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湖北人閱讀習慣影響有多大?這份報告揭示了箇中奧祕

楚天都市報4月16日訊(記者朱澤)在2020年初,國人經歷了一場空前的抗“疫”鬥爭,除了白衣天使在一線奮戰,更多人則有了大把時間宅家,有人藉機為充電而讀書,有人翻開一直放在閱讀列表卻沒有時間靜心看的書,有人也許並沒有什麼明確目的,而書卻給了TA足夠的慰藉。讀書,並不孤獨。

在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京東大數據研究院與京東圖書共同推出2019年讀書報告及戰“疫”期間讀書報告,基於京東大數據的分析,總結出2019年及2020戰“疫”期間的全民閱讀習慣與變遷:

中低線市場成為增量發動機,社交驅動力明顯;

名人或社會熱點事件對相關圖書的銷量影響十分顯著;

不同線級城市間存在閱讀傳導現象,正向或逆向傳導與圖書種類有一定關係;

疫情宅家期間,童書、文教和書法類成為剛需,更多人重新拾起大部頭。

2019 湖北領跑圖書銷量增長 電子閱讀崛起

儘管從銷售額絕對值上看,一二線城市的“主力”位置依然不可撼動,但2019年,中低線市場進一步成為圖書銷量增長的引擎,尤其以華中省份尤為突出:湖北省的成交額和銷量同比增長均位居全國第一,加上湖南、河南,在排行榜前六名中佔據3席;華東的江西、安徽分列第2、第5名,前六名中還有西北的新疆。

若從城市來看,也是中部地區佔據多數,銷量同比增長前十名分別是:湖北省宜昌市、吉林省白山市、新疆和田地區、湖北咸寧市、河南許昌市、湖北省黃岡市、福建省三明市、江西省宜春市、河南的信陽市和南昌市。

另一方面,“紙電同步銷售”的趨勢在放大。據京東圖書與第三方的調研顯示,2019年中國線上圖書用戶不同閱讀形式中,電子書佔94.1%,紙書佔77.0%,聽書佔64.1%,55.6%會閱讀報紙/雜誌。

從閱讀頻次來看,相對於紙書來說,更便捷的電子書和聽書閱讀有著更高的閱讀/使用頻次,紙書月均閱讀35.8次,而電子書高達50.2次,聽書也有40.9次。並且,電子書和聽書由於更加方便,用戶的單次閱讀時長也更長;單次閱讀紙質書在一小時以上的用戶佔比22.4%,但電子書高達35.4%,聽書也有32.2%。

國民閱讀習慣的改變,推動了整個圖書市場向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轉變,數字閱讀已成為主流閱讀方式。目前,京東已擁有包括知識服務、京東讀書APP、京東閱讀器JDRead以及有聲業務在內的國內唯一的全閱讀生態平臺,全面覆蓋數字閱讀相關子產業。

疫情期間教輔類圖書銷量激增

嚴冬過去,我們終於在春暖花開之際看到“抗疫”勝利的曙光。不過舉國宅家數十天,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巨大的社會行為學實驗,這從圖書消費可見一斑——就算肉體不能出門,靈魂一樣可以神遊寰宇古今。

京東大數據分析顯示,疫情期間的圖書銷售出現以下特點:

在家如何讓孩子們學習——學校、幼兒園不開學,童書、書法、科普、教輔等書籍成為“安撫神獸們”無處安放的青春的神器;

跟碎片閱讀說再見——生活慢下來,人們開始閱讀真正“感興趣”的書籍,而非通過“充電寶式”閱讀來把自己武裝得更有競爭力,這體現在實用類圖書佔比下降,生活、進口和文史等大部頭書籍增長上;

閱讀結構日趨正常化——書法和教輔類在2月成為剛需,而3月以來圖書消費結構逐漸向前兩年水平恢復,個別品類的佔比還出現激增現象。

從總體上看,同比2019年1-3月,圖書成交額同比保持增長,從品類上看,增長最快的除了教輔、童書及科普類外,還有金融投資、歷史、家居、傳記等,其中因NBA傳奇巨星科比去世而引發的傳記銷售十分火爆,而科工類實用書籍增長不明顯。

進口原版、書法、童書、娛樂休閒、期刊雜誌和大中專及中小學教輔等品類的佔比都出現了較大的提升,其它如科普、科學與自然、農業/林業等在個別月度出現增長。

佔比出現較大下降的圖書品類有:電子與通信、工業技術、國學/古籍、建築、日文圖書、套裝書、政治/軍事和字典工具書,這應該與疫情期間尚未完全復工有關,佔比下降的基本上都是實用書。

在這個“按下暫停”的時間段裡,人們終於有時間買一些自己喜歡看的書來讀,比如需要沉浸式閱讀的書籍:金融、歷史、傳記等,或者是提升自己精神與身體素養的類型如藝術、哲學、健身保健等,這些圖書也有相應的增長。

有意思的是,細分品類中“書法”類書籍在疫情期間增長十分突出,此外農林類書籍同比也上漲明顯,說明人們宅家中紛紛開拓了“種植”技能。

再以過去兩年平均結構為參照可見,疫情期間圖書的消費結構每月均有明顯變化:由於春節在1月,因此科工醫農、經管勵志類書籍的銷售在1月份便已放緩,疫情發生後更受影響。

到了2月,文教類,包括書法、教輔等圖書幾乎一枝獨秀,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其它品類的佔比,不過進口原版同比增長排進第五,此外家居、外語學習等品類的漲幅也排名靠前,此外藝術、健身與保健、歷史、婚戀與兩性、育兒/家教、醫學、娛樂/休閒、體育/運動、音樂、傳記、哲學/宗教、法律、經濟等書籍也有較大漲幅;

而到3月份,漲幅的排名又發生變化,教輔和童書類的漲幅有所回落,科工醫農、經管勵志、文學、金融投資等品類的佔比都出現上漲並接近往年來的平均水平,而進口書的佔比逐月上升,已超過了往年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醫學健康的專業類書籍2月和3月環比分別增長20%、48%,有關心理學的書籍2月和3月環比分別增長3%、25%。包含《血疫》、《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等與疫情相關的讀物,2月環比激增190%。

湖北及武漢人閱讀偏好更多元化

疫情對湖北人閱讀習慣影響有多大?這份報告揭示了箇中奧秘

圖中可見,同比2019年1-3月,今年疫情期間湖北圖書消費中佔比上升較快的品類是:家居、書法、中小學教輔、童書、工具書和進口圖書等,佔比下降較明顯的有:青春文學、政治軍事等,此外可能與宅家不出有關,時尚美妝也是下降最大的品類之一。

而從武漢市的數據看,除教輔童書外,電子通信/計算機/互聯網、港臺圖書、科學與自然、建築、經濟、烹飪美食、外語學習、音樂、政治軍事等都有不少上升,說明武漢民眾的閱讀習慣:

更重視實用閱讀;

偏好更為多元化;

宅家期間終於可以靜下心,把欠自己的“大部頭債”還清的讀者也佔了相當比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