,但是由于益州易守难攻所以益州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战争所以此时的益州是真正的天府之国。但是在随后的的十几年间以益州为基地爆发了多次战争,有两次甚至是蜀汉的赌国运生死之战。益州在富庶也仅仅只有一个州,经不起如此频繁的消耗。而曹魏占据青、徐、豫等富庶的十州,孙权尚且有扬、荆、交三州。所以再沃野千里的益州也被沉重的负担变得疲敝不堪。

《隆中对》和《出师表》中对益州富庶程度描写相差甚大,为什么?

刘璋统治时期富庶的益州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富庶的中原大地天灾人祸,战乱频仍。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被迫背井离乡;接着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又是一场混战,彼此之间相互攻杀兼并。老百姓再也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粮食减产百姓争相逃荒。

相对来说刘璋所在的益州因为易守难攻,所以并没遭受到黄巾军的荼毒。人们得以安居乐意,中原难民也纷纷涌入。根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此时益州和南中牂柯、越嶲、朱提、永昌等七郡的人口超过数百万。富庶的成都平原水源丰沛、沃野千里。乱世当中,益州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人们在这里过着安逸男耕女织的生活。

《隆中对》和《出师表》中对益州富庶程度描写相差甚大,为什么?

这就是《隆中对》中所说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说法。

所以刘备接收刘璋的府库的时候,家底儿相当丰厚。否则依靠刘备漂泊一生,身无分文的情况到处蹭饭吃。怎么可能有家底儿和曹操硬碰硬的打汉中之战、和孙权的夷陵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刘备占据西川后没几年先后发生,指望刘备现攒家底那道菜都甭想赶上。


刘备以益州为基地建国的前后频繁的战争耗光了刘璋积攒的家底儿

刘备漂泊半生,在依附刘表之前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头衔和关张二将什么都没有了。屡次吃败仗,不得已依附了刘表。如果不是刘表收留的话,刘备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北方曹操闹掰了,孙权没交情。直到遇到了卧龙诸葛亮军师才有了明确的方向,这才从一个穷屌丝摇身一变成为三分天下的高富帅。

诸葛亮的《隆中对》给刘备描绘和规划了未来三分天下的步骤。首先拿下荆州,进而夺取西川;最后以荆、益二州为基地联合孙权双向北伐灭曹兴汉。但是荆州在刘表去世后被继位的刘琮献给了曹操,也就是说荆州的家底大部分都被曹操掠夺去了。虽然在赤壁大战获胜后占据荆州缴获了一些,但是毕竟不够成就霸业的。所以刘备必须取西川,瞄准的就是益州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和富庶。


第一仗、夺取西川的消耗以及对文武的封赏

刚好刘璋在法正和张松的劝说下邀请刘备入川共拒张鲁。刘备趁机进入益州。但是刘璋后来发现了刘备的意思,这下同宗内战。刘璋当然不能和刘备的带领的创始团队相比,最后让出益州。刘备进入成都后,大开府库论功行赏。如下图所示:

《隆中对》和《出师表》中对益州富庶程度描写相差甚大,为什么?

也就是说刘备除了进入西川是从荆州带的粮草,其他封赏文武的赏赐都是慷他人之慨花的益州的钱。这是益州的府库第一次在战争和战后封赏中被消耗。


第二仗、刘备蜀汉的奠基之战-汉中大战

注意此时刘备虽然占据了西川,但是南部的南中还不在他控制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隆中对》和《出师表》中对益州富庶程度描写相差甚大,为什么?

而汉中的张鲁夹在刘备和曹操之间非常的难受。因为原来占据益州的刘璋是个佛系军阀,对张鲁没有威胁。但是刘备占据西川后就不一样了,因为汉中是益州北方的门户。所以汉中的得失关系着蜀汉政权能否站稳的关键。张鲁最后投降了曹操,而曹操决不允许刘备轻易做大。

因此曹操得陇望蜀,打算接汉中直接南下益州。而此时的刘备就像多年的叫花子突然接收了大笔的遗产刚刚过上好日子,怎么可能允许被别人夺了去。所以在这场持续两年的战役当中,因为关系着蜀汉能否站稳所以刘备拼命了。

《隆中对》和《出师表》中对益州富庶程度描写相差甚大,为什么?

刘备此战几乎发动了倾国之兵。有名的包含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则亲自率领大军几十万,将领包括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虽然没有记载说就被带了多少军队,但是能打赢曹操军队数量至少也得在十万以上。此战双方都死伤惨重,多位大将阵亡。刘备艰难的取得了汉中大战的胜利,兵力消耗极其严重。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刘备虽然赢得了这场赌国运的关键战争的胜利,但是后勤消耗;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有功之臣的封赏都大量的消耗了益州财富,可谓惨胜。之后刘备称汉中王大封文武,这钱从哪儿来还不是从益州的府库中来。一方面刘备以汉中王的身份重赏文武,另一方面是保守战争摧残的益州经济和民政。


再次赌国运的夷陵之战,刘备惨败益州受到重大打击经济几乎要崩溃

在付出重大代价获得汉中之战胜利后仅仅第三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复夺战略要地荆州发动了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这场战役可以说刘备倾进了蜀汉的国力,几乎带上了所有的能征战的精锐士兵。

此时益州根本没有从三年前的汉中之战中恢复过来,不得不再次勒紧腰带打这场关键的战役。孱弱的益州经济已经不能支撑刘备长期的作战,所以刘备水陆并进打算速战速决。但是东吴生生把这场战役拖了七八个月,最后一把大火火烧连营。刘备惨败,这次失败几乎让益州穷的快要当裤子了。

蜀汉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整个益州几乎家家戴孝,处处哭声。刘备也一病不起,临终托孤给诸葛亮。而破屋偏遭连阴雨,本来就风雨飘摇的蜀汉国内的反对势力趁机发动叛乱。内忧外患的蜀汉几乎崩溃,诸葛亮不得不像保姆一样一方面整理内政恢复经济;另一方面平定叛乱,收复南中。

《隆中对》和《出师表》中对益州富庶程度描写相差甚大,为什么?

尽管有了几年的恢复,但是益州经济依然孱弱。这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益州疲弊”。究其原因是蜀汉地盘小,国弱民不丰。只能打赢,不可打败仗。因为蜀汉只有一个益州,再富庶也经不起这么反复的折腾。就像薅羊毛就总拿一只羊薅,羊毛成长的速度都赶不上薅羊毛的速度能行吗?

而曹魏占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十州,还有荆州和扬州的部分郡县。这都是经济发达富庶的州郡啊。而吴国有荆州、扬州、交州,也不错。而蜀国只有益州,说白了战争底蕴太差经不起失败。


小结:

蜀汉只有一个益州,所以政权的战争底蕴先天不足。在短期内经历了三次高烈度的持续战役,即使益州再富庶也逐渐变得疲敝。什么丰厚的家底儿也搁不住这么折腾。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