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疫苗接種後的效果(抗體)檢測亦應睜大眼睛

不可否認,接種各種疫苗是預防感染相關傳染疾病最經濟、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或措施。然而,事實上是過去這些年,由於疫苗行業泥沙俱下,問題疫苗總是層出不窮。於是,疫苗接種成功率讓民眾開始了堪憂或懷疑。因此,為了明白、安心、早補救,讓更多的人有了對疫苗接種後進行效果檢測的需求。

選擇疫苗接種後的效果(抗體)檢測亦應睜大眼睛

民眾的這種需求,當前是否能得到滿足呢?首先非常欣慰,在次次疫苗事件的“全民大討論”中,很多人對疫苗及接種疫苗有了深層次的瞭解,於是均知道了接種疫苗後會在人體產生抵禦相關傳染疾病的抗體,而不易感染相關傳染疾病。所以,接種疫苗後的效果檢測,就是檢測抗體產生的狀況。這個技術並不難,所以我國早幾年前就有方法、技術、專業機構(尤其是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在開展這種服務了,而且一切已趨成熟,只是其目前不被廣為人知而已。

普大喜奔。然而,疫苗接種後這個有效抗體檢測服務行業,雖已滋生無數試劑生產企業及檢測機構,但會不會亦如疫苗製造行業那樣的泥沙俱下呢?這個問題,不用筆者回答。因為,即使跳出疫苗行業去看其它行業,大家就會心照不宣了。所以,亂象會不會在有效抗體檢測行業的存在與否,就不用筆者來明說了。

選擇疫苗接種後的效果(抗體)檢測亦應睜大眼睛

因此,在做疫苗接種後的抗體水平(免疫力水平)檢測前,無論是檢測機構,還是被檢測者均需要有一些注意,否則將有醫療違規操作、醫患糾紛、錢花則無用等的風險發生。這絕非危言聳聽,畢竟關乎人民生命健康的事大如天,而得謹行慎為。對此,筆者提供下列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要釐清檢測的不同目的、對象

於臨床而言,其是通過抗體檢測狀況,來進一步確診“疑似患者”是否感染上了相關傳染疾病;另一種是針對未有疾病訴求的健康人,通過抗體檢測狀況來評判其抗體水平(免疫力水平)是否達到了保護水平,而在未來不易甚至不會感染相關傳染疾病。

其次,要根據檢測目的、對象而對應選擇檢測試劑

目前在檢測試劑上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定量的、一種是定性的。定量檢測試劑,其可以檢測到抗體水平的具體值,所以無論是用於臨床對“疑似患者”的確診,還是對健康人的免疫力水平評估,均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其價格較高,所以依被檢測者自身經濟情況而自由選擇。

另外一類定性檢測試劑,其通過一定臨界值以陰性或陽性來確診“疑似患者”或評判健康人的免疫力水平狀態。不過,定性檢測試劑又分兩小類。

一種定性檢測試劑在設計時,其陰性或陽性“臨界值”沒有依照國際衛生組織推薦或國家規定等的抗體最低保護滴度標準而設計,並且在批准用途上,僅能用於臨床來確診“疑似患者”是否患上疑似疾病。這一點,在其產品說明書上有明文限制。所以,這種檢測試劑,頂多只能檢測出抗體的有無,而所謂即使有的抗體也不能確認是否達到了最低保護滴度,於是不能用於對健康人的抗體水平(免疫力水平)評估。

另一種定性檢測試劑在設計時,其陰性或陽性“臨界值”是嚴格依照國際衛生組織推薦或國家規定等的抗體最低保護滴度標準而設計。所以,其既可用於臨床來確診“疑似患者”是否患上疑似疾病,又可用於對健康人的抗體水平(免疫力水平)評估。因為,其檢測的結果為陽性,就代表抗體水平達到或超過了最低保護滴度,而被成功保護。若為陰性,而反之,則應遵醫囑提前採取補救措施,比如是否補種疫苗。目前,這種檢測試劑價格不貴,更為關鍵是用途於臨床來確診“疑似患者”或健康人免疫水平評估均可合規使用。所以,無論常規檢測,還是免疫力水平普查,其是最經濟並有效的選擇。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還可避免檢測機構的違規風險。

最後,要嚴格執行血樣採集規範。

無論是用於臨床來確診“疑似患者”的抗體狀態檢測,還是用於健康人之免疫力水平評估的抗體檢測,目前技術或方法上均需採集人體血液來作為標本進行檢測。但是,對於血液的採集,不同的檢測試劑均有被批准的限制性樣本規定。對此,在其產品說明書上均有明示。所以,檢測機構一定要對應採集血液,該採靜脈血的,必須採集靜脈血,該採集末梢血(如指尖血)的就採集末梢血。當然,規定採集末梢血的,其從醫學上是既可用末梢血也可用靜脈血的。但是,規定用靜脈血的,絕對不可用末梢血,否則為違規作業。

選擇疫苗接種後的效果(抗體)檢測亦應睜大眼睛

而且,多說一句的是:末梢血的採集方便、快捷,被採集者痛苦相對小,安全性相對高。

綜上來看,如果以經濟、有效、合規的角度來做選擇,建議使用評判臨界值以依照國際衛生組織推薦或國家規定等的抗體最低保護滴度標準而設計、並使用末梢血進行檢測的定性檢測試劑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