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投資產品總彙三

國內投資產品總彙三

1.信託(100萬起投)

收益:6-8%(個別產品會高於8)

適合人群:高淨值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低

簡介:從我近幾年接觸客戶的經驗來看,雖然信託行業規模已經超過保險和證券,成為金融第二大支柱。但很多客戶還是沒聽說過,或者聽說過完全不瞭解。只說幾點:1.全國一共只發放了68塊信託牌照,比銀行都少的多,信託牌照是最貴的金融牌照。 2.直屬銀監會監管,銀監會就管銀行和信託。 3.很多信託公司背景強大,不是什麼四大行,平安,中信,就是地方政府,或者大財團例如中融信託。4.很多人只認銀行,那你是否知道很多銀行就是拿著你的錢去買信託,賺個差價,而且不承擔任何風險。除了資金量小於100萬的小額資金,大額客戶去銀行買個理財結果定向投資於XXX信託計劃,這種行為真是LOW爆啦,雖然你跟我說多一層銀行,有銀行的信用背書在,但詳情請搜新聞,銀行代銷產品出問題的時候看看銀行是怎麼處理的。 5.風控強大到可以認為是剛性兌付。詳細瞭解過信託產品的都會了解到信託產品強大的風控能力,總體而言,徵信類項目》房地產項目》企業流動性貸款,但也要看具體項目。瞎扯個例子,比如萬達要在上海市中心買了塊地,拿100個億的土地做抵押只要融30個億,然後拿萬達公司淨資產可能值100個億來股權質押,再找馬雲做無限連帶責任擔保。萬一項目壞了還不上30億本金加利息咋辦?好辦呀,先賣地,隨便賣賣都不止這個價。不行咋辦?賣萬達啊,隨便賣賣都不止這個價。還不行咋辦啊?找馬雲還啊,他擔保了啊,他有錢。萬一上海地價大跌100億隻能賣10億,萬達破產只能還5億,馬雲破產只能還5億咋辦呀。好辦,信託公司兜底,自有資金還。信託公司幾十個億的自有資金就是拿來還壞賬的。全中國目前據我所知出現最大的一筆壞賬就是中融的青島凱悅,最後中融自己掏錢給投資者還上了。怕信託公司還不起?信託公司那麼多股東個個都身價不菲。怕他們全破產?國家四大壞賬公司接盤。還怕?那你還是買好黃金存家裡吧,到信託公司都還不上那一步基本已經是全球金融危機,國內金融市場崩潰的地步了。起碼目前做了那麼多年,十幾萬億的信託規模,還沒有一個產品本金損失,延期兌付的是不少,但有罰息啊,只要不急著用錢那就不虧!你說你的產品提前兌付?也不虧啊, 本來1年期7%,2年期8%,你買了2年期的一年提早到,你還是8%一年的,比1年期的人賺啊!所以除了一部分流動性風險之外,個人覺得信託幾乎可以認定為一種無風險投資行為,但還是要看項目啦。你問我是不是隻要是信託,因為剛性兌付所以只要挑收益最高的那個就可以了?那當然不是啦,萬一發生系統性風險,某些風控不夠好的產品還是會出問題的。江浙滬的徵信類項目安全性絕對槓槓的。但目前信託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好的標的越來越少,信託高額的通道費讓越來越多的優質標的選擇資管或契約型基金來發行。差的政信類信託現在收益也只有6%了。收益低,好的標的少,是2016年乃至2017年信託行業亟待解決的兩大難關。

2.資產管理計劃

收益7-12%

簡介:其實資管就是類信託啦,很多產品發不出信託,只能退而求其次發成資管。一般都是銀行或券商以及基金子公司發行的產品。這就看各家風控能力咋樣了,什麼樣的產品都有,請自己把握或請專業人士參謀。項目基本風控套路和信託都一模一樣。唯一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券商的很多資管都是二級市場產品,就是傳統意義上人們認為的私募基金,就是投股票的。這種資管計劃券商和銀行都在賣。但一定要知道資管也是有固定收益的債權類產品的。

總結:收益略高於信託,但風控需要自己去把握。特別是銀行代銷的資管,一定要自己詳細看產品詳情,不要傻乎乎的覺得銀行賣的產品就安全。請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投資。

3.私募基金(100萬起)(契約型基金)

收益8~12,或浮動收益

簡介:很多人概念裡的私募都是風險很高,騙人的,投股票等概念,其實私募基金是個很大的概念。信託的別名也叫陽光私募。私募只是一種募集方式的名稱而已,不用過度去糾結這個詞彙。私募基金的投資範圍很廣,各家實力也不一,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產品分析能力。而這兩年契約型基金越來越火,越來越多的優質產品不願意付給信託公司高昂的通道費選擇發契約型基金。這就跟我前面所說的,雖然行業風險來講信託最為安全。但萬達非要把上文提到的項目發成契約型基金,風控措施就跟上文描述的一樣,同時市面上還有別家的信託產品同時供我選擇,那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去買萬達的契約型基金,只要項目夠優秀,有時候發行通道也不是問題。有樓盤,有萬達公司股權質押,有馬雲爸爸擔保,這樣的契約型基金的風控也遠遠高於一般信託產品了。而且很多項目也無法發成信託,資管,像文化產業,影業娛樂產業等新興行業的項目,都會通過契約型基金來募集。比如最近接觸了一個北京大學的文化產業基金,各種風控嚴的不要不要的,就是發成了契約型基金,而且收益也比信託高,何樂而不投呢?當年信託一法兩規頒佈以後,信託迎來黃金十年。資管也是一紙批文下來,引來的一波大發展。而2016年下半年以來,針對私募基金髮了一大堆新規和指導意見,可以預見這新的“兩法六規”,將會讓契約型基金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下一個投資界的黃金十年,可能都會由私募基金來主導,這也是將是市場的選擇。畢竟信託在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下,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已經讓很多優質企業詬病許久。私募基金迎來的融資成本市場化時代,將會使越來越多的優質標的選擇這個發行方式。同時,對合格投資者的嚴格把關,和對產品的審查選擇能力,也會讓越來越多優質的,有實力的投資者選擇這個投資方式。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判斷和經驗,篩選出優質的標的,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而不是像信託一樣,所有人都享受信託公司的信用背書拿相同的收益。個人感言,未來,一定是私募基金的時代。會重新再寫一篇契約型基金的文章,大家有空可以關注一下。

總結:看清項目標的,理清投資結構,防範資金盜用風險,其實會選擇去投這一塊的人也不需要看我的簡介啦,直接來跟我探討產品就好了。因為契約型基金的產品差別大,風格各異,每家的產品天差地別,說實話研究起來也很有意思。很多耳目一新的產品結構,會讓人感慨金融產品設計者的腦洞逆天。

4.股權類投資

收益:浮動收益,給你一個夢想

簡介:當前PE類產品越來越流行,特別是一些熱門企業如滴滴打車,愛奇藝,樂視,博納影業等等,不是中概股迴歸就是國內IPO上市或者借殼,雖然目前借殼收到證監會的一些限制,但也不妨這些企業給我們描繪美好的夢想。

總結:直投這些企業,購買他們的股權,等上市之後高價退出就是股權類項目的盈利模式。按中國對新股的狂熱程度,只要上市成功翻幾倍應該都不成問題。項目方許諾的年化40%,50%甚至100%完全有可能實現。但也必須做好上市不成功的準備,最後如何脫手變現就得考驗標的企業資質和基金公司的能力了。詳細去研究企業的狀況,從各個層面去分析上市的可能性,看看項目是否有保底回購,理清資金結構也很重要。但在此提一個小點,如果看到市面上股權產品寫著最後上市退出,募集是是契約型基金,資管啥的,都會有一個投向有限合夥的過程。因為上市的時候此類基金必須全部清退,只有有限合夥的結構可以投資股權。此類項目較為複雜,每個項目也都有各自的特點,年限也較長,適合大資金,風險偏好者投資 。想搏一搏高收益的投資者有興趣可以跟我探討一下,正好最近在研究這一塊拿了幾個不錯的標的在手上。

暫時寫這麼多,以後慢慢補。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