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问斩一说,"秋后"的讲究在何处

不管是通过文学著作、形式作品还是史料记载也好,我们都常听到"秋后问斩"一词。为什么都是选择秋后问斩呢?情节严重到需要问斩犯人的犯人要么十恶不赦,要么犯得就是诸如造反一类的大罪。

秋后问斩一说,

这样的人一般不都是越快"处理"越好么?何必拖到秋后?如若在此期间生了变故,谁来负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死囚犯都秋后问斩。古代还有一种死刑罚,是斩立决。通常犯有忤逆谋反的犯人,会斩立决。除此之外,一般的死囚犯,都是秋后问斩。

好多人会把秋后问斩理解成秋天问斩,或者是立秋后问斩,其实都不是。所谓秋后问斩,指的是过了秋分节气后问斩。众所周知,古人在做事或是订立规矩时都有诸多讲究。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过了秋分才问斩呢?

秋后问斩一说,

秋后问斩来源于战国时期《礼记·月令》之孟秋之月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故此,人们认为,秋后,鹰都开始杀鸟祭祀了,人类也就可以问斩犯人,以伸张正义了。

春秋时期就有了关于刑杀时令"秋冬行刑"的记载。西汉以后,"秋冬行刑"被写入律令,成为一项制度。后来,唐朝规定,死刑的执行时间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秋后问斩一说,

秋分过后,日照时长一天比一天短,而古时候的人们没办法解释这一自然现象,就认为天地之间有造世主,造世主主宰着世间万物,人类不能够违背造世主的意志,要顺应天意。

秋分前,天气温暖,阳气盛,万物生长,人们认为,在这种气象环境下,更适合行赏;于是乎,人们认为此时不能够违背自然规律,进行扼止生命事宜。要不然,人类要遭到灾难、瘟疫等上天的惩罚。而秋分过后,天气变冷,阴气盛,万物凋谢,好多生物自动停止生命。人们认为,在这种气象环境下,更适合惩罚,适合杀戮。所以,死刑的执行,只能放在秋分以后了,即秋后问斩。

到了秋后,经过一年的劳作,这个时候人们都空闲下来。在这个时间问斩,民众有时间来观看行刑,对民众起到教育警示作用,有助于社会管理。可谓是一举两得。

秋后问斩一说,

所以说,将刑法定在"秋后"既顺从天意,尊重自然规律,又能给民众有所警示,更是顺应了天子一说——应天而生,承天之命。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