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曾是四大名鎮之首,為何如今武漢沒有漢口區?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有四大名鎮: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漢口作為四大名鎮之首,昔日的地位相較於大上海也毫不遜色。因其高度繁華,曾是世界性的特大城市,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漢口曾是四大名鎮之首,為何如今武漢沒有漢口區?

漢口和武昌、漢陽被稱為武漢三鎮,近代因武昌起義,漢口和漢陽的風頭似乎被武昌給蓋過了。實際上,在明清乃至解放前,漢口的名氣才是最大的,去武漢一般都稱為“下漢口”。即使現在,年紀大點的老人有的還習慣於用漢口來指武漢。

漢水(漢江)作為長江最大的支流,在武漢和長江交匯,將漢口、漢陽、武昌分開。武昌在長江以東,漢口和漢陽在長江以西。漢口、漢陽以漢江為界,漢口在漢江以北,漢陽在漢江以南。

漢口曾是四大名鎮之首,為何如今武漢沒有漢口區?

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漢陽不是應該在漢水以北嗎?沒錯,其實最早的時候漢水是從龜山以南注入長江的,漢陽在龜山以南,漢水以北。漢口漢陽是連在一起的,漢口地域歸漢陽管轄。明朝時期,漢水改道後從龜山以北注入長江,漢口才從漢陽分離出來。也就是說,最初是隻有漢陽,沒有漢口的。

漢口從漢陽分離出來以後,明朝嘉靖年間才正式設鎮,距今只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和武昌、漢陽約1800年的歷史比起來差遠了,但是其發展的速度卻將這兩個老大哥遠遠拋在後面,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漢口曾是四大名鎮之首,為何如今武漢沒有漢口區?

漢口坐擁長江、漢江便利的水路交通,明朝中期,湖廣的漕糧、安徽的淮鹽都是在漢口通過水運送往京師及各地。糧鋪、錢莊、當鋪、藥鋪、布坊等等隨之出現,漢口迅速崛起。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時期,工商業、金融業等高度發達的漢口和京師、蘇州、佛山一起被稱為“天下四聚”,就經濟繁榮程度而言相當於如今的北上廣深那樣的地位了。

漢口曾是四大名鎮之首,為何如今武漢沒有漢口區?

清朝時期漢口發展成為國內內河航運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國各地的商船、糧船於此彙集、中轉,然後分發到全國各地。漢口碼頭的船隻,密密麻麻望不到頭,可見其繁忙程度。據記載,乾隆年間漢口曾經發生船隻失火事件,糧船燒了一百多艘,商船燒了三四千艘,大火足足燒了兩天。

隨著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的《天津條約》,叩開中國的大門。漢口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受到洋人的青睞,1861年,漢口開埠,英、法、德、俄、日等國先後與漢口通商,並在漢口建立租界。洋人在漢口投資辦加工廠、洋行、商號等,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口對外貿易的發展,加速了漢口的繁榮。尤其是張之洞督鄂之後,漢口的對外貿易從數據上來看,已經超過京滬。此時的漢口碼頭不僅僅是內河港口,已經變成國際性的港口。

漢口曾是四大名鎮之首,為何如今武漢沒有漢口區?

近代由於陸路交通的崛起,水運的衰落,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漢口失去了往日的耀眼光芒。曾經作為武漢三鎮之一的漢口,如今不再是以一個行政區劃名詞出現,而是被分成了武漢的三個區:礄口區、江漢區、江岸區。隨著中部特大城市武漢的崛起,漢口或許有朝一日會再續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