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誹謗是一種修行機緣


王陽明|誹謗是一種修行機緣

作者|墨書

在佛教史上有一段故事:

寒山禪師問:“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禪師說:“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被人嘲笑,被人侮辱,被人在背後詆譭,但凡有一些生活經歷的人,大概都會經歷這樣的事件,總會被一些人言語侮辱,言語挑釁等,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十分氣憤,甚至在一怒之下和對方大打出手。

遇到這種情況,生氣是正常的狀態,但是如何能解決生氣的問題,讓自己的生氣適度,不會對人生產生壞的影響,這是一門學問。

王陽明|誹謗是一種修行機緣

王陽明的學生問王陽明:“叔孫武叔毀仲尼,大聖人如何猶不免於毀謗?”

王陽明的學生說的這個事情發生在孔子身上,在魯國。有一個人叫叔孫武叔,他特別看不慣孔子,三番幾次的在背後詆譭孔子,說孔子的壞話。

孔子的學生子貢就非常生氣的說:“老師是誰都誹謗不了的,他的德行就像日月一樣,沒有人可以超越,就算有人想超越日月,但對於日月本身也沒什麼損害,只是表明他自不量力。”

後來過了幾千年之後,王陽明的學生想起來這件事,就和王陽明討論起來,王陽明就告訴他:“毀謗是來自他人和外界的,即使是聖人也免不了,人貴在自修,如果自己實實在在是個聖賢,別人刻意毀謗他,也影響不了他,也如同浮雲蔽日一樣,如何損壞日的光明呢。如果自己是一個外表恭敬,但內心虛偽的人,縱然沒有一個人說他,他隱藏在內心的煎熬,也會有一天暴露。總之,譭譽是外來的,不能避免,關鍵要看自己的修行功夫。”

王陽明的這一番話,講述的就是一個人在經歷外界的毀謗和侮辱,如何修行自己的內心,如何讓情緒適度的智慧。

王陽明|誹謗是一種修行機緣

王陽明的思想核心就是要打造一顆寵辱不驚,自作主宰的強大內心,對於小人的伎倆和誹謗來說,就如同浮雲蔽日一樣,根本不能傷害自己分毫,所以王陽明在寧王叛亂之後,受到別人詆譭和汙衊時,照樣每天該吃飯吃飯,該講學講學,過得逍遙自在。

用他的話說就是:“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誹謗,不管人侮辱。”

很多人看到這裡仍然是迷惑不解,道理我們都懂,我們也想讓別人侮辱自己的時候不動心,但實在是做不到,那麼我們怎麼修煉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一:忍辱

這個忍辱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完全的逆來順受,而是調節自己的心態,避免別人對自己產生過多的傷害,如果別人侮辱你的時候,你自己特別生氣,就好像在心裡面燒起一把火一樣,其實這個時候你也成了害害者的同謀,對自己也造成了二次傷害。

如果別人傷害你的時候不動心,才能避免自己對自己產生的傷害,這個是生氣的學問。

按照王陽明的說法,就是生氣的時候學會控制,不要氣得太過火,氣的太過火就傷及自身了;第二,就是事情過去就不要再執著,不要再懷恨了;第三,生氣的時候,找到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待。

很多人生氣,氣來氣去並不是氣的事情本身,而是因為自己的想法生氣,只要能拋棄自己的主觀想法,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看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生氣的問題根本不存在,或者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嚴重。

王陽明|誹謗是一種修行機緣

二:接納生氣

這個是佛家的思想,叫做“逆增上緣”,把人生所有的痛苦,屈辱,挫折,磨難等等,全都看作提升自己心性的助力。

把痛苦當做墊腳石,痛苦就不再是痛苦,反而是對於人生有意義的東西。

人生有痛苦才會有進步,因為痛苦的時候,你會變得更清醒,你對於人生會有不一樣的思考,不一樣的理解,也會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強大。

一個整天在溫室裡面生長的花朵,只是一朵平凡的花朵,如果這個花朵能夠抗擊狂風暴雨,那麼這一個花朵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把人生的那些侮辱呀,誹謗之類的,都當成自己人生的歷練墊腳石,你就會發現痛苦對於你來說已經變了,不再是完全的痛苦,在痛苦的時候,你會有一種成就感。

王陽明|誹謗是一種修行機緣

如開頭我們所說的那一段故事:“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