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班霸”集体罢课?先有熊家长,才有熊孩子!

近几日,一条关于杭州文澜实验小学的帖子在家长群疯传。帖子作者自称,自己是文澜实验

扰乱课堂,威胁孩子家长。真是有一个熊孩子,背后必有一对熊家长。

1.家长和孩子的病态共生

因“班霸”集体罢课?先有熊家长,才有熊孩子!

家长无法对孩子所受的委屈坐视不理,替孩子强出头,大闹校园,这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自恋以及家长与孩子的共生关系造成的。

那么什么是共生关系呢?婴儿6个月前和妈妈共生,被称为母婴共同体,即婴儿感觉和妈妈是一体的,TA和妈妈共用一个身体和心灵,他们是一个人。只有6个月前的共生是正常的,之后的共生关系都是病态的。

病态的共生,就是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一切都是我们的事。

W同学在学校里稍有不顺心、委屈,就告诉其母。如果是其他没有病态共生的父母,可能会考虑到孩子是否有添油加醋、是否看问题不全面、是否双方都有错等等,可能还会冷静教育自家孩子,就算真的是自家孩子受委屈了,也应该找老师或对方家长,协商解决。

但W其母不然,孩子受委屈了就像自己受委屈了一样,连多一秒都不能忍受,冲进学校课堂,讨回她认为的公道。因为在W母亲心中,孩子和她是一体的,是没有界限感的“共生”关系。

因为这种没有界限的共生感,W母亲在处理孩子受委屈的事件上用力过度、过度保护、过激反应,导致整个班级的孩子噤若寒蝉,甚至不敢跟W有过多的交往。

十岁的孩子,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长此以往下去,让孩子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即使是W同学,在这件事情上,看似飞扬跋扈,但终究也会是个受害者,因为她的家庭关系里,是不健康的亲子关系,是病态共生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唯一一段以分离为目的的亲密关系,孩子随着成长,慢慢性格独立,能力渐强,会离父母越来越远。其他的亲密关系,如爱情、婚姻都是以在一起共生为目的的,只有亲子关系是:我渐渐远行,并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显然,W的父母不这么想,他们对W过度呵护、动辄出头,以为能一辈子做孩子的保护伞。

2.家长的全能自恋感

因“班霸”集体罢课?先有熊家长,才有熊孩子!

熊孩子背后必定有个熊家长,但实际上,应该说是,先有了熊家长,才有熊孩子。

文中W父母采用极端手段威胁同班同学及家长、老师,这已经涉及违法行为。

W父母是严重缺乏道德感、界限感的人,无视社会规则,又怎么能期望他们的孩子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熊家长看似有成年人的年龄,但精神上却还没有断奶,他们高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社会规则,也不懂人情世故,缺乏责任感,但却有着“无所不能的全能自恋感”,需要世界按照他的意愿运转,需要别人按他的意愿行事。

这样的熊家长,他们有一个名字叫做“巨婴”。

世界不如己愿,别人不能按他们意愿行事的时候,撒泼耍赖、威胁利诱,种种不一而足。

同时因为和自己的孩子还处于病态共生关系,这种全能自恋感会将孩子也包括在内,甚至表现的更为极端。

他们的宝贝疙瘩,怎么能受一丁点委屈,有了矛盾出了事情,那也是别人的错,自己的宝贝又乖又善良,能有什么错呢?

凡是觉得自己家孩子是熊孩子的,那都不是真正的熊孩子;真正的熊孩子,是父母眼中天上地下难寻的好宝贝。

笔者曾在一家儿童教育机构做助教。有次两个小孩子课下打闹,A男孩推了B男孩两下,B根本没在意,B的父亲跳出来指着A男孩的鼻子骂,没父亲养的、没出息的、社会败类等种种不堪入耳,还故意以一个成年人的力道推A好几下,A都站不稳了。

B父亲完全忍受不了自己儿子受一丁点委屈,哪怕那在B眼中只是孩子之间的推搡。你说B父亲是因为爱儿子B吗?并不是。明明他是在以自己的角度来感受这件事情,他爱的是自己的全能自恋感,只不过儿子B是在他的全能自恋感之内的。以后随着儿子的长大,他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儿子感受的行为,会给B带来更多痛苦。

“巨婴”家长的全能自恋感,就像一颗时刻倒计时的定时炸弹,总有一天会在自己家爆炸。

3.惯子如杀子

因“班霸”集体罢课?先有熊家长,才有熊孩子!

熊孩子,往往在没有规则的家庭中产生。

在出现问题的家庭系统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缺位的。因为和母亲的包容与无条件接纳不同,父亲是代表社会、规则的一方,父亲的缺位,相当于断掉了孩子走向社会最容易的阶梯。

W父母利用手中职权,肆意调取公民信息,可见W父亲并不是一个守规则的人,这也等同于父亲角色的缺失,

因为W父亲不具备言传身教孩子“规则”的能力。

惯子如杀子。

当疼爱变的偏激,那就是一把杀人的刀,看似一开始是在W的同学、老师身上,到最后刀刀不落的都会返还给自己的孩子。

一个男孩,用手打孕妇肚子,只是因为“看电视孕妇被打会流产,想看看是不是真的会流产”,后遭孕妇丈夫一顿好打,这打还是轻的,最后可能要走诉讼流程。

毕竟,你教不会孩子的,这个社会会教给他,如数奉还,苍天能饶过谁?

4.学校应对力度不足

因“班霸”集体罢课?先有熊家长,才有熊孩子!

从对事件的描述看,朋橙心理的咨询师判定,W同学的父母有明显的心理不健康症状,甚至可能伴有人格障碍。

对一直以来W同学造成的问题,虽然据官方信息,学校一直在积极协调处理,但还是呈现出“罢课”这样的结果。

四年时间换了四个班主任,可见面对心理不够健康的W父母,学校的应对机制还是太被动、太无力,甚至可能校方都没有意识到W父母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没有想过通过心理疏导来解决这些问题。

校方如果早些意识到W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启动心理干预机制,找相关心理咨询专家来分析判断是什么样的心理问题,请专家给出一些相关的专业建议,就完全可能规避这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实际上,不只是校方,。所谓健康,不只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感冒、胃痛要看病吃药,但心理疾病,却常常被认为只是简单的心情不好、或是性格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心理疾病患者病情拖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对于类似W父母这种,因心理不够健康造成大规模影响的问题,校方和相关部门,不知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最终造成“罢课”这样的群体性事件。

如今,很多500强的公司或有远见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启动了EAP(即员工帮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它是由机构为员工提供的一项长期福利支持项目,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员工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来缓解或规避个人或团体的心理问题。

因“班霸”集体罢课?先有熊家长,才有熊孩子!

▲ 朋小橙助理微信

尾声

国民心理健康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奔小康的路上,心理健康也不应被忽视。 试问一个空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民族,如何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少年强,则国强,少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更是不可忽视的渊远流长之本。满爱和清醒的教育,才能让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坚强、自信,勇于直面错误。家长的教育,又是一个孩子最初的教育。如果父母都不清醒,甚至心理严重不健康,那真的是整个家族的悲剧。

这几年,随着心理健康的科普,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心理服务,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我们期待,那些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能借助社会心理服务力量,和孩子一起实现心理成长。虽然,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但走的人多了,路,一定也会更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