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32歲的張帆(化名)沒有想到,在小米公司熬了五年996後,迎來了上市敲鐘的機會。

小米公司實現了2018年全球最大的科技股IPO,以及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因此,很多小米早期員工也跟著成為了億萬富翁。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2009年還在金山詞霸做UI設計(界面設計)的他,被邀請加入小米團隊創業,剛畢業一年半,他決定賭一把。

此後開始了長達9年的創業生涯,熬過了每週996的工作節奏,熬過了沒有愛情的日子,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然而,與他一同畢業時選擇了聯想、中興這類大企業的同學,卻沒能如此幸運,甚至有不少人終日在為“保飯碗”而憂愁。

同在IT互聯網行業,5年卻成就了不同的人生!不是他們不夠聰明、不夠努力,而是行業趨勢在變,張帆的成功,用吳軍博士的話便是:趕上了智能時代的浪潮。

什麼是“智能時代”?中國互聯網經過50年的發展後,未來將走向何方?

對於畢業生和有意轉行IT互聯網的弄潮兒來說,又該如何認清趨勢,正確地選擇職業與行業呢?

我從雷軍與小米公司成功的背後,探知了普通從業者應認識到的3個職業選擇的底層思維,相信對你亦能有所啟發。

1.雷軍敢與董明珠下10億賭約:選擇職業,跟不與互聯網掛鉤的公司說拜拜

2013年的中國工業界發生了一件全網熱議的事情:

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和格力電器CEO董明珠,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打了一個10億人民幣的豪賭——雷軍表示當年年收入不足三百億元的小米公司,能在5年內超過當時年收入已過千億的格力電器。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雷軍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董明珠

這種張狂的豪賭,讓眾多人以看熱鬧的心態靜待結果,也有不少人等著看雷軍的笑話。

吳軍博士說:“這場豪賭的背後,是雷軍與董明珠兩種決然不同的辦企業思維之間的衝突。”

小米起步於手機制造,低價賣手機是其搶佔市場與營收的主要來源。單從這一點看,它完全無法與華為、vivo、聯想等公司競爭。而且其手機核心元器件均來源於高通和東芝,操作系統是Google的安卓,沒有任何核心技術可言,這樣的一家公司,在大多數人看來未免是要陷入低價搶市場的低層次競爭的。

然而五年後,2018年的小米,交了兩張漂亮的成績單:(1)成功登陸港交所上市,18年全球最大的科技股IPO(市值約合人民幣4550億元);(2)實現全年人民幣營收1749億元(13年營收僅265億元),同比增長53%,完全超過市場預期。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數據來源:小米與格力公開財報

我們再來從小米公司在製造業的產業價值鏈條及其營收組成,分析支撐其快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小米產業價值鏈(數據截止到2018年12月)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小米2018年財報披露的各項業務營收金額

雷軍說“小米是一家超級互聯網公司”。

從圖中,我們看到小米的商業模式的核心在於通過“手機+互聯網+物聯網(IOT)”,建立了終端用戶、製造工廠、銷售渠道與互聯網服務於一體的生態圈。

直營直銷,消除一切中間商,打破了傳統制造業從“商品生產--渠道分銷--終端用戶”的利益鏈條。

從而實現整個產業鏈的高效率與低成本運作,實現給消費者讓利的目標。而小米所構建的互聯網平臺,成為其得以緊跟用戶需求、實現業務快速擴展的尚方寶劍。

這就是為什麼小米在2015年,在公司產品單一、仍在虧損的情況下,依然被國際上知名的風險投資公司估值為450億美元的原因。而當時,手機出貨量和小米相當的、個人電腦全球佔有率第一、連續多年盈利的聯想市值卻只有100億美元。

格力、聯想,以及日本的索尼、東芝,儘管是全球專利大戶,卻無法打破傳統制造業從“商品生產--渠道分銷--終端用戶”的利益鏈條,沒有互聯網的加持,產業鏈效率、生產與協作成本、客戶服務體驗便無法提升,以致這些企業在全球經濟市場中的地位日益下降。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中,互聯網猶如工業時代的電,電的大規模應用,徹底改變了機械時代的生產製造模式。而如今的互聯網,也必將深入到各行各業,徹底改變工業時代的生產經營模式。

小米從一家手機公司,如今成為家電製造企業的勁敵,無疑已證明了趨勢的必然性。

所以個人的職業選擇,首先要剔除不應用互聯網或與互聯網思維背道而馳的企業。

2.認識IT產業地圖:選擇職業,從代表趨勢的細分行業與公司中獲得機遇

對於IT產業的理解,大多數人都是碎片化的,從業多年,依如盲人摸象。

所以畢業生就業、擇業,首先要把IT產業這頭大象的腿、眼睛、尾巴等部位連起來,認清這張完整的IT產業地圖。才能認準方向,找對位置,參與其中。

IT產業從誕生至今,都不是孤立於其他產業而存在的。從最開始為軍事服務而誕生的大型計算機,到後來蘋果、IBM將其個人化,為個人和企業辦公而服務。計算機、軟件服務、互聯網始終以“服務工具”的角色為各行各業賦能,同時又推動各行各業的商業變革。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所以IT互聯網產業,可以從供需關係的角度,分為IT服務提供方和IT市場需求方。IT服務提供方,在提供“IT基礎設施”和“軟件技術服務”階段,始終以“乙方”的身份,為市場需求方(甲方)提供者標準化與定製化服務。

而盈利模式基本是收取“產品銷售+產品運維”費用,直到後來以IBM為代表的企業,轉型為向企業提供IT管理諮詢與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式,但依然是以“甲方”為中心。典型的企業代表如下: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IT產業-基礎設施提供方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IT產業-軟件技術服務商

直到以亞馬遜、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的誕生,IT服務提供方“乙方”的身份得以改變。

互聯網平臺服務商不僅扮演者軟件產品建設的角色,同時扮演著商業模式與商業規則定義的角色,為企業與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服務。比如阿里巴巴、淘寶、阿里雲平臺,騰訊的qq、微信、騰訊雲服務等。

此時傳統企業的玩家,以平臺參與者的身份,在平臺模式的引領與平臺規則的約束下,在阿里、騰訊等平臺開展業務,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服務。而個人消費者則免費或付費享受著低價而優質的互聯網服務。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IT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

於此同時,互聯網也帶來了IT產業格局的變革。借用吳軍博士在《智能時代》一書中的表述:

“在IT時代,唱主角的公司逐漸從製造設備的IBM、DEC、愛立信、諾基亞、惠普等公司,變成了提供軟件和服務的微軟、甲骨文和Google公司。

在大數據時代,IT軟件和服務業依然會是IT領域最好的行業,而且這個趨勢將更加明顯。”

在國內,我們也能看到,從過去唱主角的聯想、中興等公司,如今變成了提供軟件和服務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公司。

所以個人的職業選擇,從認識產業地圖與產業趨勢開始,選擇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細分行業和代表公司。這樣,你才有機會抓住產業變革的機遇,從而在變革的浪潮中佔領先機。

認識傳統企業的變革:選擇職業,在“互聯網+”新業態變革的傳統企業中,同樣充滿機會

2019年伊始,平安集團將其使用了十餘年的標語“保險·銀行·投資”變更為“金融·科技”,相當於正式將其轉型為金融科技集團,以科技驅動金融業務的發展。

家電巨頭美的集團,在2018年做了一系列的變革,包括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成立美雲智數公司、成立IOT事業部等舉措,如今的美的早已從家電集團轉型為以家電、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為主的綜合科技集團。

傳統企業的變革示例:

從入職小米到財務自由,解密“雷軍”教會我的3點職業選擇思維

這些傳統企業,在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背景下,以極具前瞻性的眼光,快速地調整著巨輪的方向。

所以個人的職業選擇,在5G技術洶湧而來,“數字化中國”戰略大力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選擇主動觸網,與現代科技同步發展的企業,同樣充滿機會與前景。

親愛的讀者,相信閱讀至此處的你,必是對自己的職業與科技的發展充滿期待的時代弄潮兒。

每一次大的技術變革,不可避免地都會帶來陣痛,個人的和企業的。但同時誕生的,還有更多的新機會。

這是一個計算無所不在、軟件定義一切、數據驅動發展的新時代。

想要在這個新時代中取得勝利,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打破現有的認知束縛。

從職業選擇開始,從職業實踐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