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水牛,無授權禁轉!

航空界中已經在歷史上出現過不少多發動機的飛機。但多重機身的飛機還是很罕見的。

50年代初,在亞洲的半島戰場上出現了雙機身的“雙野馬”戰機。大家可能從名字猜測雙野馬就是兩架野馬戰鬥機合體的意思,沒錯,就是這個概念。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其實這玩意挺不好用,看上去很科幻的外表,使用指標中規中矩,螺旋槳轉速兩邊不一樣,)

雙野馬是一種遠程戰鬥機的設計理念。1944年研製,由於趕上二戰結束沒有什麼訂單量。到了1949年總共才生產了272架。卓越的設計,可以讓雙野馬戰機執行多種任務,比如遠程護航、夜間戰鬥機、對地攻擊機等等角色。雙野馬在全副武裝下可以用740公里時速飛行2575公里,如果用上副油箱還可以飛得更遠。航程遠就是他顯著的優點。

雙野馬戰機由兩架P51飛機的機身加上機翼和水平尾翼組成,機身被延長了一部分。非常特別的是這個飛機有一個獨特的外表特徵:兩個機身各有一個駕駛艙,每個機艙各有一名駕駛員。這種佈局的好處就是使飛行員在遠途中交替換班,還能時刻保持除了飛行以外的高度警惕。

雙野馬左側飛行員負責常規飛行,他擁有全套儀表。而右邊的飛行員主要是換班以及在緊急情況下操縱飛機,他的儀表就沒有那麼全面了,後期他還要擔任雷達操作員。機上有6挺12.7MM機槍。座椅採用人體工程學設計,可以緩解長途飛行的疲勞感。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後期型號,中間後來增加了雷達吊艙增加了其中一位飛行員的工作負擔)

其實雙機身並非美國人的設計專利。德國人在二戰中也用過一樣的飛機,他們的型號是HE111Z-1。它是一種專業的滑翔機牽引機。二戰爆發不久,德國空軍為了幫助陸軍快速運輸裝備和人員製造了一種巨大的滑翔運輸機ME321。由於這種飛機太重了,德國空軍當時現役的任何運輸機型號都不可以帶它上天。(我無法理解德國人的這種思路,設計製造好滑翔機以後才發現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可以配套的牽引機?)為此德國人用了3架BF110戰機進行試驗,結果發現不但技術不成熟還很危險。德國鬼子無奈地放棄了這個方案。但是戰爭環境又不允許進行全新的牽引機型號研發。最後,德國空軍技術部有人提出將兩架HE111轟炸機相連接,並在兩飛機的機翼結合處額外裝一臺發動機。這個天才的設想導致了誕生了一架5發動機的HE111結合體。改裝以後的飛機,機身長度和原來一樣,但是翼展卻長了許多,起飛功率6750馬力,足以牽引一架ME321滑翔機和兩架GO242滑翔機升空。非常有意思的是和大多數毫無武裝的運輸機不同,這個怪異的飛機身上是有帶機槍、機炮武裝的。此外HE111還有火箭助推起飛能力。該機時速可達435公里,但是實際牽引滑翔機的時候,速度會大大降低。

那麼它在戰爭中的實際表現怎麼樣呢?1942年夏天,剛生產出來10架的雙身HE111被調往地中海戰區,用於支援馬耳他島的德軍。1943年冬,又去了地獄一樣的東線,往來穿梭於斯大林格勒。那場戰役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德國第6軍團能活下來回到國內的傷員和在包圍圈內苟延殘喘到最後一天的德軍都靠這些飛機用盡手段來挽救。

斯大林格勒戰役一結束,HE111又被調到庫班橋頭地區。這次它幹得不錯,每天牽引著ME321和GO242滑翔機,上面滿載著送到前線的彈藥和撤退的傷員。德軍內部有人稱讚正是這種方式避免了第二個斯大林格勒的失敗。1943年,HE111又被送到法國地區,成功地幫助德國第一空降師移防。這些行動都證明雙機身的HE111很有實戰價值。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德國人在HE111Z-1上又發展起來的最終型號,沒做出來)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斯大林格勒的機場,這是拖帶的ME321滑翔機)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拖帶GO242,一次性兩架,足見馬力夠強)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牽引ME321滑翔機,只有雙機身的HE111才能做到)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你看的出這裡面有幾架飛機?其實就一架,這是個怪物設計)

在戰鬥機方面,德國空軍也有一個類似雙野馬的設計方案,他們是把兩架BF109G戰鬥機拼湊在一起。其實這個方案比美國人的設計早許多,時間在1942年年底,德國人就把設計方案拿出來了,但是有一個細節設計讓人非常懷疑,就是這個方案的起落架沒有做任何改動,這架飛機的主起落架有4個輪子,這點讓人不是很信任,因為有許多的BF109飛行事故是在起降時因為起落架間距過窄而翻車,飛機報廢不說,整個飛機翻過去的時候還順帶折斷了飛行員的脖子。因此,你經常看見紀錄片裡有一些鏡頭:德國飛行員在起降BF109的時候,經常把腦袋探出窗口外面觀察。不管怎麼說,這個方案的理論數據很吸引人,但是都留在紙面上,一直拖到戰爭結束時,才剛剛在工廠裡組裝出飛機樣本的幾個部分,然後美國人就來了,他們拿走了所有的圖紙資料。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雙機身設計的BF109Z只存在圖紙上,沒有實機,美國人拿走了所有資料)

美國德國都研發過這種戰機,多重機身,迄今全球最大飛機依然是它

(現在只有平流層發射這個型號還在用這個設計,那些雙機身的無人機不算,因為它們沒有飛行員,不過平流層發射這個雙身飛機可是全世界最大的飛機,能將火箭運送到3萬英尺以上的高空發射。)

在航空史上這種合二為一的型號不多見。它的優點就是航程遠馬力足,缺點也很明顯:更多時候這些都是臨時想起來改裝的型號,氣動外形以及各種指標都沒有達到要求。本身航空史上早就有多發動機的巨大飛機問世,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噴氣時代的到來,飛得更遠和馬力更足噴氣機問世了,這些奇形怪狀的飛機除了外表上有些新奇,它們的技術上沒有什麼創新,現在已經很少見到這種設計了。參考資料:《雙機身設計》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