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為什麼不建議你轉行產品

現在,我為什麼不建議你轉行產品

現在,我為什麼不建議你轉行產品

以前寫了幾遍關於產品崗位相關的文章,如有想了解的可以關注閱讀。當下仍然有很多人想轉(入)行產品經理崗,並且有很多都已經步入職場幾年時間了。在衝動和迷茫下,不斷的踏向產品圍城中。

在迷茫或者糾結中,就會在網絡上查詢,或者行業資深者,想獲取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前幾年我可能會先問下背景,然後給出一些個人建議。但是現在卻很少建議再轉行入產品。當然應屆生求職另作他說,但也可以結合下文一些觀點再仔細斟酌。

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

現在,我為什麼不建議你轉行產品

隨著國內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產品經理已經不是IT行業的稀缺崗位了,不負責的說現在基本已經進入存量階段的。IT現階段和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火熱的崗位是數據相關,智能硬件,算法AI相關崗位是比較稀缺的。如果是職場新人建議走這幾個方向,相對而言入門門檻有點高,但是也因如此所以這些崗位才會稀缺高價值。

同時這幾年的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環境的影響,導致國內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勢頭基本趨於成熟穩定。成熟穩定對於一個行業來說不一定是褒義詞,職業崗位固化,新型企業數量有限,備選人才庫成熟。這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產業中常規崗位的替換成本很低,市場價值降低。反映到個體角度,就是競爭力度加大,待遇降低。

職業體系的發展

起始是從美國工業領域誕生的一個職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該崗位逐漸進入互聯網行業內。 國內基本上可以從2010年開始興起,到13年左右,基本被大眾所知。比如紅衣教主(周鴻禕)一直說自己是是個產品經理,360殺毒的小白模式對同理心認知做的極限了。

現在,我為什麼不建議你轉行產品

但是近10年來,產品崗位要求和定義越來越複雜。提升了企業對該崗位的預期,同時又因為一開始的行業混亂導致千奇百怪的轉行產品經理(本人是從自動化測試轉產品)[客服,售後,運維,銷售等等互聯網行業存在的崗位]。這裡不是想說明這些崗位不可以轉行產品,只是從客觀事實來說,這樣導致一個後果就是產品崗是IT行業水分最大的崗位了。這就是現在這個崗位的事實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想象一下崗位新人的生存環境如何。

一個比較可靠的產品人,對個人的要求或者說個人的付出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的。 我前面寫過相關文章是關於產品崗的一些認知,如有需要可以移步查看。這裡還想對一些轉行讀者說下,千萬不要想轉行漲薪(想想都不現實)。除了個例,別想那麼多。

能力是否適合

現在,我為什麼不建議你轉行產品

從普通角度來談,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沒特殊要求大家都可以。但是從更高(裝逼)角度來看,如果不是太適合崗位的特性,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很低的。換人話說就是薪水上限有限,不太好獲得高薪水崗位。可能換個職業你可以獲得高薪水的機會會高很多。

產品崗最後都要為自己的產品負責,協調能協調的所有資源,關注市場發展,行業發展,處理內外部各種矛盾,上線運營和數據跟蹤功能迭代。可以說一個產品的主管是一個非常忙碌的崗位。

一些“產品人”,竟然將與開發團隊之間的爭執認為是常態。這其實是很有問題的,產品崗恰恰是解決矛盾的調和劑而不是催化劑。

各種外界誤導

上述幾點中部分錯誤認知,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些外部環境誤導宣傳的

現在,我為什麼不建議你轉行產品
  • 各種聽說

真想走產品路,至少先做下市場調研。以實際數據出發,別聽朋友說、同學說,這種典型的需求錯誤採樣案例,不具有任何意義除了哈NB。先看下市場環境,確認下當前或未來幾年是否還在上升階段(如果周邊的人都知道這樣東西好,那就表示這樣東西已經過了頂峰)。翻下各大招聘網站,給出的報價分析下(別隻盯著高段位的價格)就只要那些說是不是真的。部分NB產品,或者運氣較好的新人可能會獲得比市場水平高的價格。但這個不普適。

  • 媒體(尤其自媒體)

自媒體行業一直是良莠不齊,各種內容同時存在。很多內容對於行業新人來說都是糖衣毒藥,表面上說的很有道理,收穫良多,等到自己實際入手才發現果真是“汝之蜜糖,吾之砒霜”。培訓機構的廣告,各種軟文和硬廣充斥著你的搜索結果。為了推廣各種誇大數據和效果,乍一看產品經理人人都是喬布斯,世界沒了我,萬古如長夜一樣。多一句話,如果不具備辨別探究的慾望和能力,也就不要轉行產品了。

如果要選擇培訓機構,請關注他的課程體系,而不是價格貴和師資團隊。大多隻是廣告真人不授課的

  • 有坑的前輩

許多產品人,自己入行沒多久,喜歡分享這個是值得鼓勵。但也喜歡留坑,尤其喜歡分享各種聽說事件,對新人的誘惑力極大。典型的我只負責挖坑,誰埋誰我都不管。

除非自己真的比較適合這個行業(可以測試下個人性格之類的),或者說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爭取嘗試下。其他的情況下,不建議盲目的轉化,尤其是為了“好玩”。

關注,分享,在看是對我的鼓勵三連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