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带你游马陵古道:孙膑和庞涓,一荣一辱定格在马陵之战

暮春时节,驱车马陵古道,一路果园蓊郁,麦田油绿,偶见路边杂花缤纷开放,野趣盎然。风过耳畔,心亦如鸟脱樊笼,振翅在高天晴空。 

车进马陵村,一座座石屋小院赫然出现,山村人家风貌便一览无余。通过村中小路,蜿蜒二三里便进入马陵古道。



暮春时节带你游马陵古道:孙膑和庞涓,一荣一辱定格在马陵之战

马陵古道

马陵古道

马陵古道是我家乡一处风景古迹,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境内的马陵山,长数百里,北盘府境,南抵宿迁,状如奔马……战国时期孙膑、庞涓于此交战。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据《战国策》魏策载“伐齐是寡人之仇也,出大梁,过外黄,伐齐并莒”,魏国伐齐战争途经马陵古道。

清乾隆年间修的《沂州志》就曾记载:“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1987年山东马陵古道出土了大量战国铜箭头和青铜兵器。其中一件带铭文的铜戈《邵氏佐》戈,证实魏国军队曾在郯城马陵山进行战争。

1992年“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战址学术讨论会”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经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形成共识,认定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即在山东马陵山。

如今的马陵古道,独龙涧部分已被修成人工栈道,逶迤曲折在险峰峻岭的崖谷腹地中,只见游人三三两两,儿童嬉戏其间,当年那场人马厮杀的大战已然消失在岁月深处。

这场大战成就了孙膑,败落了庞涓,一荣一辱,烟飞灰灭,留给后人多少谈资和唏嘘。

亲爱的读者,下面就请跟随我的叙述走进那段尘封的岁月,去探访这段传奇的历史吧。

暮春时节带你游马陵古道:孙膑和庞涓,一荣一辱定格在马陵之战

兵圣千古

吴孙子和齐孙子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孙武和孙膑,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分不清他们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汉书.艺文志》中写入了《吴孙子》(即《孙子兵法》)和《齐孙子》(即《孙膑兵法》)。

到了《隋书.经籍志》中,《齐孙子》就不被提起了。唐宋以来,人们认为《孙子兵法》是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髓”而成书的,甚至有人说历史上根本没有孙武其人,《孙子兵法》就是孙膑所著。

亲爱的读者,历史往往会尘封许多秘密,但也会出其不意地给人惊喜,为人们解开许多疑问。

无独有偶,1972年《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兵书的竹简偏偏又在我的家乡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使失传了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重见光明,这个千余年来关于孙武和孙膑其人、其书的争论才以澄清结束。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一脉相承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

因此历史学家研究认定,孙武是吴孙子,孙膑是齐孙子。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人。



据考证,孙膑是孙武之后世子孙,《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阐述和继承。两者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家之言,还合了“孙氏之道”。孙膑在继承孙武思想的基础上,在战略、战术、治军和军事哲学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孙子兵法》强调“智”和“仁”,至今被后人奉为军事经典,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世,亦成为商战教科书。

《孙膑兵法》强调“道”和“势”,指出战争是政治手段的延续,要依靠人来打仗,并总结了诸多阵法。也成后世兵学宝库的瑰宝。

两部兵法的智慧,至今仍被商业、企业和外交等领域借鉴和使用。

理清了孙膑的身份,让我们回到正文,继续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暮春时节带你游马陵古道:孙膑和庞涓,一荣一辱定格在马陵之战

孙膑与庞涓

师出鬼谷,嫉贤妒能

孙膑和庞涓曾为同窗,都是鬼谷子的徒弟,鬼谷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谋略家,孙膑、庞涓、苏秦及张仪等都是他的高徒。鬼谷子特别钟爱为人诚恳真挚的孙膑,将自己毕生绝学倾囊相授给孙膑。

庞涓后来出仕魏国,帮助魏王打过几次胜仗,被魏王封为上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害怕嫉妒孙膑将来超过自己,日思夜谋,写信把孙膑假惺惺骗到了魏国。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与孙膑同吃同住,共同切磋兵法,孙膑毫无戒心,谁知庞涓面伪心奸,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挖去了孙膑的双膝,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身残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再也不能与他争锋夺芒。

后孙膑装疯卖傻,求救于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孙膑谈吐不凡,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田忌赛马,初露锋芒

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就产生于此时,

在齐国孙膑结识了大将田忌,在齐王及贵族赛马时,以“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输一场,胜两场,助田忌赢了千金。

其后,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孙膑因受过刑拒任将军而作军师,桂陵一战,大败庞涓率领之魏军,使孙膑名声大噪传遍诸侯各国。


暮春时节带你游马陵古道:孙膑和庞涓,一荣一辱定格在马陵之战

齐魏马陵之战示意图

马陵之战

为节省篇幅,我这里略去用“围魏救赵”之策生擒庞涓的桂陵之战不谈,单说逼死庞涓的马陵之战。

按说,在桂陵之战生擒庞涓后,孙膑应该有机会杀掉庞涓,以报挖膑之仇,但迫于当时两国形势,孙膑忍下了心中的仇恨。

正如文章开头所述,马陵之战发生在马陵山古道,九十年代初,青春年少的我曾游览过此地,那时还有一棵被剥了皮的大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侵蚀,已不知此树真伪,但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马陵之战,庞涓死于此地已是不争的事实铁证。

而马陵古道周围的“卸甲营”、“跑马岭”、“点将台”等一个个村庄名,更证实了马陵古道在古代曾发生大规模军事战争的真实性。

暮春时节带你游马陵古道:孙膑和庞涓,一荣一辱定格在马陵之战

庞涓死于此树下

如今事过多年,重游故地,已找不到当年的大树,但身处莽莽荡荡的涧底古栈道,松涛阵阵,拂绿拨枝,似乎依然能听到当年那场战争的厮杀声:

公元前341年,魏将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击退韩将孔夜, 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紧急求救。 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得知消息后急忙又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一番折腾,首尾难顾,齐军此时早已向西进军。

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定会轻视齐军,况齐军素来也有胆小的名声在外,便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后加以歼灭。

孙膑深知庞涓是个注重细节的人,便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果然庞涓行军三天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也早料定庞涓天黑必至马陵,马陵道山高路狭,多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一截白木,在白木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又命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叮咐“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因天黑看不清白木上写的字,于是举火把查看。字还没读完,雨点般的箭弩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庞涓身受数箭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

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数十万人,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马陵之战遂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其中”设伏聚歼”、“减灶诱敌”等战术策略,更是孙膑军事思想和指挥才能的完美体现和运用。马陵古道战场也被誉为“写在大地上的孙子兵法”。

孙膑与庞涓也因此战,一荣一辱,一个流芳千古,一个万世骂名。

暮春时节带你游马陵古道:孙膑和庞涓,一荣一辱定格在马陵之战

险塞死地

孙膑的荣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齐将孙膑”。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田单、赵奢、廉颇、李牧、王翦而已。

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膑。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孙膑亦位列其中。

毛泽东曾评价孙膑:“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庞涓的辱

据载,庞涓在下山出仕魏国时,鬼谷子曾用一朵花占卜庞涓的前途与宿命:遇羊而荣,与马而亡。羊,指庞涓拜见魏王时进膳蒸羊,庞涓自此升阶加荣;马,命丧马陵也。

笔者此处有一不明,精通纵横阴阳之术的鬼谷子即知庞涓命运,必然也只知孙膑前途。

为何还放两位高徒下山,好比一白一黑两个棋子,各为其主互相博弈厮杀,致一残一死。

难道只为应劫而生成全那段乱世出英雄的霸业?亲爱的读者,你如何认为呢 ?

其实,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带着责任和使命的,你遇到的每个人或每件事无论善恶都是来成就你的,让你在命运的碰撞或碾压下不断变得更完美。

天道好轮回,终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苍天何曾饶过谁?

庞涓死后,在我家乡从此就流传出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庞涓被孙膑手下士兵点火焚烧后,骨灰刮到田野山坡变成一种植物鬼蒺藜;刮到山涧变成红眼螃蟹。

人们每每被蒺藜刺所扎就大骂庞涓坏东西;跌打损伤就抓食红眼山螃蟹来活血疗伤并顺带大骂庞涓坏骨头。

虽是传说,也说明公道正义自在人心,奸诈腹黑的庞涓担此骂名不虚!

孙膑的军事思想

战争的终极目的就是和平,

孙膑的军事思想正也体现了这一点,他主张慎重地对待战争,强调战争只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 

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乐兵者亡,利胜者辱,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

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

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孙膑提出战争的规律就是“道”,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至于对战争中“奇正”的互相转化等涉及兵学深层次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言。

直到今天孙膑的军事思想和兵学智慧,依然值得借鉴,依然熠熠生辉。


暮春时节带你游马陵古道:孙膑和庞涓,一荣一辱定格在马陵之战

马陵栈道

结束语

亲爱的读者,限于篇幅,这一场古代著名的战役之旅到此结束。

追究这场战争,抛开历史时代大背景的裹挟,在那纵横开阖的乱世成就孙膑和庞涓不同命运的正是人的心胸和格局。

从古至今,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二字最是束缚桎楛人的身心,为博取名利,不择手段,煞费心机,不惜残害他人生命为代价,最终自食恶果,庞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孙膑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却谋算不出庞涓心理的阴暗与狭隘。信任危机,竟出自同门师谊,叫人怎不扼腕长叹!

师兄二人,抛开身外浮名,一个身残命终,一个命丧马陵。时也,运也,命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