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唐代张祜有诗云:“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这大概是汉语中关于“匠心”二字的最早记载。在手工艺时代,匠字作为后缀,代表的多是某一类职业属性,如木匠、鞋匠、铁匠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匠心”被提炼和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它在代表传统手工艺技艺传承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工细作的匠心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祖匠人们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非遗项目的旅游开发,亦需要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洛阳是汉唐旧都,为历代名园荟萃之地。北宋以洛阳为西京,公卿贵戚兴建的宅邸、园林不在少数,足以代表中原地区私家园林的一般情形,当时曾有“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的说法。洛阳私家园林不仅集美学、力学、数学、文化、民俗于一炉,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对当代的建筑艺术学和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唐代诗人白居易府第履道坊

建筑实质上是一个媒介,承载着当地的传统工艺、记忆历法和文化脉络。在当代,对古建筑的传承既可以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展览、表演、传习、体验等功能业态在旅游中传承互动。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伏羲文化产业园洛阳名园博物馆微缩景观效果图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伏羲文化产业园洛阳名园博物馆微缩景观效果图

以中国洛阳·伏羲文化产业园为例,天易集团在开发建设时始终秉承匠心精神,无论是对园区中古代建筑——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的修复,还是在产业园的园区建筑中,都力求可以恢复其原貌。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龙马负图寺长廊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王铎故居

龙马负图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经战乱后破败之相十分明显,虽经修缮,然规模已不负从前。天易集团接管龙马负图寺后,以一丝不苟、细致、严谨的匠人精神,对其进行了修葺与扩建,希望可以重现其当日之风采。目前,龙马负图寺的部分景点已开放供游客前去参观。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洛阳北宋时期的园林建筑风格多为单独建置的游憩园,通常是以堆山理水的造园手法来达到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当时的私家园林中一般以植物造景为核心,加以少量的人工干预,院中常植有松林、竹林、梅林等具有强烈文化寓意的植物,园内建筑形制多样,布局疏朗,不同于明清园林。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伏羲文化产业园黄河文化交流区中的洛阳名园博物馆便取材于北宋时期的洛阳名园,环溪、独乐、松岛、归仁四大院子均展现了洛阳名园的历史典故与来源。不止于此,产业园还对北宋时期的园林建筑格局与景观进行电子还原,运用5D实体投影,做成微缩景观供游客游览与体验,力求将洛阳建筑的千古技艺分层次、分时段的在功能业态中体现出来。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伏羲文化产业园归仁园效果图

洛阳古民居的特点是合院式布局,整体较狭长,因此两侧厢房距离很近;比北京四合院更为高大;装饰图案丰富,内容多为太极、八卦、牡丹等当地特色,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是魏家坡古民居建筑群。其布局形式和宅园中大量保存下来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在产业园的建筑中也得以充分的体现。产业园中商街区的屋檐墙面完整重现了当时的雕刻图案,置身其中,犹如踏入历史的画卷,轻轻一小步都能触碰建筑和文化的温度。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洛阳民居砖木结构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洛阳民居窄院高墙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伏羲文化产业园洛阳风情街巷建筑效果图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伏羲文化产业园洛阳风情建筑——酒吧街效果图

古建筑的修缮以及仿古建筑群的建造,只是伏羲文化产业园传承匠心精神的一个缩影。在实际建设和探索中,我们将用心打磨细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牢记匠心精神,联动各方,聚百匠之力,打造一个古韵今风、人杰地灵的生态文化休闲地。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传承匠心技艺,筑梦文化旅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