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文/陳志鋒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小時候,媽媽對我們幾姊妹要求很嚴格,她常告誡我們要“人窮志不短”,不要隨意拿取別人家的東西,“細時際(小時候)偷根針,大了是個賊婆精”。講話要實事求是,“一句一見”,“口哇大話,手夾菜吃”是表裡不一的“花舌子”(花言巧語之人)。

我上學後,外公老盯緊我,一旦發現我和小夥伴們在外面禾坪裡滾鐵環、坐珠子輪車、打紙板什麼的,必要像唐僧給孫猴子唸咒一樣地訓導一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待外公轉身走了,媽媽、姐姐還要跟著來一頓“日裡走通通,夜裡哄老公(公)”“前世不讀書,後世要變豬”“讀出書噠是你自己的好處,我們做大人的無非是個‘話名’(名聲)”什麼的。

家裡窮得叮噹響,我也怕後世變豬,敬畏之下,我終究不敢放肆貪玩。

和我家的長輩一樣,安仁老鄉聊天或擺理時,不管有文化沒文化,都喜歡引經據典,開口以“古時哇”“古話哇咯”“古話哇得好”(意即古人說過)幾個字眼起頭,後面跟上一句朗朗上口的成語、諺語或押韻俗話之類,然後才進入正題。話題所及,古今中外天上人間皇帝老子忠奸臣子討米耍雜蒸酒買豆腐無所不包。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閒談之中,話裡話外,或語重心長,或嘻哈逗趣,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古話”很多其實並非安仁人獨創,但在安仁鄉野風情的長期浸淫下,形成了獨具地方特點的安仁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安仁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安仁古話頻繁出現於圍爐夜話、耕作交流、集會議事、糾紛調解、家風教育等場合,縣城人會講,鄉間村民也能說。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彰顯出彌足珍貴的強勁文化教育功能。筆者來自安仁農村,我把我在農村耳聞的一些古話在此淺說一二,權當管中窺豹,拋磚引玉吧。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以前農村錢米緊,教個子弟讀書相當不易。一旦某個寒苦人家子弟考上大學,附近幾個村子甚至整個大隊的鄉親都會曉得。鄉親們對這一家子絕對刮目相看,皆曰“寒門出貴子”。

當然這也自然成為家家戶戶籍以勸導自家“徠即”“妹即”(兒子、女兒)刻苦讀書的活樣本:“哪個屋裡都是‘父望子成龍’。變龍還是變蟲,你自己想哈。捨己(刻苦)讀書,鯉魚跳‘農’門。只要你讀得,‘老子肩頭挺不起用背挺!’;不捨己呢,你以後就是作田的命!”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老鄉愛走動。老倌子(丈夫)出去串門,在別人家的團爐火邊剛坐定,婆娘(妻子)後腳又跟來了。一起烤火“打寒港(聊天)”的鄉親就會一齊調笑,“啊呀!你們倆個真是‘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串門也有碰上主人家為柴米油鹽吵架的時候。這個時候,來串門的鄉親絕不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打轉身迴避,相反,先反客為主讓女主人招呼好大家烤火再說。

一番“查情問理”後,叔伯嬸兒便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導開來,“家和萬事興”“你兩口子又不是今日才走到一起,舌子哪有不碰牙齒的?苟仔,你男子漢大丈夫,氣量寬點子,你婆娘哇你兩句你就給她哇撒!”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細妹子,莫蠢,再慪氣也要吃飯。古話哇,‘人是鐵,飯是鋼,一餐不吃餓得慌’,不吃飯明日哪裡來的力氣做事徠?!”

“‘夫妻冇得隔夜仇,床頭打架床尾和’,我屋裡那豬腦殼(愛人)有時還不是咯樣子,我都懶得理他(她)!”道理擺過了,怨氣也出了,兩口子自然也就破涕為笑了。

安仁老鄉歷來勤勤懇懇、精耕細作田土園塘之事。他們深諳“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種養之道。若是誰幹活時隔三岔五找藉口歇氣,旁邊人定要罵“懶人屎尿多”。

談到誰家種什麼、誰家養什麼的好與孬,莊稼人會哲理性地來上一句“行時莫趕,背時莫丟”,一股子持之以恆的勁兒!

當然,農事七分靠打拼,三分看天氣,“作田徠即(後生)莫笑,年有年冇”,遇上背時年興那是冇辦法的事,該做的農事還得照做。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時至今日,安仁年輕人通過媒人介紹找對象的情形也還不少。擇偶考量上,“捉狗看娘種”“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當年媒人為了兩邊撮合,對雙方家境描述難免善意地添油加醋誇大其詞,正所謂“媒人不打鬨,兩頭不得攏”。

男人娶妻生子後,長輩常諄諄教誨做丈夫的要有持家智慧和耐心,“席上教子,枕邊教妻”“女好不如郎好,崽好不如新婦(媳婦)好”;做媳婦的則要模範賢淑敬老愛幼,“大新婦做鞋,細新婦看樣”;一家子要和順過日子,不要動輒吵架,“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

一家之內,兄弟姊妹幾個,年紀最大的自然要多做事,多吃苦,多擔責,“打鐵莫做鍋,做崽莫做哥”。“樹大分杈,人大分家”,分家後兄弟、妯娌之間在贍養父母、承擔債務方面難免生出一些罅隙,贍養父母錙銖必較、不善待父母的事情偶有發生,“麻雀子,尾巴長,娶了老婆忘了娘”。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談及某家兒子、媳婦的孝道表現,村裡鳳香外婆、淑芳舅公他們常慨嘆,“養崽不要多,一個頂十個!”

村裡也開會議事。門前禾坪、圳邊洗衣臺、團爐火邊往往是會前會後的通氣場和緩衝場。“冇商冇量,打狗散場”“誒呀,本來事是難做,古時哇‘一人難滿百人意’,過得去就要得噠!”

會議討論時也有囉裡囉嗦、斷章取義、半天拎不清的,夥計們就會笑罵其“結子話多,辣子把多”“飯蒸三道不好呷,話哇三道不好聽”“東扯葫蘆西扯葉”“雞腦殼閗到鴨腦上”。

安仁老鄉常用古話“賺錢好比針挑水,用錢好比水衝沙”來比喻當家之難。背時的人家,“越冇越颳風”(屋漏偏遭連陰雨之意)。對困頓人家,厚道、樸實的鄉鄰普遍會憐憫並設法予以寬慰:“嬸子,莫急唻!慢慢做起去,‘人窮看崽大,崽大看世界’,哪一天‘走起運來了門板都擋不住!’”。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主家領了好心,也會報之以苦笑自嘲,“呵呵,你是‘高子哇起讓矮子寬心呢!’”。

正因為生活不易,安仁人特別勤勞儉樸,“一分錢一粒汗”“天上有跌(下來)也要起得早”“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一世窮”。

許多年邁的父母,子女都已經成家立業了,還是不肯停下勞碌的腳步。他們有自己的道理,“只要自己還做得,做一點算一點。‘娘有爺有,不如自己有’,點點毫毫向子女伸手,不自在!”

與左鄰右舍相處,安仁人持重“遠親不如近鄰”;在外打拼,他們篤信“雷公不打笑面人”“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就是和別人扯上了麻紗,雙方也尊崇“好話好哇”和為上,一起請有威望的尊長來“斷理”(決斷是非),因為“吵吵鬧鬧,背時倒灶”“打高(打架)冇賺,不扯爛衣裳也有一跤絆”。

教育晚輩時,安仁的長輩們也有不少硬道理,“有樣(榜樣)看樣,無樣看世上”“打鞋冇樣,邊打邊像”“交個秀才會讀書,交個賊古會偷豬”“人過三十無少年” “六十六(lu),學不足,六十六(liu),學不周”“做事不捨己,活到世上打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少吃多有味,多吃壞肚皮”“行路飽,坐到飢,睏(睡)倒吃得一撮箕”。

口口相傳的安仁“古話”,蘊含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不過,若遇上個別油鹽不進的“犬子”(兒子),做長輩也是莫奈其何,徒留喟嘆連連:“誒!崽大爺難做”“豆腐掉到灰堆裡,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馬屎外面光,底裡一包糠”“男人發癲,賭錢抽菸;女人發癲,求神問仙。”萬般無奈之下,只好祈求不聽話的犬子“樹大自然直”“兒孫自有兒孫福”了!

眾多安仁古話中,絕大多數語意積極向上。偶爾也有個別消極或偏頗之言,如“朝中有人好做官”等,這些是我們在使用過程中宜逐步淡化甚至摒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