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導讀:

晉獻公,姬姓,名詭諸,晉武公之子,春秋時期的晉國君主,在位26年。即位後用卿大夫士蒍之計,盡滅富氏子弟及桓莊之族,鞏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聲望。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復採納荀息假道伐虢之計,消滅強敵虞、虢,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然而,獻公晚年出現“驪姬之亂”,其死後晉國陷入動亂,兩位繼位君主相繼被殺。晉獻公為何在登基之初便殘忍的誅殺恆莊之族?其在位期間文治武功,晉國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令人忌憚的大國。為何晚年發生“驪姬之亂”?此後,晉國在晉文公的統治下確立了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躋身於“春秋五霸”之列。但為何最終落到“三家分晉”?這一切與晉獻公的統治又有什麼關係呢?

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晉獻公

晉獻公父親晉武工,同宗相殘,成為晉君,“曲沃代翼”子承父志?

曲沃武公即為晉獻公之父,晉武公。“曲沃代翼”是春秋時代早期一次晉國長達近70年的內戰。最後,晉國的公族曲沃武公以“小宗”的身份攻入了晉都翼城,同宗相殘,殺逐大宗五位國君,完全滅掉盤踞都城的晉國“大宗”,成為了晉國的新主人。

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公元前676年,晉獻公在父親晉武公的國喪哀樂中宣誓即位。作為“曲沃代翼”的親歷者,晉獻公明白,他這一族是以旁支的身份經過無數次的鏖戰殺戮後才竊得了晉室的統治權、列入諸侯之林的。所以,對於兄弟鬩牆、宮廷內訌、旁支奪權,他有一種本能的警覺。

從《左傳》、《國語》、《史記》等史料記載的情況看,晉獻公是一位頗有雄才大略的領袖。他有比較明確的國家戰略發展方針,深謀遠慮。而削弱同姓公族的勢力,大力度強化中央集權,便是其戰略之一。誅殺“公族”,就是這方面最重要的措施。

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晉武工

所謂“公族”,即是由歷代國君的庶子所繁衍枝蔓而形成的宗族。他們在政治舞臺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常對君權構成嚴重的威脅。晉獻公的前輩就是晉國“公族”的一支,通過“曲沃代翼”最終攫取晉國政權。為了不讓同樣的歷史悲劇輪迴到自己的身上,晉獻公致力於翦滅公族,以加強君權。

首先面臨滅頂之災的是恆莊之族,他們在曲沃代冀中功勳顯赫,在晉國宮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晉獻公不想背上濫殺無辜的名聲,為此他採訥大夫士芴的計謀,在諸公族之間蓄意製造矛盾,挑動他們自相傾軋、自相殘殺。

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在“公族”勢力削弱後,晉獻公於公元前669年在聚地築城,讓群公子居住,隨後出其不意地親率大軍,圍攻聚邑,盡屠群公子。這次屠殺事件後,晉獻公下令,嚴禁再設公族。由此大權集中於國君之手,內患結束,統治安定。

晉獻公在政治上對內以血腥殘忍的手段削弱同姓公族的勢力,大力度強化中央集權;對外故作姿態,顯示“尊王”的態度,以撈取優厚的政治資本;在軍事上一方面積極擴充武備,增強軍力,“先為不可勝”,另一方面伺機吞併小國,打擊戎狄勢力,開拓疆土,進而爭霸逐雄。在這一高明的戰略方針指導下,晉國走上了迅速強盛的道路。

晉獻公消除公族的威脅,卻埋下了權臣威脅,導致“驪姬之亂”

晉獻公晚年,生活上奢華侈靡,沉湎酒色。公元前672年,晉獻公攻打驪戎獲勝,驪戎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姿色豔美,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被立為夫人,為晉獻公生下兒子奚齊。

驪姬參與朝政,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記載,“驪姬嬖,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

驪姬想立奚齊為太子,於是賄賂晉獻公的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讓他們勸說晉獻公派遣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等人外出鎮守曲沃、蒲、二屈等地,遠離晉國的政治中樞。之後,驪姬又設計陷害太子申生,迫使他自縊身亡,並逼迫重耳和夷吾分別逃奔狄國與梁國,奚齊成為太子,完成了廢嫡立庶,把持晉國政治的步驟。

驪姬的行為違反道德,損害貴族利益,人心盡失。晉獻公死後,一場政治大動亂爆發。驪姬繼位為君的兒子奚齊、侄子卓子先後被殺,她本人因此殞命。這場動盪,一直到重耳歸國,成為晉文公後才得以終結。

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晉文公

晉獻公將三子發派邊地,並非是被驪姬所惑

主要因為太子申生成年後親率大軍滅了霍、魏、耿三國,在朝野上下威望甚高,成為晉國第二大權力中心,被視為未來的君主。皇帝未老,太子卻已成才,於是矛盾產生了。

以晉獻公之才,驅逐三子,立奚齊為繼承人,對驪姬的寵愛只是小部分因素,大部分原因還是眷念權位,不願與太子分權。然而,晉獻公沒料到自己病逝時,太子奚齊只有14歲,國無長君,大部分朝臣都支持在外的重耳和夷吾,於是政變發生了。

驪姬之亂也埋下了最後三家分晉的惡果

三家分晉,指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

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那麼晉獻公的兒子重耳晉文公,他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為什麼會導致晉國被瓜分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前有曲沃代翼,曲沃武公攻入晉都翼城,打敗晉侯緡,取代了晉國的君主,小宗篡奪大宗,成為禮樂崩壞的初始指標事件。後有晉獻公誅殺恆莊公族,這一殘忍的舉措也帶來了明顯的後遺症,即導致春秋後期晉國公室卑弱衰微,異姓貴族勢力乘機坐大,操縱國政,把持軍權,最終走上“三家分晉”的不歸之路。

晉獻公誅殺公族,解決“公子作亂”鞏固皇權,卻埋下三家分晉之禍

總結:

晉獻公誅殺“公族”這一同根相煎、心狠手辣的做法,杜絕了群公子結黨營私的內訌局面出現,在當下強化了君權。然而晉獻公卻萬萬沒有想到,此事件導致晉國公族弱小,最終走向了君權式微、卿族獨大的另一極端,以至於300多年後,他的基業竟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由此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