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跳挥中的核心力量发动

传说中的“核心力量”是指人体躯干的力量

,具体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

羽毛球最常见的核心力量应用是在跳挥的转体动作中。跳挥如下图:


羽毛球跳挥中的核心力量发动

一、右脚向后跨一大步


羽毛球跳挥中的核心力量发动

二、起跳,在空中完成转体和手脚前后位置交换


羽毛球跳挥中的核心力量发动

三、跳挥的结束姿势

核心力量好的选手,在做跳挥的时候,右脚蹬地的同时,在空中可以很轻松、美观地完成左右脚的前后换位,实现“转体——落地”。

完成空中姿态时因为没有落脚点,所以,整个身体的平衡和协调需要躯干部分的肌肉发挥力量:腾空时,腰腹肌用力带动整个身体旋转,带动四肢变换前后位置。核心力量区虽然包括29块肌肉,但腰腹是其中的枢纽,既要发力又要旋转!腰腹力量不够的球员,做这个跳挥就很笨拙、吃力、而且丑!丑到能把围观者逗笑了。

——比如我。

记得,有一次的训练中就遇到严重的核心力量不足的现象,那次还不是跳挥,只是简单的网前转身后退击球。如下图:


羽毛球跳挥中的核心力量发动


我需要在A点挑球,然后退到B点打高远球,再跑到A挑球,再退到B……如此循环。在网前的A点挑球时,(右手持拍选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

后撤时,需要右脚蹬地同时转体成“侧身架拍”的姿势——这个环节就特别需要腰腹力量起作用。

*我发现,自己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是右脚蹬地之后左脚在原地旋转,使身体转成“侧身架拍”的姿势的。这个是不对的!这是腰腹力量不足的球员所采用的一种不得已的操作方案。这样不仅转体慢,而且无法支撑整个身体做协调、稳定的后撤运动。

正确做法是:由躯干带动双腿进行旋转,是典型的用核心力量控制身体姿态。只有当你用上腰腹力量进行转身时,羽毛球的跳挥和转体才是美观的,才不会因为动作丑把别人逗得笑出声来。


羽毛球跳挥中的核心力量发动

腰腹带动手脚发力,击球


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所以,凡是姿态优美挺拔、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强的人,核心肌肉群肯定受过很好的训练。

.

所以,我在看教练示范“挑球——转体”的动作时感觉是很容易的,轮到自己上场,就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在AB两点之间跑动击球,就显得特别疲惫。

不仅要反复地转体、进退跑动,还要在后场大力挥拍打高远球,一两组球下来就呼哧哈哧的了。教练还纳闷呢:“有这么累吗?”

唉,真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核心力量足的人怎么能体会到我们这种贫农的苦衷呢?

练吧!

跳绳、双摇、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一个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