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蘿蔔和白蘿蔔

老家有句話“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蘿蔔是我們本地菜,易種植,且吃法多樣。

蘿蔔可以切絲炒著吃,涼拌吃,也可以切成塊跟肉一起紅燒著吃。最喜歡的是小時候吃的醬蘿蔔和醃曬而成的蘿蔔鯗。

青蘿蔔和白蘿蔔

在我很小的時候,記憶裡只有白蘿蔔,沒有青蘿蔔。

每年夏秋,天氣還很熱的時候,爸媽就會抽空翻整後園的小菜地,把黃瓜秧拉掉,排大蒜,西紅柿也下市了,連根拔去種蘿蔔。

在平整好的菜地,撒一層雞屎糞,再用鋤頭和勻,把大蒜籽掰開,一個個插在土裡,它們就像一個個小士兵,一行行,一列列,整齊地站在地上,三五天後有青蒜葉頂出來。

另一畦的菜地上,先澆一次水,再均勻地把蘿蔔籽撒上,過個幾天就有嫩嫩的小芽探出頭。

青蘿蔔和白蘿蔔

媽媽撒蘿蔔籽的時候,會適當地多撒一些,等它們稍微長大些,拔一些蘿蔔苗,在開水裡焯一下,晾乾後,放少許鹽,用手輕輕搓揉,裝盤子裡,等上桌前灑上蒜蓉,滴上幾滴香香的芝麻油,又好看又美味,大人孩子都愛吃。

那時候,每家每戶還在夏天裡做醬,等到秋天,蘿蔔長成,醬曬好,就可以做醬蘿蔔了。

有的人家做蠶豆醬,我家做的是黃豆醬,黃豆比蠶豆小,做出來的醬比蠶豆醬細膩。

青蘿蔔和白蘿蔔

大熱天,媽媽煮一鍋黃豆,我們幾個孩子搶著去摘一種麻樹的葉子,摘回來洗淨晾乾後,鋪在圓圓的大簸箕裡,煮好的黃豆就攤在上面暴曬。

有一年夏天做醬,正好爸爸有空,於是帶我們去池塘裡摘荷葉,歸來時,我們每人頭頂一把荷葉傘走在夏日的陽光下,有清風吹來,荷葉的清香飄過,絲毫不感覺熱。

荷葉比麻樹的葉子大許多,五六片荷葉就鋪滿整個大簸箕,那年曬好的醬別有另一番清香。

青蘿蔔和白蘿蔔

也不知道簸箕裡的黃豆曬了幾天,再搬回家陰幾天,好讓它上黴,又不知黴幾天,就可以進醬缸了,也不知曬多少天終於曬成醬。

那時候,我總是等不急,想起來就去看看,怎麼還沒成醬呢?我等著吃醬蘿蔔呢!

有時候趁我奶奶和我媽媽沒注意,就偷偷跑過去用筷子在醬裡翻翻,看看有沒有成醬,有時候運氣不好,被她們發現了,免不了一頓訓,說我不該翻醬缸,醬會變酸的。

那個時候的時間怎麼過的那麼慢呢?每年等蘿蔔長大,等黃豆變成醬都感覺要等半輩子還等不到。

醬曬好了,蘿蔔也長成了,拔一筐蘿蔔洗淨,切成條,稍許曬曬,收去部分水分,就把它們下到醬缸裡,一週後,美味的醬蘿蔔就可以吃了。

青蘿蔔和白蘿蔔

新收上來的粳米,再抓一把新綠豆放一起,用燒柴火的大鍋,熬一鍋綠盈盈香噴噴的粥,就著醬好的白蘿蔔,它們絕對是晚飯時的最佳組合。

奶奶炒一碟花生米,煮幾個鹹鴨蛋切開擺盤,一個茄子炒辣椒,不等爸爸媽媽回來,我們幾個孩子早早就把飯菜擺桌上,還給爸爸倒上一小杯白酒。

我們要聽爸爸講《三國》,講《西遊記》,飯菜可口,故事精彩,不知不覺就吃撐了。

爸爸講故事特別會賣關子,講到我們都停下來嘴巴,等他講最關鍵的時候,他不說了,喝一口酒,吃兩口菜,然後再繼續講。

青蘿蔔和白蘿蔔

那樣的夜晚,連夢也是香甜的味道!

到了冬天,所有的蘿蔔,不論大小都要拔出來,不然一上凍就凍壞了,有些手指頭大小的白蘿蔔,也被拔出來,曬兩個太陽後整個放進醬缸裡泡。因為皮多肉少,吃起來特別的脆。

有一次,爸爸去廈門,帶了一小瓶醬小蘿蔔,在火車上吃,對面兩個江西人看爸爸吃的香甜,拿出自己的肉罐頭跟爸爸一起吃,爸爸也慷慨地請他們吃醬蘿蔔,最後將剩下的半瓶也送給他們了。

每當說起這件事,爸爸就說,那一年的醬做的好,很鮮,不鹹不淡,剛剛好。

小蘿蔔頭跟手指差不多,大小適中,如果大一點就醬不透。

大概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們那裡時興種青蘿蔔,青蘿蔔產量大,水分多,沒有白蘿蔔味重。

白蘿蔔比較保守,都長在土裡,不拔出來你不知道它有多大;而青蘿蔔比較隨意,它們就大大咧咧地長在外面,有的露一半在地面,有的乾脆只留一個根在土裡,其他的全跑到地面,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誰大誰小,先拔哪一個。

以前的白蘿蔔總是長得苗苗條條,十分好看,青蘿蔔們則長得憨憨胖胖。

青蘿蔔和白蘿蔔

我上初中時,離家住在學校裡,那時候每個同學家裡都不富裕,我們很少在學校的食堂買菜,大家都會用罐頭瓶從家裡帶鹹菜,吃飯時,你嚐嚐我帶來的菜,我看看你家的菜味道好不好。

我們帶的鹹菜大部分都是用曬乾的蘿蔔纓醃製而成,也有帶雪裡蕻的。

有時候下了晚自習,肚子餓了,就挑一勺鹹菜,放吃飯的缸子裡,加三分之一開水,做成美味的菜湯,吃完喝完,肚子也飽了,也不冷了。

蘿蔔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鈣鋅等微量元素,我們那時雖然很少有葷菜吃,但一個個長的像春天的小白楊,健康而有朝氣。

蘿蔔纓醃鹹菜,青蘿蔔則切成長條,醃一個晚上,第二天開始放外面曬,切得多的人家,大簸箕、小簸箕、竹涼蓆都被用上了,曬的一點水分也沒有的時候才算好。

青蘿蔔和白蘿蔔

等吃的時候,先拿溫水泡發開,再用胡玉美或者老乾媽醬拌拌,加麻油和紅辣椒,就是好吃的蘿蔔鯗,最是下飯。

一到過年,人們大魚大肉地酒過三巡,端到飯碗,就跟主人家說,把你家的蘿蔔鯗端出來,好就飯吃。

這時的蘿蔔鯗就成了香餑餑,人人都想吃幾口,此時它們彷彿極有重量,只有它們才能壓得住油膩的葷菜。

直到現在,蘿蔔鯗還是我們本地秋冬季節,每家每戶都要做的鹹菜。

青蘿蔔和白蘿蔔

女兒剛會說話時,我教她的第一首歌是《拔蘿蔔》,她記不清歌詞,“拔蘿蔔,拔蘿蔔,嗨呀嗨呀,拔不動,小多(姑)娘, tuai tuai (快快)來,tuai(快)來幫我們拔不動”。

每次唱這首兒歌,她的大舌頭和最後一句歌詞都能把家裡人帶進一片歡聲笑語中,她看大家笑,她也跟著笑,笑一會接著“嗨喲嗨喲拔不動”地唱,再全家一起笑……

時間過的真快,我那時候總是等蘿蔔長大,等黃豆曬成醬,等爸媽早點回家,轉眼,我自己的女兒也長大了。

青蘿蔔和白蘿蔔

現在去酒店吃飯,大都會贈送一份四川泡菜,裡面的白蘿蔔酸酸鹹鹹,十分爽口;聽說北方澡堂裡的青蘿蔔切開來生吃,汁多脆甜,也很美味。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比以前不知道提高多少倍,天天錦衣美食,但大家對蘿蔔的喜愛一如既往。

生活好了,人們從吃的飽,到吃的好、吃的精,現在也要吃的健康,吃出記憶,吃出情懷。

蘿蔔能滿足一切你對吃的期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