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突破脊柱外科技術屏障,微創技術治癒嚴重複雜後縱韌帶肥厚症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處理了一位非常特別的頸椎患者。

再次突破脊柱外科技術屏障,微創技術治癒嚴重複雜後縱韌帶肥厚症

50多歲的劉姨,多年來一直有頸部疼痛的毛病,但從未特別重視。頸部感到辛苦、不適時,才就近去找附近的醫生看病,這才得知自己患了頸椎病。幸運的是,情況尚未特別嚴重,一般情況下拿點藥吃了就能緩解,雖然生活質量一般,但還能忍受。

這幾年來,劉姨深覺自己下肢靈活性逐漸變差,一直以來都認為是自己年過五十身體老化造成的。誰知最近4個月,病情突然加重,開始出現抬腿困難,接著不久站立都成為了問題,總覺得下肢用不了力,最終只能坐輪椅代步。

一家人為此事急的團團轉,四處求醫。而當地醫院的醫生一直沒有找到病變的原因。

經多方瞭解,患者與家屬一起找到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專家何二興主任醫生。何醫生是一位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脊柱外科臨床技術型專家。經醫生一番解釋和分析後,患者及家屬終於覺得心理踏實多了。然而,檢查的結果卻讓治療團隊犯難了。

再次突破脊柱外科技術屏障,微創技術治癒嚴重複雜後縱韌帶肥厚症


原來,患者頸椎脊髓神經被來自前方的病變嚴重壓迫,脊髓最窄的地方只剩正常的四分之一。醫學難題一個又一個的擺在何教授面前:

  • 病變特殊:範圍廣,由第三頸椎開始,一直到第七頸椎,波及整整4個椎間隙共5個脊椎;
  • 病變的性質也不明確,其中有大塊的椎間盤組織脫落壓迫,但椎體後緣又有連續的異常增生的後縱韌帶;
  • 脊髓神經的功能已經嚴重受損,手術的干擾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 處理困難:頸椎前路減壓融合手術在脊柱外科的應用相當普遍,用於治療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頸椎管狹窄等病患。

目前主要有兩種技術方案:頸椎間隙減壓融合和切除部分椎體形成槽樣減壓區域。頸椎間隙減壓融合屬於微創手術,對患者創傷很小,但暴露的手術視野有限,技術上難度大。

所以在處理脊髓前方的嚴重病變,醫生一般寧可採用創傷更大的椎體切除減壓的手術方案。頸椎前路椎體切除減壓後需要固定,受目前技術水平限制,跨越三個椎間隙即四個椎體的固定已經是極限了,超過這個限度,固定的穩固性差,癒合幾率低,常常需要再從頸椎的後方手術添加固定。

再次突破脊柱外科技術屏障,微創技術治癒嚴重複雜後縱韌帶肥厚症

但這樣的病例沒有先例,治療團隊反覆查閱大量國、內外專業文獻,都沒有見到類似病例處理方案

,這就考驗著主治醫生強大的手術技巧以及龐大的知識體系。

再次突破脊柱外科技術屏障,微創技術治癒嚴重複雜後縱韌帶肥厚症

大膽突破技術難關

治療團隊決定採取前路微創方案,創造性地設計兩個符合美容要求的皮膚橫行小切口,分別處理頸上半部和下半部病變。

何教授藉助自己多年積累的技術經驗,經椎間隙切除掉增生、肥厚的後縱韌帶,然後細心地將遊離的椎間盤碎片挑出。脊髓減壓後,通過椎間固定裝置將病變的5個頸椎固定。

整個手術出血還不夠20毫升。

再次突破脊柱外科技術屏障,微創技術治癒嚴重複雜後縱韌帶肥厚症

第二天早上,距離手術後僅十多個小時,患者肢體已經可以輕鬆活動。目前正進一步接受神經康復治療。


小知識補充

頸椎後縱韌帶肥厚症:

人體脊柱共有七節頸椎,椎體之間由椎間盤連接,後縱韌帶自上而下將椎體和椎間盤的後側連成一體。在椎管內,後縱韌帶位於頸脊髓的前方。正常的韌帶厚度2釐米左右,肥厚、增生後會超過5毫米,嚴重的肥厚最終會將脊髓推向後側,甚至壓扁脊髓,使其功能嚴重受損,患者出現神經損傷表現。

後縱韌帶肥厚症與後縱韌帶骨化症有差別,有人認為是骨化的前期過程,但不少後縱韌帶骨化症患者沒有肥厚這個過程。一般脊柱外科醫生對後縱韌帶肥厚症不熟悉。相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屬於常見病變。

經頸椎椎間隙切除嚴重的後縱韌帶在技術上非常困難。因為椎間隙僅有4-7毫米寬,處理後最多能擴大至8毫米。所以,微創技術切除後縱韌帶對脊柱外科醫生仍然是個挑戰。

再次突破脊柱外科技術屏障,微創技術治癒嚴重複雜後縱韌帶肥厚症

再次突破脊柱外科技術屏障,微創技術治癒嚴重複雜後縱韌帶肥厚症

碼字不易,但能讓大家從中正確瞭解疾病,面對手術時能有自己的評判,對我來說便是最好的回報,如果覺得此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希望大家能轉發、點贊、評論,讓更多的人獲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