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有度,溺愛有毒

當今許多父母們養孩子的心態是:自己現在有能力了,決不能讓孩子像自己以前那樣吃苦受累。所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

要啥給啥,連哄帶誇

殊不知,寵愛有度,溺愛有毒

《後漢書·仇覽傳》中就記載了“孤犢觸乳,嬌子罵母”的故事、《紅樓夢》中薛寶釵的哥哥薛蟠在薛母的嬌慣下成了敗家子,正是應了“慈母多敗兒”這句老話。

而今李天一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李雙江和夢鴿的溺愛不無關係。至於許多參加紀實類節目《變形記》中的城市中的問題少年,在他們的成長中不也少不了父母的溺愛嗎?

那麼,溺愛孩子的具體危害主要表現在那些反方面呢?

一、溺愛容易導致孩子喪失生活能力

在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中,孩子潛意識裡自然而然容易形成這樣幾種觀念:

1世界都得圍著我轉

寵愛有度,溺愛有毒

帶著這樣一種觀念的他們一旦步入社會,受到一點挫折和打擊、失去天之驕子的優越感,就會退回到自己的“避風港”,成為名副其實的“家裡蹲”。

2讀不讀書無所謂。

被溺愛的孩子的殺手鐧就是——哭,孩子一哭父母就容易心軟妥協。所以,他們容易在學習上偷懶,因為哭兩下願望就能實現,幹嘛要費力氣讀書學習呢?

有的孩子甚至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威脅父母。

寵愛有度,溺愛有毒

這樣的孩子,一是缺乏抗挫折能力,二是缺乏真才實幹,所以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二、溺愛容易增加父母自身負擔

你可以幫助啃老的孩子找工作,卻很難改變他們的這種心態。

英國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奧利弗·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指出:對大多數人而言,心理差異的很多方面並不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一般來說,父母的撫育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0-6歲——在這個階段,父母的不同撫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腦電—化學模式,進而影響孩子以後交友、擇偶和擇業,這種影響甚至貫穿他們的一生

溺愛導致孩子既沒有社會生存能力,也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他們找工作是高不成低不就,長期找不到工作,只能花父母的積蓄度日。

所以,父母不僅不能養兒防老,反而還要為大齡孩子買單。

寵愛有度,溺愛有毒

三、溺愛間接導致親子關係破裂

一般,啃老的極端化會表現為:因無法融入社會而長期沉迷網絡,甚至伴有暴力傾向。

76歲,本該頤養天年的時候。

44歲,本該施展抱負的時候。

兒童節,本該充滿歡樂的日子。

但是,對於熊澤一家來說,一切皆因一場兇殺案宣佈告終。

2019年6月1日兒童節當天,日本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76歲的熊澤英昭在家中殺死了長期“家裡蹲”的44歲的兒子熊澤英一郎。

兒子長期啃老並且伴有暴力傾向是76歲老父親殺死自己兒子的重要原因。

假如,熊澤英昭年輕時不溺愛兒子熊澤英一郎,對兒子稍加嚴格一些,也許兒子就不會內心那麼脆弱以至於長期啃老、沉迷網絡、並有殺死他母親的傾向。

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這裡有些小建議

1 不是孩子的所有要求都要滿足。

2 經常談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不過度鋪張浪費。

3 提高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孩子不認輸的精神。

5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寵愛有度,溺愛有毒

父母的初心是為孩子好,不想讓孩子受苦。

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擁有傳奇的一生。其流傳下來的《曾國藩家書》對曾氏家族興旺產生了重要影響。曾氏家族中十代出了200多個人才,沒有一個敗家子。

其中,曾氏家訓中有這樣幾句話:“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漸弱。 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所以,“為孩子好”不等於“不讓孩子吃苦”,更不等於“溺愛”。把握好愛孩子的尺度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