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做一個不定期的財經科普系列......

總有人會問我一些問題:

為什麼要超發貨幣?為什麼經濟在快速增長,股市卻十年不漲?房價為什麼會暴漲?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究竟是什麼情況?中國製造業為什麼會淪為低附加值、初級加工廠的代名詞?是什麼導致了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美元未來的趨勢會怎樣?石油博弈會對我們產生怎樣的影響?

......


這樣的基礎性的問題還有很多,所以我找來了時寒冰老師的一本書,打算藉此機會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科普。


“軟著陸”和“硬著陸”,到底哪個好?


最近深圳房價又火了,據說核心地區千萬級別的樓盤“日光”,其原因是一些企業鑽了政策的空子,藉助疫情下政府貸款利率補助,瘋狂搶樓,這就回到了幾年前特別流行的一個問題—房價“軟著陸”。


在我們的常識中,軟著陸貌似是一個應對房價高企的一個相對摺中的方案,但事實往往與常識相悖。


1945-2007年間,美國先後經歷了10次衰退,也就是“硬著陸”,但是經濟總量增長了6倍,人均財富增長了3倍。


相比之下,二戰後到上世紀90年代,日本實現了經濟騰飛,正當日本考慮要不要淘汰舊產業實現經濟轉型的時候,被美國在信息技術方面實現了反超。


結果就是,日本選擇了“軟著陸”,維持了資產泡沫,尤其是房地產泡沫,雖然避免了短痛,但換來的卻是20年的長痛,時至今日,日本依然沒有完全站起來。


再看看我們,上世紀90年代,我們主動刺破了海南樓市泡沫,雖然付出了千億資金的代價, 但是把資源從地產投機轉到了實體經濟上,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夯實了基礎。


但是2008年為了避免房地產硬著陸推出的4萬億救市,使得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嚴重,大量鋼鐵煤炭的生產也造成了環境汙染,不僅如此,貨幣“大水漫灌”也進一步推升了房價,稀釋了居民財富,造就了今日的房價局面。


軟和硬哪個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誰好。


“有形的手”決定了我國的經濟週期


有限的資源引向哪裡,哪裡就會因這種支持而得到更快的發展。


大家都知道拉動GDP增長是由“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來拉動的。消費方面,我們國家居民算是相對保守,超前消費也是近幾年才逐漸抬頭;外貿出口受國際關係的影響,不確定性也挺大的(中美貿易戰和疫情),所以說最穩定還是投資。


政府主導投資是以貨幣超發為前提的,這就產生了通脹預期,老百姓為了抵禦通脹,買房也就成了人之常情,房價也就一路上漲。


可為什麼房地產調控是“越調越漲”呢?


一方面是因為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發出的貨幣兜兜轉轉最終還是流回到了房地產,就像前幾天的深圳,當地政府的初衷是為了支援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可最後還是成了利好房地產的政策一樣。


另一方面,房地產與銀行資本關聯太過緊密,一旦房價下跌,就會產生大量壞賬,對整個金融生態產生威脅,所以我們從來沒有強調讓房價下跌。


所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才可能是房價的拐點,但是在疫情這種特殊時期,我們還是選擇了投資拉動,背後的意義不言自明。

  • 如果你想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匪君倚石,每個工作日都有一篇原創文章,幫你用淺顯易懂的白話解讀財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