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祕: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秘: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IL-17A在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機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脊柱關節病,好發於青壯年男性,主要表現為炎性腰背痛、關節痛和脊柱運動受限。雖然現階段的治療手段尚不能治癒AS,但隨著治療手段的革新與生物製劑的問世,許多AS患者在科學的治療管理下,疾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可恢復正常生活。

隨著人們對AS發病機理研究的逐漸深入,人們發現IL-17A在AS發病機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為此,我們特別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鋼教授、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盧甲盟教授、南京鼓樓醫院陳智勇教授、北京協和醫院王立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趙進軍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王豔豔教授,圍繞這一主題為讀者分享他們的精彩觀點。

1

IL-17A,AS發病機制中的關鍵效應因子

AS好發於青壯年男性,臨床表現非常複雜,在關節部位的主要表現為炎性下腰背痛、外周關節炎以及附著點炎 [1] 。AS是一種多因素、多步驟的炎症性疾病,是患者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與其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從病理層面來說,AS的特徵是在附著點和關節處的炎症反應導致病理性新骨形成以及進展性骶髂關節強直 [2] 。附著點炎是AS的特徵性表現,與患者疼痛、晨僵、疲乏等症狀緊密相關,對於AS的病理進展、疾病治療也具有重要意義。

新骨形成是AS相較於其他炎症性關節病所特有的病理特徵,其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有研究顯示,反覆的炎症可導致附著點侵蝕、附近骨髓炎症、水腫乃至受累部位新骨形成、關節間隙消失,脊柱出現“強直” [3] ,這意味著新骨形成可能與炎症有關。但也有部分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發現,在強直性脊柱炎的自然進程中,炎症與新骨形成可能是兩個獨立的過程 [4] 。AS患者炎症消退後,已經開始的新骨形成仍可能繼續發生 [5-6] 。由此可見,新骨形成還可通過炎症非依賴途徑產生。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秘: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圖1 脂肪沉積發生之後,抗炎治療並不能延緩AS新骨形成

來源於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IL-17A是驅動AS慢性炎症的主要效應因子,可引發炎症、基質破壞、血管活化及骨質侵蝕、新骨形成等一系列相應的病理反應,其中炎症、骨質侵蝕與新骨形成與AS的發生進展密切相關。一方面,IL-17A可作用於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誘發炎症反應;另一方面,IL-17A還可作用於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促進骨侵蝕和新骨形成;作用於軟骨細胞驅動軟骨損傷 [7-14] 。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秘: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圖2 IL-17A參與AS發生發展的多個環節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秘: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秘: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劉鋼教授 、盧甲盟和陳智勇教授視頻

2

靶向直擊關鍵因子,司庫奇尤單抗豐富AS治療選擇

AS的治療目標主要為:控制疾病的症狀和炎症程度、預防結構性損傷進展、保持患者的功能和社會參與、提高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15-16] 。然而,現階段AS的主要治療藥物的表現卻往往不盡人意。NSAIDs的達標率和安全性令人堪憂;以TNFi為代表的生物製劑革新了AS的治療格局,但也並非盡善盡美。在療效方面,TNFi對AS影像學進展的抑制作用有限 [17-20] ;在安全性方面,TNFi的結核發生風險不容忽視 [21] ;療效不佳或不良反應是患者停用TNFi的主要原因 [22] 。

因此,尋求直擊靶標、高應答率、安全的新藥療法是滿足患者治療需求的重要方向。

隨著人們對AS發病機理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IL-17A在AS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司庫奇尤單抗通過對IL-17A特異性抑制和阻斷,有效緩解AS臨床症狀 [23-25] 。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秘: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圖3 司庫奇尤單抗特異性抑制IL-17A,有效緩解AS臨床症狀

腰背部疼痛是AS患者的主要症狀之一,而IL-17A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疼痛的發生。在免疫激活方面,IL-17A使局部炎性細胞浸潤和炎性因子釋放而介導炎性疼痛;在神經系統方面,IL-17A使外周傷害感受器增敏,激活脊髓背根神經元信號通路以作用於周圍神經系統 [26-28] 。因此,靶向IL-17A可以從多層面調控疼痛。

此外,司庫奇尤單抗還可多層面調控AS的病理進程,抑制炎症和骨破壞。在AS動物模型中,IL-17A參與炎症反應及骨融合,是介導AS骨重塑的關鍵介質 [12] 。司庫奇尤單抗可特異性阻斷由適應性免疫的Th17細胞和固有免疫的γδT細胞等產生的IL-17A [23,24,29] ,控制附著點炎症反應,進而阻斷炎症反應通路 [29] ,緩解患者疼痛 [27-28] ,抑制新骨形成 [30] ,最大程度避免功能損傷,幫助患者實現更多獲益。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秘: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探秘:IL-17A為何能成為關鍵靶點?

王立、趙進軍和王豔豔教授視頻

3

總結

AS是一種以附著點炎和新骨形成為關鍵病理特徵,多因素、多步驟的炎症性疾病。而IL-17A是驅動炎症的主要效應因子,參與AS中附著點炎的信號放大、骨侵蝕和新骨形成。IL-17A為AS的關鍵治療靶點,其具體表現為:

靶向IL-17A可多層面調控AS的病理進程,抑制炎症和骨破壞;

靶向IL-17A,可從多個層面調控疼痛;

靶向IL-17A,可抑制新骨形成;

IL-17A處於細胞因子網絡的更終端,靶向IL-17A起效可能更快、對正常自身免疫反應的影響較小。

日前,司庫奇尤單抗已在國內獲批AS適應症,將為國內AS患者帶來新希望和新選擇,助力AS患者疾病管理,造福廣大AS患者。

參考文獻:

1.內科學 (八年制第3版), 王辰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2.Watad A et al. Front Immunol. 2018 Nov 16;9:2668.

3.內科學 (第9版),葛均波等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4.Denis Poddubnyy, et al. Curr Rheumatol Rep (2017) 19:55

5.梁惠英 等,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11,15(8):562-564.

6.Marina N. Magrey, et al. Curr Rheumatol Rep (2017) 19: 17

7.Lin A, et al. J Immunol. 2011;187:490–500

8.Nestle F,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1:496–509

9.Res P, et al. PLoS One. 2010;5:e14108

10. Cai Y, et al. Immunity. 2011;35:1–15

11. Miossec P,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12;11:763–76

12. Lories R, Melones 1B. Nature Medicine 2012-18:1018-19

13. Smith JA & Colbert RA. Arthritis Rheumatol. 2014; 66: 231–41

14. Millar NL, et al. Sci Rep. 2016;6:27149

15. Smolen JS, et al. Ann Rheum Dis 2018;77:3–17.

16. van der Heijde D et al. Ann Rheum Dis. 2017 Jun;76(6):978-991.

17. Navarro-Compán V, et al. RMD Open 2017;3:e000524

18. Rthritis Rheum. 2013 October ; 65(10): 2645–2654

19. Braun J, et al. Ann Rheum Dis. 2014, 73(6): 1107-13.

20. Joachim Sieper, et al. Lancet 2017; 390: 73–84

21. Zhang Z et al. BMJ Open. 2017 Mar 22;7(3):e012567

22. Gulyas K et al., Eur J Health Econ (2014) 15 (Suppl 1):S93-S100

23. Kopf M,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10;9:703–18;

24. Garber K. Nat Biotechnol 2011;29:563–66.

25. Miossec P, et al. N Engl J Med. 2009 Aug 27;361(9), 888-98

26. Moynes DM et al. Brain Behav Immun. 2014 Oct;41:1-9.

27. Bidad K et al. Nat Rev Rheumatol. 2017 Jul;13(7):410-420.

28. Sun C et al. Mol Med Rep. 2017 Jan;15(1):89-96.

29. Patel DD, et al. Ann Rheum Dis. 2013;72 (Suppl 2), ii116-23.

30. Koenders MI, et al. Drug Des Devel Ther. 2016 Jun 24;102069-80.

MCC號CAS20044279有效期2021-04-24,資料過期,視同作廢。

【來源: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