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關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傳說,大多數人是通過一本叫《貨幣戰爭》的書籍中瞭解到的。因為這本書籍更多趨於小說性質的敘述,所以其內容的真偽比例至今依然備受爭議。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看了一下海外的一些著作和史料,雖然沒有那本書中寫得那麼神通廣大,但羅斯柴爾德家族當時在歐洲確實不可一世,最起碼在資本世界如此。

由於這個家族的財富來源大多和戰爭或者社會動盪有關,所以不少極端說法中,將19-20世紀歐洲所爆發的戰爭和革命,都歸因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精心策劃,甚至認為希特勒挑起的二戰都來源這一家族的幕後指使和控制。

對於這類觀點,確實不敢苟同,可能有一些,但要說全部就言過其實了。畢竟一方面,這個家族本身就是猶太人;另一方面,很多人只看到羅斯柴爾德在戰爭中獲得的鉅額財富,卻忽略了他們也會遭受的損失,包括財產和家族成員生命的損失。

比如二戰期間,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奧地利維也納的銀行全部被納粹德國霸佔,該家族的重要支柱成員——維也納分行行長路易·納撒尼爾·羅斯柴爾德被捕,該家族動用了整個東北歐地區的所有銀行財產(該家族成員透露這次贖金花費了整個家族將1/3的財產)才得以贖回。

再比如,納粹德國佔領法國之後,所有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國的成員全部被沒收財產並驅逐出境,有些還被關入了集中營,包括菲利普男爵的妻子和蓋伊的母親都因此而被折磨致死。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時至今日,人們再也感受不到這一家族那種傳說般的世界影響力,只留下一串低調而神秘的猜測。那麼,這個家族是怎麼慢慢走向衰落的呢?

關於其中的原因,德國史學家安託萬·基揚和日本金融學家大村大次郎的觀點非常相似,而且在歐洲地區得到了高度認可。

這兩位學者的觀點主要將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衰落歸因於兩點:

第一點是太遲進入美國。

相比起歐洲地區的繁榮和富饒,當時的北美只能算是窮鄉僻壤,因此一直到20世紀初,羅斯柴爾德家族並沒有涉足北美大地。

一戰結束後,美國的強勢崛起才讓這一歐洲貴族開始佈局。但是,他們並沒有直接在美國設置分支機構,而是通過與庫恩-洛布財團(當時被稱為與摩根財團、所羅門兄弟並肩的金融機構)的合作。

1933年,美國頒佈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嚴格界定了銀行和投行的業務範圍。庫恩-洛布財團選擇了投行,因此主營商業銀行業務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得不終止合作,隨後的好幾十年內放棄了美國市場。

眾所周知,之後華爾街成為全球金融的控制中心,湧現了大量超級金融機構,不僅將羅斯柴爾德家族排斥在外,而且佔領了很多原本屬於這個家族在其他地區的市場。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第二點便是股份制改革太遲。

20世紀後,股份制企業成為了主流,也成為了企業利用社會資金擴大自己規模實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可能覺得自己資金實力雄厚無需借用外來,也可能是不想讓外界瞭解這一家族的財富帝國秘密,它們一直維持著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模式。

直到1947年,或許是看到了家族企業地位的日益衰落和其他股份制企業的迅速擴張,羅斯柴爾德家族首次將核心企業——羅斯柴爾德父子銀行轉化為股份性公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該家族接受了外界的參與或“窺探”,因為這時能成為這家銀行股東的必須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成員。

很顯然,此次變革並沒有起到藉助社會資本的作用,對家族銀行的幫助也微不足道。

1960年,意識到熬不過市場經濟發展潮流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真正卸下了所有防備和“傲慢”,正是宣佈允許家族以往的人員成為該家族企業的股東。

家族式財富帝國的守財模式使得其後繼掌門人潛意識中不想也不敢走向開放,正是這種慎重思維下的經營模式,讓它們錯失了兩個重要時機,也錯失了保持自己原有實力的渠道。

儘管現在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依然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型財團,但是其影響力與之前相比,已經日落西山了。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