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為啥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卻叫“添口”呢?

古代歷史上,為啥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卻叫“添口”呢?

有句話叫做“添丁進口”,意思是說,在古代生男孩叫做“添丁”,生女孩叫做“添口”,也稱“進口”。

我查了一下現代漢語詞典,上面解釋“丁”的意思是指成年男子。

古代歷史上,為啥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卻叫“添口”呢?

有的朝代規定16歲到60歲的男子為丁。大家都看過電影《抓壯丁》吧?說的到16歲以上的男人必須當兵打仗。

這就令人產生了疑問,“丁”指的是成年男子,為什麼生下未成年的男孩就稱為丁呢?

其實這是一個“男卑女尊”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古代是農耕社會,老百姓靠種地吃飯,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種地或者一些髒活累活,就是男人的份內之事,如此一來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屬品。,因此女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

古代歷史上,為啥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卻叫“添口”呢?

基於此老百姓自然喜歡生男孩,生男孩就意味著以後添了一個壯勞力。男孩到16歲就可以頂起門戶過日子,有的朝代男孩14歲就可以結婚,結婚意味著成家立業,生男育女。

男人到了16歲就被正式列到了朝廷的花名冊上,也就是說你有服兵役出勞工的義務。這個年齡才能成為“丁”。

朝廷統計男丁的名單,另一個作用就是朝廷有“人頭稅”這一說,到了成年男丁要交稅。

在古代南方生個男孩,這是一件大喜事,因為“燈”和“丁”諧音,南方人生男孩後都要在祖宗祠堂前“放燈”慶祝。也叫“上燈”,上面寫上家族的男丁人名,意思是告訴祖宗香火旺盛,薪火代代相傳。

古代歷史上,為啥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卻叫“添口”呢?

古代生男孩稱為有人捧戶口本了,女孩只能為別人家傳宗接代,女孩早晚是人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古人不喜歡生女孩,當生了女孩後就稱為“添口”,意思是說多了一雙筷子,多了一張吃飯的嘴。

講真這是大多數人的觀念,其實也有個例。比如說漢朝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漢成帝劉驁的皇后趙飛燕,唐朝李隆基的楊貴妃,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咸豐皇帝的慈禧太后,這些女人不都很優秀嗎?都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強人,試問哪個男丁能超越他們?

古代歷史上,為啥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卻叫“添口”呢?

就連大詩人杜甫都感嘆道:“生女當生楊玉環”。也許我的思想很超前,我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

說實話,古人生男孩稱為“添丁”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憧憬和嚮往。

“丁”又和頂樑柱的“頂”諧音。按照古代的情況來看,男丁確實是家中的頂樑柱,男孩賦予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很多。女孩由於社會狀況和力氣不如男孩雙重的原因,註定成為社會的弱者,不被人們所重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綜上所述,“丁”和“口”形成鮮明的對照,一個是將來為家族創造財富,一個是為人作嫁的女孩。不過到現在“添丁進口”這句話不帶有任何偏見色彩,表達的意思就是生兒育女,新社會男孩女孩都一樣“添丁和添口”逐漸成了一箇中性詞。

古代歷史上,為啥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卻叫“添口”呢?

(作者:西方游龍,本文由“游龍公子”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