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圆满|人到中年的“阵痛”,原来是因为“难产”

于我,所谓的“儿女双全,有房有车”,不顺利生下“第三个孩子”,也不能算是圆满。

作者:艾尚

假性圆满|人到中年的“阵痛”,原来是因为“难产”

夜深了,还不能入眠。我觉得,我身体里有一些压抑的东西,不太健康的,这个时候开始冒头了,就像癌细胞一样,野蛮生长,控制不住。半年来,阅读了许多心理书籍,印证了我的猜测。

01

我是俩个孩子的母亲,也就是说我经历过两次鬼门关,其实绝不止两次。

第一次依仗着年轻,也算是变相的无知无畏,在产房里听见隔壁女人撕心裂肺的呼喊,才觉得怕了,于是暗暗向下用力,争取速战速决,儿子出生的一瞬间,我看见肚皮一下子瘪下去,所有的疼痛感都消失了,缝合撕裂的产道麻药都没打,毫无知觉。

第二次觉得有经验了,心大无惧,但事实上,这一次更惨烈,在历经几天的催产素肆虐后,痛得只发抖,冷汗不断,在逼仄的产床上几经挣扎,我宣告投降,请求剖腹。

偌大的手术室,尽是单薄的女子,只得自己从产床上一点点挪动笨重的身体,在阵痛几乎没有间隙的那几秒,奋力爬上手术车,被拖去另一个产房打麻药,紧急剖腹。

我以为,这样的难产,就这样过去了。

直到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的这两年,我突然开始失眠,夜里异常清醒,心中莫名焦虑,白天恍惚无法专注,夜里开始神游,吃褪黑素也没用。

我常常游走于自己的前半生,从孩提到青葱,到年岁最好时,我能一路捡到我曾丢失的梦想,被现实遗忘,突然感觉到巨大的恐慌和深深的空虚感。

我明白,有一种“病”,叫人到中年。

我无法坦然接受,生命的抛物线在此时下滑的轨迹,因为它直指衰老、平庸、缺憾。我并不饱满的一生,从前忙碌的日子,懵懂前行,随波逐流,随着年岁渐长,慢下来向内审视,我逐渐看清楚自己的残缺。

02

外人看来,我儿女双全,家庭幸福,有不错的生活,这近两年的“阵痛”来袭,让我明白,我又一次经历“难产”。

我没有自身的圆满,事业上,一直是老公的影子,从未将他的成功当成自己的成功,也未曾体会过他的艰难。不得不承认,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过久,没有跟他良性的互动,所以我也一直活在他的不满中。

在被生活鞭挞的过程中,我几乎停滞了自我成长,活在一个人的空间,浑浑噩噩,懵懵懂懂,没有真正与这个世界连接,变得狭隘,变得自私。我很少认真地想:活着,是为了什么?

欧文.亚隆说,每个人都要直面人生的四个根本命题:

死亡、孤独感、自由与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

轻如鸿毛,重于泰山。有的人,活着如同草芥,一岁一枯荣,这里面有草根素人,也有王侯将相,有的人,短暂的一生,却像耀如朗月,灿若星辰,生命的质量,不在于光阴的长短。

一个人死了,留下的后代,是生命的延续,他们会活出迥异的新篇章,还有一种“孩子”,他们活得更久,那就是,你生命的意义,你留给这个世界的东西:你的影响力,或是作品,或是事业、或是信仰。

03

我很遗憾,触摸逝去的时光,我不曾热情过、愤怒过、抗争过,太过顺遂,所以活得不认真,不用心,体会不到苦尽甘来的喜悦,我没有顺从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得到过自身的肯定。

年华渐去时,才惊觉时光已然不多。

想起儿时的自己,本能地忽视自身,迎合别人,不敢随意跟大人要东西的,总在压抑自己的愿望,否定自己的需求,母亲跟外婆隔膜,我跟母亲疏离,现在女儿在我面前,俨然就是另一个我。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觉醒的?在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李雪的《走出剧情》,赵永久的《爱的五种能力》、珍妮.西格尔的《感受爱》、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

阅读,是一个短暂的避难所,它收藏所有的苦难,将它化为理解和宽容,化为力量,化为动力,它支撑起你完全不同于外界的一个全新的世界,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是你由它踏向外界的通道,一个前方有光的通道。

它让我知道,我体内潜藏了多年的“婴儿“,在寻找一个求生的契机。

04

沟通和接触,让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有了能量的流通,思考和自省,让心路和阅历,有了厚度和凝重。

将审视自身的目光,投放得更远一些,多年来对家人的疏离,余生用来弥补,有时候,最远的距离,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就在身侧,只有言语的互动,却没有心灵的交流。

先渡己,再渡人。自己尚不能摆渡出苦海,谈何给人以启迪?捧起经典书籍,再次重温,很多不懂的,豁然开朗,字里的人情,文外的冷暖,当年不知书中意,如今已是书中人。

虽然后知后觉,无边的夜的黑,无边的黑的静,于我而言,阵痛已然过去,我的文字,我的纾解,就是我的“第三个婴儿“罢,愿我的碎碎念,被你看过,嘲笑我也罢,理解我也好,企盼你的眼角弯一弯,嘴角翘一翘,露一点会心的笑。

我懂得,心若大,哪怕囿于厨房,一样有爱,是新生的,是鲜活的,是灵动的。

结语

风风说:写作于我,是逃避,是重建,是审慎,是深情,是我构建的另一个世界。我的伤痛在文字里得以抚慰,我的卑小在文字里得以拔高,我的痴心妄想在文字里被训诫。

作者:艾尚心理,个人构建、情绪管理,心理疏导,欢迎关注。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