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趙小昭

1、

電影《一代宗師》裡有句出現過數次的臺詞:"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這句話在北宋文藝圈是專門形容李師師的。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如著名的詞人張先的《師師令》"蜀綵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正值殘年和月墜,寄此情千里。"據說就是特意為李師師而作;

秦少游也在詞裡寫過:"看偏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而最有發言權的是音樂教父周邦彥。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工於文辭",他在少年時代所寫的《汴京賦》曾得神宗、哲宗賞識。

他在當時文藝圈的地位跟今天的林夕、方文山差不多,京城歌妓們都以唱他的新詞為榮。

據《耆舊續聞》(宋·陳鵠)載,周邦彥在初見李師師時就為她寫了一首《洛陽春》: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從這首詞中,能看出周邦彥在為李師師做人生規劃,勸她找個知心人嫁了。

幾百年後鳳凰衛視有個節目叫《鏘鏘三人行》, 有次談採訪香港性工作者,問大陸的女票客與其他地方的不同,說特點是完事兒後不忙著走,盤腿兒一坐開始勸你從良……這應該是從周大才子那兒繼承的優良傳統吧。

有一晚,周邦彥正和李師師探討流行音樂太三俗的問題,忽然聽說皇帝來了。

周邦彥趕忙藏到床底下,暗中觀察。

"俺給恁帶了江南進貢過來的新鮮的橙子,恁嚐嚐!"(宋徽宗應該是河南口音)

李師師剝開橙子夾了一瓣,往趙官家嘴裡送。 "俺不吃,來的時候俺吃了好幾只了!"憐香惜玉的小趙讓李師師吃。

"可這是人家特意給你剝的啊!"李師師笑眯眯的讓趙官家吃……

"對啦!"趙官家拍拍屁股:"今晚約好了跟高太尉玩蹴鞠的,俺走了,改天再來看你啊親,麼麼噠!"

皇帝走了,周邦彥從床下爬出,滿屋的橙香味讓大詞人的靈感爆發,他填了一首詞: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君無戲言。幾天後,趙官家果然又來看李師師了:"最近有啥新詞?給俺唱一個。"

李師師就唱了這首《少年遊》。

徽宗好生奇怪:"新鮮的橙子在東京可是稀罕物啊。俺那天帶來的都是貢品限量版,咋還會有人吃到呢?"再仔細一琢磨,詞裡說的細節和那晚的情景一模一樣啊,肯定有問題!

於是他不動聲色地問:"這個詞寫得真不孬,作者是哪個?"

"周邦彥。"李師師想都沒想就回答。

趙官家氣丟丟地走了,在心裡罵了一路:"個鱉孫周邦彥敢給俺戴綠帽,俺非得恁死你個狗日的!"

回宮後他喚來宰相:"有個叫周邦彥的監稅官竟然不交稅!你為啥不捉拿法辦?"

嘖嘖,這理由真是無懈可擊,嫖妓當然是要交稅的。

——這就是《水滸傳》中為什麼會寫宋江逛青樓撞見皇帝的出處了。

2、

宋徽宗到底有沒有挖地道去見李師師呢?

從《水滸傳》的描述來看,這條地道是的確存在的: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水滸是純粹虛構的小說,不能當真實歷史來看。(總有人記不住這點)

宋徽宗挖地道去見李師師的事,可以肯定地告訴各位親,是假的。

why?——

(1)小趙是一個皇帝,想去青樓慰問文藝女青年,誰也管不著。

如果想掩人耳目,化個妝就行了,何必要用挖地道這種奇葩笨拙的法子。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武林外傳》第14集告訴我們,挖地道的動靜很大

So,從皇宮挖到鎮安坊,還不如一路敲鑼打鼓的官宣:皇上去逛窯子啦!

(2)小趙和李師師"有一腿"的證據是周邦彥的那首詞《少年遊》,其中"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說天晚了,路上結霜了,馬蹄滑了,沒有行人行走了,不太安全了,不要回去了。

如果有地道,何來的"馬滑霜濃","直是少人行"?

(3)據考古記載,當時汴京的皇城大內裡面確有地道,但都是在皇宮內相通的,沒發現有哪條是通向皇城外的。

假如真有出皇城的地道,後來金軍把皇城包圍後,皇族成員怎麼就沒一個逃掉呢?

3、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圖自1989年電視劇《一代名妓李師師》

李師師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水滸》中的李師師基本上是虛構。

宋徽宗和李師師究竟是不是"有一腿"?是否像宋江說的那樣"打得熱"?正史並無確鑿記載,這種不入正史的"拉鍊門"事件,永遠是被人津津樂道。

那麼,周邦彥和李師師、宋徽宗這一段風流韻事又是否屬實呢?許多研究宋史的人是持肯定觀點。

除文人記述,還有大臣公開上章批評皇上不該"輕車小輦"溜出宮外,委婉地旁證了這段緋聞。而寫過這段故事的張端義、周密等在文史圈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

歷史上的周邦彥生於公元1056年,而宋徽宗是在1109年認識的李師師。

此時的周邦彥已是五十多歲了。在偉哥還沒問世的年代,這個歲數的人逛妓院有點鞭長莫及吧?而且,據史料記載,周邦彥並沒有當過開封府監稅。

還有就是李師師的年齡問題。

從她和北宋詞人張先的交往推斷,她最遲應出生於1062年。

張先也是北宋文藝圈的當紅人物,專寫寫男女之間的纏綿之情,他有個綽號,叫作張三中: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那麼1062年李師師剛生出來的時候,張先已經是72歲了。

雖然說"出門要趁早",可李師師也不能一生下來就成為名妓吧。至少也得15、6歲吧。

所以張先至少要到87、8歲才能看到李師師,再晚就不行了,因為張先89歲就去世了。

如果張先筆下的李師師就是宋徽宗喜歡的那個李師師,那麼她迷住宋徽宗時就是50高齡了。她再怎麼德藝雙馨,恐怕也不行吧。

But,張先讚美李師師的詩詞是有案可查的,而宋徽宗與李師師交往的事情也是被廣為傳播。

So,就有一種說法是歷史上可能曾經存在過兩個師師。當時青樓女子取名都喜歡用疊字,啥圓圓、依依、惜惜……有重名的一點都不出奇。

然鵝,這些緋聞真或假,對領導人和大才子的形象也沒多大影響。

在封建時代的男權社會,這樣的風流韻事到最後受傷的都是女人。

"紅顏禍水"這頂帽子一扣,她就成了禍國殃民的根源。

4、

《水滸傳》沒有寫李師師的最終下落。

燕青和李師師終成眷屬成為讀者們的一大心願。

98版電視劇《水滸傳》將這一心願化為現實,總算成就了一段相濡以沫浪跡天涯的愛情佳話。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靖康之恥,宋徽宗後宮佳麗們沒一個有好下場,一個風塵女子更難逃命運的翻雲覆雨。

李師師的下落主要有三種說法:

(1)被俘

據《青泥蓮花記》(明代學者、詩人、戲曲作家梅鼎祚)載,說宋徽宗把李師師召進皇宮,冊封為瀛國夫人、李明妃。

"靖康之變"時和徽宗與欽宗父子一同被俘。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2)自殺

據《李師師外傳》(宋代漢族文言傳奇小說)載,金兵攻破汴梁時,主帥撻懶聽說李師師生得漂亮,便指名索要想獻給金太宗。

叛臣張邦昌領著金兵抓到李師師帶回軍營。

師師不甘受辱怒斥,拔下頭上的金簪自刺咽喉,未死。又折斷金簪吞下,一代名妓香消玉殞。

(3)流落

《汴京記事》(宋·劉子翬)詩云:"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是說李師師垂老之年流落洞庭湖、湘水一帶。她雖然還能歌善舞,但青春年華已逝,面容已經黯然無色了。

《水滸後傳》(清·陳忱)說李師師在南宋初期,流落臨安重操舊業;

《大宋宣和遺事》也是如此記述並且增添了"後流落湖湘間,為商人所得"。

當然,這種種結局都只是傳說和猜測,李師師究竟下落何方,又是因何而死,隨著時光的流淌早已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李師師是否確有其人?又何去何從?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