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在週末,有個消息刷屏了金融圈。

就是央行推出了新的LPR利率機制。

很多新聞把這個LPR利率機制,簡單解讀為“變相降息”。

其實這是很片面的解讀。

事實上,LPR利率機制的出臺,其意義遠比降息這樣只是降低數值,要來得重要,並且影響深遠。

因為LPR利率機制,是我國朝著利率市場化競爭改革的重要一步。

而這個改革過程,會大大降低銀行躺著賺息差的空間,說白了,會對銀行未來幾年的業績利潤造成巨大打擊,所以是對整個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這是從機制層面的變化,遠比數值層面的變化要來得重要。

因為,這個LPR利率機制有點複雜,很多新聞裡也解釋得太過於專業晦澀,普通人根本看不懂。

所以,本文會用5000字的篇幅,深入淺出的為大家解讀什麼是LPR利率機制,以及這個LPR利率機制的形成,對我國經濟跟股市會有什麼直接影響。

2、為什麼要出臺LPR利率機制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原先我國貸款利率的傳導機制。

(1)

法定基準利率

目前我國先行的利率機制,是有一個法定基準利率。

我們平常說的降息,加息,都是對這個法定基準利率進行調整。

而這個法定基準利率,還分為存款基準利率跟貸款基準利率。

下圖是08年至今,我國對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整情況。


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由上圖可知,我國在2015年出現了大幅度下調基準利率的情況。

在2015年經歷了5次降息後,我國目前存款基準利率為1.5%,貸款基準利率為4.35%。

(2)

實際貸款利率

但法定基準利率,並非實際借錢的人,實際的貸款利率。

這中間有一個傳導過程。

這個過程的公式如下:

實際貸款利率=法定基準利率*(1+浮動倍數)

所以,實際的貸款利率,是會高於法定基準利率。

我們可以從下圖看出這一點。


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在2015年,央行曾經一口氣降息5次,目的是為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

但可以從上圖看到,舊有的這個利率傳導機制是有問題的。

從2016年以後,中國的社會融資成本又重新開始上升。

從央行公佈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來觀察,在2015年年末時為5.27%,而在18年初最高升至5.96%。

這個5.96%,就是目前社會的平均最低貸款的利率。

就是說,正常民企,去借錢,貸款利率不太可能低於這個數值。

而5.96%這個數值,明顯遠高於央行法定的4.35%的貸款基準利率。

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

(3)

錢都被銀行賺走了

為什麼說錢都被銀行賺走了?

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

2019年7月,《財富》雜誌發佈了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

在這個榜單裡,中國有129家企業入圍了世界500強,第一次超過了美國的121家。

這是中國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第一次超過美國,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也就是說,單從企業規模上看,我們的企業整體規模已經可以跟美國看齊。

然而,我們的企業,卻大而不強。

規模已經趕超美國。

但賺錢的利潤,卻遠低於美國。

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平均銷售收入為665億美元,平均利潤為35億美元。

而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平均銷售收入779億美元,平均利潤60億美元。

中國和美國上榜企業在營收規模上差距不大,但在利潤上的差距則接近一倍。

而在這個數據裡,我們在細化一下。

中國世界500強企業,有11家是銀行。

這11家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81億美元。

在中國這129家世界500強企業裡,銀行業賺走了接近一半的利潤。

而扣除銀行利潤後,剩下的中國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利潤只有19.2億美元。

而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扣除銀行後,平均利潤仍然有52.8億美元。

是中國企業的3倍。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網上找到的資料,如下圖,看出一些端倪。


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也就是說,中國的銀行太賺錢了,中國其他企業的錢,基本都被銀行賺走了。

當然了,中國企業整體利潤遠低於美國企業,這根中美兩國的產業鏈分工是有最直接的關係。

這也是紅藍之爭的一個根本原因。

在過去,中國企業在製造業,本就處於全球產業鏈分工裡的低端製造業部分,只能拿走低附加值的利潤。

而美國企業則在全球產業鏈分工裡,處於高端製造業裡,拿走的都是高附加值的利潤。

而目前由於中國想要進行製造業轉型,從低端製造業,轉型為高端製造業。

這必然會導致美國企業整體利潤受到極大挑戰。

這實際上是紅藍之爭的根本原因。

所以可以看到,本來中國企業因為處於低附加值階段,本來利潤就不高。

在這個基礎上,銀行還通過吃“利息差”賺走了中國企業大部分的利潤。

這實際上,是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

那就是“金融業”過強,製造業利潤過低。

這在以往大環境穩定的情況下,還沒什麼,製造業利潤低一些,還能養活自己。

但在紅藍之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

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壓力,就非常非常大了。

本來不高的利潤率,再面臨紅方的加徵XXX,一下子就會面臨生存的危機。

在這樣的大背景 ,紅方的管理層,就不能坐視銀行躺在中國企業身上大把賺錢。

必須想辦法把銀行賺的錢,一部分吐回給中國企業。

這是這一次出臺LPR利率機制的最根本原因。

(4)

目前我國資金空轉現象嚴重

除了因為紅藍之爭,讓中國製造業面臨巨大的利潤壓力,而必須讓銀行業把一部分利潤吐回中國企業外。

這一次出臺LPR利率機制的一個更重要原因是為了打通我國目前面臨的利率傳導機制問題。

目前我國的利率傳導機制是有問題的。

這個問題,會導致銀行資金空轉很嚴重。

什麼叫做銀行資金空轉?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在正常經濟體系裡,銀行的作用是收集小額資金,再把這些錢通過貸款給企業,從而讓社會的錢流動起來。


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這是正常模式。

但還有一種非正常的銀行資金空轉模式。


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資金空轉,說白了,就是央行放水,但這個水進入銀行系統後,並沒有流向企業,而是在銀行系統內部空轉。

銀行之所以讓資金在自己內部空轉,有兩個原因:

1、實體經濟不景氣。

2、為了吃“息差”。

如果當銀行覺得貸款給實體企業的風險過高,或者躺著吃“息差”的誘惑太大時。

就很容易出現資金空轉現象。

怎麼看一個國家有沒有資金空轉現象,以及嚴不嚴重。

可以從M2數據,跟GDP+CPI數據進行對比就知道了。


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我國在2011年後,M2增速就一直遠高於GDP和CPI增速。

M2增速,代表央行印鈔的速度。

M2增速比GDP+CPI增速高,意味著銀行印鈔的速度,是高於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

說白了,央行印的錢,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傳導到實體經濟裡。

這個問題,在今年2月份和7月份尤為嚴重。

我在8月12日的分析文章裡,曾經對紅方7月份的經濟數據,做過分析。


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在7月份數據裡,其實可以明顯看出來,目前我國的資金空轉問題,不但嚴重,還有持續性問題。

社融驟降,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資金空轉帶來的。

這種資金空轉持續下去,對整個國家經濟的傷害是很大的。

資金在流向實體之前,空轉只會形成金融產業繁榮的假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銀行的業績幾乎都是一片喜訊。

這並非一個好現象,反而是一個警示信號。

金融機構喪失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對經濟增長沒有積極作用。

即使最後資金流轉到了實體端,但是由於過多的鏈條,導致了資金運行的阻滯以及成本的提高,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除此之外,資金空轉也加大了金融機構的風險。如果都以同業信用作為擔保,只要一端發生問題,容易牽涉多個金融機構,產生系統風險。

金融繁榮引致資產泡沫也隱含一定市場風險。

3、什麼是LPR利率機制

上面分析了,為什麼央行這次要退出LPR利率機制:

1、要讓金融業把利潤吐回一部分給製造業,緩解紅藍之爭壓力。

2、解決資金空轉問題,改善利率傳導機制。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需要知道,什麼是LPR利率機制。

上文提到過,我國現有的利率傳導機制的公式是這樣的:

實際貸款利率=法定基準利率*(1+浮動倍數)

而LPR利率機制,說起來複雜,其實也很簡單。

就是把這個公式裡的法定基準利率,改成了LPR:

實際貸款利率=LPR*(1+浮動倍數)

可以看到,在新的LPR利率機制裡,銀行的實際貸款利率,不再直接以法定基準利率為準,而是直接與LPR作為基準。

那麼LPR是什麼呢?還有一個公式。

LPR= 平均數(18家報價銀行MLF+自由加點)

如果這個公式不好理解。

我們可以簡單解讀為,這是一個市場化利率的意思。

就是銀行要貸款給企業的利率是多少,不再跟以前那樣只根據法定貸款基準利率為準。

而是會有一個市場化定價的過程。

這個市場化定價,實際上就是央行MLF的過程。

市場化定價,有個好處就是實際貸款利率,不再像以前那樣,由銀行說的算。

而是取決於一個市場供需關係的平衡過程。

但市場化定價,並非說這個利息一定會降息。

相反,市場化定價,這個利率既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提高。

完全取決於目前市場裡錢多與錢少。

而市場裡的錢多與錢少,則完全由央行調控。

所以,在新的LPR機制裡,並非央行就不管利率了。

恰好相反,在新的LPR機制裡,央行反而能更加直接的調控實際利率。

這相當於進一步削弱了銀行的賺錢能力。

因為在市場化利率裡,銀行沒辦法在法定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去躺著賺息差,會進一步壓縮銀行資金空轉的空間。

所以,目前可以明確的是,LPR利率機制,對銀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4、LPR機制的實際影響

我們在上文,清晰的分析了為什麼要推出LPR機制:

1、要讓金融業把利潤吐回一部分給製造業,緩解紅藍之爭壓力。

2、解決資金空轉問題,改善利率傳導機制。

以及什麼是LPR機制:

這是一個市場化利率的改革。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說說,LPR機制的實際影響。

首先,這對銀行業是一個大利空。

因為很明顯的,之所以推出LPR機制,就是要銀行把利潤吐一部分回企業,以緩解紅藍之爭。

所以銀行在今年應該是一個利潤巔峰,未來一段時間裡,銀行的利潤整體會有比較大的下行壓力。

這對股市裡的銀行板塊,自然是一個重磅打擊。

而事實上,這個LPR利率機制改革的問題,在7月25日,央行早就放風過了。


一文看懂LPR和影響,LPR並非降息,這是對銀行業的巨大利空


所以,這個LPR的推出,市場並非沒有預期。

而A股從7月底的2900點,跌回目前2800點,實際也是市場給出的一個實際反應。

我目前看到的很多新聞,通篇都只強調LPR推出,對企業實際貸款利息的降低。

把這個LPR推出,本來是一個利率市場的改革,結果簡單解讀為降息,而且是隻強調降息,都沒怎麼提到這對銀行業的一個巨大利空。

這很明顯是有問題的。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LPR的推出,目的是為了打通資金傳導鏈條,實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從這點看,LPR的推出,對於高負債的一些製造業,的確是利好。

但另外一方面,LPR對銀行業的打擊,遠比降息,是一個更大的利空。

因為說白了,即使降息,對銀行的利潤其實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現有機制不改,那麼銀行同樣還是可以躺著賺取息差。

但LPR的推出,則是從制度上,降低了銀行躺著賺取息差的能力,從而真正影響銀行利潤的增長,這對銀行業是一個大利空。

而以A股目前銀行板塊的權重值佔比,一旦銀行板塊因為這個消息利空而砸盤,那麼A股的股市會怎麼走,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LPR的推出,會利好中國製造業板塊,但這樣的利好,在對A股走勢影響裡,明顯抵消不了對銀行的利空。

另外,對於已購房的人來說,LPR這個推出是沒任何影響。

因為LPR並非真正的實際降息,所以不會減少已購房分期的利息。

我在8月4日就分析過,目前我國降息的可能性是比較低。

因為當前豬肉、水果等食品價格飛速上漲,導致CPI飛速上漲,在這樣的局面下,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就去降息=自殺。

並且,在目前中國這個利率傳導機制有問題的情況下,即使降息,也不會讓這個錢真正流向實體經濟。

到時候只會重蹈2015年的覆轍,降息後,企業實際貸款利率依然還是很高。

結果降息只是肥了金融業跟房地產。

而目前房地產調控依然是我國經濟的重心,所以今年根本不可能有降息的空間,除非世界經濟危機提前爆發。

因為沒有降息空間,所以央行這次才決定從利率傳導機制的過程。

真正下定決心去做這個利率傳導機制的改革,這實際上是我國金融改革重要的一步。

我在今年3月7日,天王星入金牛座的時候就分析過。

從今年開始,未來7年,我國的金融市場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金融改革會以越來越巨大的變化,呈現在大家面前。

這次的利率傳導機制的改革,還只是一個開始。

未來預計國家還會有更多更大的動作。

而不管是什麼動作,最終一個目的,就是通過金融改革,來實現“脫虛向實”。

所以銀行業的利潤,勢必還會進一步被壓縮。

一次來反哺中國製造業,給紅藍之爭中的中國企業,降低一點壓力和負擔。

這些影響因素,都是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們只有站在國家宏觀全局的角度,才能看清國家這一系列動作背後的深意,以及對股市的真正影響。

以上就是“今日分析”的內容。

本文來源:星座金融,全平臺都叫這個名字,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