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那明天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用500多萬軍隊、47000門槍支、4500架飛機和4500輛坦克襲擊蘇聯。

在整個戰爭中,在每一場戰爭中,蘇聯的傷亡比例都遠遠高於德國。令希特勒和納粹吃驚的是,蘇聯軍隊永遠都戰鬥不完。

德國人在零下40多度的寒風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最終迎來了自己的失敗,

德國的失敗和攻打蘇聯是有必然的聯繫的,德國的軍事方面的強大在於各地開花,然而一旦物資供應不足,後勤準備不足,就會導致全面的軍事潰敗,

攻打蘇聯,則是遇到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捆稻草,

最終被強大的蘇聯給壓死的,

那麼二戰的時候出現的士兵,為什麼越打越多呢。

這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實際上蘇聯一開始就節節敗退,所謂的衛國戰爭對於數量來說是一種恥辱的事情,但是蘇聯是被侵略者,而德國人是侵略者。

在道義上是佔據最高點的,並且蘇聯人是戰鬥民族,他們是不可能輕易認輸的。

既然同等的數量是打不贏德國人的,那麼來,更多的人。

用人力資源消耗掉德國人的實力,事實也是這樣的,當時的蘇聯軍隊有些人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人來和德國人拼消耗。

但是蘇聯雖然很大,但是莫斯科就已經在眼前的,蘇聯人已經退無可退了,蘇聯就開始了瘋狂的暴兵模式。


金虎歷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很久了,當時的蘇德戰爭的慘烈程度,我們至今都難以忘懷。在整個戰爭中蘇軍和德軍的傷亡比例達到了3比1,

蘇德戰爭,蘇軍傷亡比例有多高

戰前蘇聯人口達到了1.9億,軍人死亡900多萬,平民死亡1700多萬,合計死亡2600多萬人,當時蘇聯的青壯年死亡了近三分之一,活下來的人中,有四分之一是殘疾。

而德軍士兵死亡485萬人,被俘虜250萬人,平民死亡440萬人。合計死亡920多萬人。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聯的傷亡遠比德國大得多。尤其是蘇德戰爭開始的前幾個月,蘇聯軍隊幾十萬的成建制的被德軍俘虜。最初的勝利讓希特勒認為三個月滅亡蘇聯是可行的。

但到了後,德國卻發現一個難以理解的現象,蘇聯軍隊似乎永遠也打不完,總會有源源不斷的兵員參加到戰爭中去。到了後期,德軍發現每消滅一個蘇聯士兵,就會出現10個蘇聯援軍。最終德軍的精銳部隊被蘇聯的人海戰術活活的拖垮。

在德軍看來,蘇聯雖然有1.9億的人口,理論上能夠動員1000萬的士兵,但實際操作中頂多能動員700萬左右的士兵,而德國在戰爭初期,就已經消滅了不少蘇聯士兵了。

根據德國武裝司令部的統計,在蘇德戰爭最初的20天內,德軍就消滅了300萬左右的蘇聯軍隊,到1941年7月,德軍已經殲滅了蘇軍的多數量主力,預計達到了500多萬人。也就是說蘇聯那邊頂多能再動員200萬人的士兵。但事實卻是蘇聯在1943年到1944年兵力居然達到了1500萬人。

這大大出乎了德國的預料,那麼蘇聯為什麼能夠動員如此多的軍隊呢?

蘇聯大量工廠轉移到後方,保存了工業實力

在德國進攻蘇聯的第二天,蘇聯高層就成立了撤運委員會,命令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內森斯基制訂計劃,在東部建立國防工業第二線,讓東部現有的工業和轉移過來的企業進行合併。當時蘇聯將大批的工業轉移到了烏拉爾山、伏爾加河、西伯利亞等地區,並且優先轉移軍工廠。

當時的蘇聯工人,將大量設備拆下來裝火車運走,160萬的技術工人被分散轉移到了安全地區。僅僅在1941年7月到9月的時間裡,蘇聯就轉移了西部1500多家企業。

有了這些工業,蘇聯就能夠無限制的大量生產武器裝備,當時的T34坦克、柯秋莎火箭炮等先進裝備就這樣被蘇聯研製了出來,並且大批量生產。在整個二戰期間,蘇聯自己獨立生產了10萬量坦克,500萬的衝鋒槍。

有了武器彈藥,就能組建軍隊。也就是說工廠的轉移給蘇聯軍隊的動員和補給提供了物質條件。

蘇聯社會主義體制下強大的動員能力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進行招兵。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由於前線的潰敗,蘇聯加快了招兵的腳步。本來蘇聯作為聯邦制國家,就有著大量的人口和土地,所以招兵並不困難。

在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展示出了其強大的動員力。不僅僅是士兵,幾乎每個蘇聯人都拿起了武器開始走向戰場,包括婦女和老人。當時蘇聯在男性士兵不夠的情況下,還招收了大量女兵,這些女兵在戰場一點也不弱於男兵。

同時,蘇聯還將大量的囚犯編制到軍隊中去,為了防止囚犯叛逃,組建了督戰隊。

總結

正是這種全民皆兵的狀態,讓蘇德戰場的局勢發生了逆轉,蘇聯士兵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猛,將德軍活生生拖死戰了蘇德戰爭中,當時希特勒估計也沒想到,被他認為是“紙老虎”的蘇聯能將德國精銳擊垮。

蘇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值得我們尊重。


登哥讀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蘇聯傾全國之力打仗。

戰後蘇聯解密,戰爭中戰死的士兵有866萬。如果加上其他的死亡,死亡的年輕軍人總數達到1100萬人。

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概念?

蘇聯1938年總人口才1億6000萬,正常來說年輕男人只有2000多萬人,等於死了接近一半了。

大家注意,這只是死,如果是死傷,數量就更大了。

大家想想看,蘇聯死了的軍人就有這麼多,可見是傾全國之力作戰了。

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裡面,准尉帶著5個女兵去執行任務,因為這裡只有女兵。

這不是小說誇大,二戰蘇軍由於男人不夠,使用了高達80多萬的女兵。

而且,這些女兵並不是只在二線,很多是需要在一線作戰的,比如電影裡面的高炮兵。

第二,蘇聯有著健全的預備役體制。

蘇聯早就準備打大戰,有著很多預備役師。

這些師的編制和武器裝備同正規師完全相同,但是隻有軍官、軍士和部分士兵。

一旦全面開戰,只要將預備役士兵緊急徵召入部隊,補充武器,就可以形成一個作戰師。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的時候,在巴巴羅薩行動行動中,紅軍有303個師和22個獨立旅(480萬士兵),包括駐守西部軍區的166個師和9個旅(290萬士兵)。

然而,在德軍摧枯拉朽殲滅數百萬蘇軍後,由於斯大林增加了動員,蘇軍反而更多了。

在1941年8月1日,雖然在戰鬥中損失了46個師,蘇軍依然有401個師的兵力。

第三,蘇聯的強大軍工實力。

打仗並不僅僅是有人才可以,而蘇軍的強大軍工,可以讓很多師迅速組建,而且武器裝備甚至比老部隊要先進。

誰都知道蘇軍的T-34坦克很厲害,而至二戰結束時,光是T-34/76和T-34/85坦克的總產量就超過4萬輛,毫無疑問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坦克。

而德軍主力4型坦克只生產了8800輛。

坦克是陸軍武器中最難製造的物其旨矣,由此可見蘇聯的強大軍工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