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受疫情影響較小,竟與它有關

目前,全球COVID-19確診病例已超過二百萬,全球大部分人口受到了為減緩流行病傳播而實施的嚴格限制。

所有人都想知道,這場全球大流行病什麼時候才能結束?答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不確定性,包括感染者治癒後是否會再次感染或疫苗多長時間可以生產出來。


【羅馬尼亞受疫情影響較小,竟是因為它】

據羅馬尼亞政府4月19日公佈數據,過去24小時新增328例確診病例,全國共計確診新冠肺炎感染病例8746人,累計死亡人數451人,累計治癒1892例,目前被指定隔離1892人,居家隔離47003人,全國93611人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宣佈,國家緊急狀態延長30天,他說“危險還沒有過去,放寬限制將會導致感染病例迅速增加。”羅馬尼亞從3月16開始進入為期30天的緊急狀態,根據憲法規定,如果有必要,緊急狀態結束後可以再延長30天。

羅馬尼亞受疫情影響較小,竟與它有關

羅馬尼亞緊急情況小組負責人阿拉法特近日對媒體說,到目前為止,冠狀病毒在羅馬尼亞的增長速度低於其它地區。但是,如果感染速度突然大幅增加,則有可能達到醫院人滿為患局面。我們已經開始採取了擴大接收醫院的措施,包括布加勒斯特和康斯坦察都已建立了臨時醫院。他同時表示,這一危機很可能在4月中下旬達到高峰,醫院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羅馬尼亞的醫療系統可以在某種情況下應對這一高峰。從目前情況看,羅馬尼亞不會出現像意大利那樣大規模感染浪潮。

根據羅馬尼亞當地媒體報道:羅馬尼亞整體受新冠病毒影響相對較小,受益於齊奧塞斯庫時期大部分人接種的疫苗。荷蘭羅馬尼亞籍專家Mihai Netea的研究後得出結論,羅馬尼亞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相對較少跟社會主義時期接種的疫苗有密切關聯。這種疫苗在當時是強制性接種的。這對於羅馬尼亞來說這是個好消息。


羅馬尼亞受疫情影響較小,竟與它有關

強制性接種結核病疫苗(又稱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的國家,死於COVID-19感染的人數相對較少,這是荷蘭羅馬尼亞籍專家研究這個現象後得出的結論。90年代之前,大部分羅馬尼亞人接種過結核病疫苗,並在左手臂上留下有小花朵形狀的疤痕。初步的研究報告已經在medRxiv網站上發佈(一個發佈未公開發表醫學報告的網站),報告表示其公民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有較低的新冠死亡人數。另據彭博社報道,為了檢測該疫苗確實具有保護作用,至少6個國家的臨床醫生正在對願意接種結核病疫苗的志願者進行研究。

Mihai Netea是荷蘭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羅馬尼亞籍傳染病專家,他是研究卡介苗對COVID-19功效的首批專家之一,在研究過程中,已有400位醫生在他的團隊裡註冊參與研究,其中一半的人接種了疫苗,另一半人接種了無藥效的安慰劑。Mihai Netea還將進行一項單獨研究,其主要目標是確定結核病疫苗對新型冠狀病毒和60歲以上人群的治癒效果。同時Netea團隊建議將BCG疫苗推廣給可能被病毒感染的人群以及已經有大量新冠病毒感染的國家,例如意大利和美國。德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目前有BCG疫苗接種相關政策,但還未施行。

【羅馬尼亞醫療體系改革】

1989年劇變後,中東歐國家紛紛同蘇聯脫離政治、軍事和經濟的制度聯繫,開始從中央計劃經濟向自由市場經濟體制轉軌。轉軌初期,由於缺乏持續可行的總體戰略,不但導致羅馬尼亞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地位下降,而且還造成了包括醫療衛生在內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穩定政局,羅馬尼亞政治體制轉變後的最初兩屆左翼政府並沒有立即對醫療保障制度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仍沿用普遍的醫療服務體系,以緩解轉軌後經濟衰退帶來的嚴重後果。但在變化了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下,羅馬尼亞原有的醫療保障網難堪重負且危機重重,醫療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已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羅馬尼亞受疫情影響較小,竟與它有關

在籌資模式上,從單一的政府出資向多種籌資方式轉變。1998年通過的《社會醫療保險法》,使具有俾斯麥模式特徵的強制性醫療保險按照團結互濟的原則確立起來。從這一年起,醫療服務的收入來源發生變化,國家預算逐漸減少,醫療保險基金成為醫療服務資金的主要來源。在主要由國家預算和醫療保險基金構成的全國醫療預算中,醫療保險基金大約佔整個醫療預算的2/3。醫療籌資方式的轉變,使醫療服務的購買者與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之間建立了一個新型的社會關係。醫療保險一方面可以基本保持目前的醫療服務對所有公民廣泛可及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透明度,使投保人對財務支出的走向和醫療服務的價格更加明晰;同時也營造了一個很友善的環境,有助於醫療服務私有化的開展。

在管理模式上,從中央計劃向放權地方轉變。1991年和1998年分別通過的《公共行政管理法》和《公共醫療法》規定,公共醫療服務體系的管理權從衛生部下放到縣級部門,由它們代表衛生部來執行國家的政策並實施地區級別的醫療項目。1999年,管理權進一步下放,地區醫療管理機構一分為二,一個是地區醫療的主管部門,另一個是地區醫療保險基金會。全國醫療保險基金會與醫生學會經過商議後確定了標準合同的內容,使投保人能充分享受到“一攬子待遇”和根據不同的服務類別而分配的資源。原來的中央集權計劃體制往往不能根據地方的不同需求進行靈活的調整,放權給地方不僅能加強地方自治、提供更能滿足地方需要的公共服務,還有助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鞏固民主制度。

羅馬尼亞受疫情影響較小,竟與它有關

在經營形式上,從國家壟斷向私有化轉變。作為計劃經濟的組成部分,醫療衛生部的所有活動都受中央政府的控制。政府將必要的資源和設備統一分配給醫療衛生部進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醫療單位的規模和活力。截至2000年,在羅馬尼亞的442家綜合醫院中,私營醫院僅有3家。私營的醫療機構主要集中在藥店、鄉村診所、專科門診和個人診所等所需資金較少、經營方式較為靈活的小型醫療領域。政府在資金和稅收上對私人醫療機構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支特,不僅向個人開業的醫生和藥劑師提供優惠貸款,還在稅收上給予私人醫藥機構一定的優惠。

羅馬尼亞受疫情影響較小,竟與它有關

在成本效益上,從基於醫院的臨床治療向初級醫療服務轉變。醫療制度的低效常常體現在提供成本高昂的住院專屬服務和長期的住院治療。1997年之前,地區醫院負責管理初級和二級的醫療服務單位併為其撥款。改革之後,初級醫療機構劃歸地區醫療管理機構管理,全科醫生的身份也從原來的國家公務員轉變為初級醫療服務機構的預算保有者。全科醫生都要與地區醫療保險基金會簽訂契約,他們領取的工資一般由加權人頭費和治療費構成。同時,全科醫生還被賦予了二級醫療服務“守門人”的新角色。患者看病前首先要到他們選定的全科醫生去那裡登記、預約,然後全科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權決定是否需要對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以及是否需要把病人轉給專科醫生或送往更高一級的醫療服務機構做進一步檢查。

【創新科技不斷進步】

改革之後的羅馬尼亞醫療科技突飛猛進,科技創新不斷的到全世界的認可。據羅馬尼亞當地媒體MEDIAFAX及電視新聞臺ANTENA3的報道,羅馬尼亞研發團隊發明了一種“利用膠原質製備神經導管”的醫療技術可使外周神經縫合後快速再生,該項技術在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羅馬尼亞受疫情影響較小,竟與它有關

由布加勒斯特“卡羅爾.達維拉”醫藥大學、國家紡織與皮革研究所、“尼科萊亞.西蒙內斯庫”生物學及細胞病理學研究所等三個科研院所共同合作研發完成的醫療技術,無論從醫學角度還是商業角度看,該項技術發明意義重大。來自布加勒斯特急救中心、也是研發團隊之一的伊萬.拉斯克爾教授說:“神經病變在10%的情況下可使用這種方法治療,實際上就是一種生物管引導神經再生。

參與研發的德拉戈什.扎姆菲雷斯庫博士說“神經再生是顯微外科手術的最後防線,這點在30年來的實踐中沒有變化。在神經斷面不能縫合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從人體其他部位移植神經治療或者是用這種膠原質製備的引導管再生的方法治療。這個產品具有直接適用性,我們更希望在經病人同意的情況下,此項技術用在外周神經顯微外科手術上。”

【總結】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更大範圍的擴散,新病毒的巨大殺傷力引發世人聚焦。當新冠疫情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行動、參與應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沒有誰是獨踞海上的孤島,更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產生“1+1>2”的效果,才能贏得這場國際戰“疫”的最終勝利。要知道,在疫情面前,考驗的不只是人類的醫療科技,更多的是人類智慧,以及人類文明進程中積累的核心價值觀和人文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