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团团祝全市广大团员青年节日快乐!

让我们一起学习“最美抗疫青年”的先进事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秦皇岛团市委第一时间向全市青年发出动员令,广大青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深入“疫”线,在驰援湖北、社区防疫、交通卡口、志愿服务等疫情防控第一线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青春力量。为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五四青年节前夕,团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寻访秦皇岛市“最美抗疫青年集体”和“最美抗疫青年”活动,共寻访到“最美抗疫青年集体”39个、“最美抗疫青年”99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共同聆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阻击战中

是他们的负重前行

保小岛岁月静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事迹吧!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燕山大学“手拉手”青年志愿服务队

——你守护大家,我们守护“小家”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为了更好地支持一线抗疫工作,共青团燕山大学委员会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发布了《“招募‘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安保人员家庭手拉手’活动志愿者”》的通知。在通知发布的短短48小时内,浏览量逾两万次。经筛选,最终组建了一支涵盖研究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协会、艺术生等各年级各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抗‘疫’有你,后援有我。你们守护患者,我们守护你们的家人”是这309名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燕山大学“手拉手”青年志愿服务队起草了《燕山大学“与抗疫一线人员、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志愿者培训指南》、《燕山大学“与抗疫一线人员、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过程指导方案》等,明确了志愿队伍选拔、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情况考核等工作要点,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稳步推进。为保证志愿服务质量,志愿者采取“一家一策”原则和“1+2+1+N”模式,结合服务家庭实际需求和自身特长,制定出多种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

目前,燕山大学“手拉手”青年志愿服务队已经为20个家庭提供了1000余小时的线上志愿服务,事迹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中国共青团杂志、河北新闻网、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

(中国足球学校)

青年抗疫志愿团队

——24小时保障国家队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奥运备战工作统筹安排,2月10日,5个项目国家队、64人到秦皇岛基地驻训。3月12日,秦皇岛基地被确定为海外训练国家队回国备战训练封闭隔离基地之一,由境外回国的17个项目国家队185人陆续到秦皇岛基地转训。

自2月10日第一批国家队驻训以来,青年抗疫志愿团队部分同志已经连续封闭工作70余天,他们有的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有的家中孩子尚幼,有的甚至还在哺乳期,为了表达“防疫情、保备战”的坚定决心,青年同志们自发写下“请战书”、“承诺书”,按下红手印,表示在疫情期间,将坚守在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第一线,守初心、担使命、战疫情。

由境外回国到基地转训的国家队大多是凌晨抵达,负责队伍对接的青年同志们全天候待命,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全程与国家队人员保持密切信息对接,国家队抵秦过程中每个节点均第一时间互通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同步报送给秦皇岛市和海港区的相关部门,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

为更好服务保障国家队,青年同志与国家队领队、教练员建立24小时服务电话、服务微信报送机制。集中隔离国家队的物资供应不同以往,时效性强、差异性大、物资运送程序繁琐、服务对象多,他们认真统计国家队隔离期间对用餐、生活物品、防疫物资、训练器材的需要,尽全力满足国家队人员的各种需求。参加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的青年同志们,认真做好每件物品的采购、调配、分发、运送,确保了每一个环节零差错。

为做好驻训国家队党建工作,青年专兼职党务干部定期向驻训国家队和保障人员临时党支部发布学习材料,向国家队党员发出《倡议书》,号召国家队党员在封闭期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守纪律、做表率。同时,组织国家队开展主题党日、“党员承诺践诺”、“‘学习强国’挑战答题争霸赛”等活动。

为缓解国家队人员心理压力,青年抗疫志愿团队组建心理疏导小组,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为隔离观察的国家队人员开展情绪和心理状态电话群访,对队员进行重点心理疏导。基地微信公众号“少年体育说”通过微信群为各支国家队开展线上互动活动,通过互动抢答、秀才艺、录制音频视频等活动,传递积极价值观和正能量。

为保障国家队物资和人员转移,青年同志们按要求穿上防护装备,有时候要连续搬运一整个上午或下午,不能喝水,不能补充能量,不能上卫生间。他们不惧风险,在认真遵守解除集中隔离程序、严密做好个人防护基础上,与地方医务组、消杀组密切配合,用最高的效率,圆满完成了国家队的转移工作。

最美逆行天使

——何家乐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院里接到支援湖北武汉的征召命令,何家乐第一时间报名并多次向护理部领导请战,要求驰援武汉抗疫一线。

何家乐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孩子还不满三周岁,但是她却说:“我年轻,工作上有一定的经验,孩子有我母亲照顾,没有后顾之忧,就让我去吧!”此刻,她把祖国的需要放在最前面。从待命支援到出发前,她仍然每天坚持上班,即便是驰援湖北出发的前一天,她还在科室与姐妹们加班完成数例冠脉造影工作。

“紧急出征!”2月21日接到出发命令,需要她们奔赴抗疫战场。当大家都为何家乐担心的时候,却总能看到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她说:“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大家放心吧!我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援助任务,顺利归队,大家等着我们的好消息!”没有华丽的语言,面对即将踏上支援湖北的征程,她是那么坚定从容。

从抵达武汉到参加培训与考核,何家乐严谨认真、积极主动,仅培训三天就被分配进入重症病房工作,成为本批援鄂医疗队中最早开始工作的医务人员,得到了带队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进入重症病房工作后,她以近乎苛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学好问、不断历练、不停成长。

危重症科室的护士是四小时轮班制,工作第一天,何家乐就是凌晨四点到早上八点的班次。她不到两点就开始起床准备,当时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只有一条医务人员通道能到达五楼,这层楼是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场所。何家乐严格按照流程及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经院感老师检查通过后,便进入了七楼的危重症科病房工作。因为是第一次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有些笨重。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不熟悉的医疗器械,她认真学习并快速掌握要领,仔细记录着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密闭式吸痰、股静脉置管、抽血、血气分析、每一个液路里面是什么药……唯恐有半点疏忽。危重病人的护理原本就复杂,加上穿戴着防护用品,使原本很轻松的抽血操作变得非常不容易,只忙碌一会儿,穿在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就会被汗水浸湿。她不仅要负责病人的治疗,还要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几乎没有一刻空闲。四个小时的时间体力消耗得非常快,口罩、护目镜、面屏压得头部疼痛,但她仍开玩笑说:“坏了,感觉耳朵就要掉了!”对她来说,比起被感染的风险,这些都不是问题,都可以坚持下来。

她说:“困难确实是有,但是我们不会退缩,这次援鄂工作是对我们最好的历练,也是对我工作能力的最好检验,相信我们一定会尽职尽责,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完成好援鄂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武汉的抗疫战场上,何家乐不怕苦累、不惧困难,面对组织的关怀、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她常怀感谢、感恩之情。面对表扬,她常说,自己是平凡的,能够在抗击疫情中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自己是幸运的。这一段经历注定是她护理生涯中不平凡的一页,这将激励她继续奋斗,继续努力,不论何时何地,心怀感恩,青春无悔!

社区最美红马甲

——杨欣悦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里无疑是抗疫的最佳选择,但是北戴河区有这么一群“90后”,他们“逆流而上”,坚守一线,为全区上下筑起了“防护墙”。

杨欣悦,作为90后“居委会大妈”,大年三十到现在,她“狠心”将八个月大的孩子“丢”给姥姥,始终坚守在抗疫最前线。

身为社区的领头人,她瘦弱的身体仿佛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毅然担负起社区防疫的重任,带领大家电话排查、入户摸排、辖区巡逻、卡口执勤......为了扩大宣传,她随身带着小喇叭循环播放防疫知识,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大爷,非常时期不要出门,等疫情过去了再遛弯,快回家吧!”“阿姨,出门买菜一定记得戴口罩啊!”......即便辖区挂满了条幅、贴满了宣传单,她还是不放心的嘱咐着。

育花路社区居家隔离的居民数较多,她主动承担起帮居民购买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的任务,每天派专人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并嘱咐进行重点消杀。“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抗击疫情,育花路社区与您同在!”这是她贴在居民家门前的温馨提醒,也是她坚决守护居民的赤诚之心。

杨欣悦的辛苦被社区的老党员们看在眼中,老党员们纷纷主动请缨要为社区做贡献,她与他们一起熬制红糖姜茶,一杯一杯送到卡口执勤的志愿者手中,老党员们笑了,她却感动得热泪盈眶。

前几天,一张名为《守护》的海报在朋友圈广泛转载,其中的女主角便是她,熟悉的红马甲、红帽子,她用坚毅的眼神告诉我们,疫情当前,街居全体严阵以待,同心战疫!

疫情把杨欣悦变成了一个“狠心”的妈妈,但在其他人眼中,她是细心的“排查员”、 贴心的“服务员”、热心的“宣传员”,更是一名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团员。

“云网”最美搭建者

——程悦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2020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民皆战。程悦作为一名当代青年,面对疫情主动请战,用实际行动带头上前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疫情当前,医院成为最危险的地方,2月1号,在海港医院确诊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下,程悦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奔赴前线点位,他说“我是一名电信员工,也是一名当代青年,疫情来了,我必须要把责任扛起来”。他走进海港医院,为2个发热门诊,2个会议室共计4个点位安装了天翼云会议,并提供了免费的技术服务,保证了远程会诊的正常运行,得到海港医院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接到医疗机构,党政机关的云会议使用需求后,程悦率先响应,他前往人民医院,中医院,军工医院,开发区管委,海港区政府等单位,深入了解各单位实际困难并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为这些单位免费提供云会议服务。疫情期间,他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累计帮助100余家单位开通、调试云会议。此外,还充分利用公司翼填报产品,帮助社区、理发店、餐饮机构设计疫情填报二维码模板,减少疫情统计工作量。

2月17日,在得知秦皇岛市交通局要召开全市交通行业工作部署会的云会议需求后,他先后5次前往秦皇岛市交通局调试设备,协助市交通局召开涉及全市各区县,铁路、公路、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等多部门及其管辖企业的重要会议。

3月1号,应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防疫需求,上线推行秦皇岛市市民健康码功能,程悦同志积极响应,带领技术团队搭建云网环境,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确保了秦皇岛市健康码系统顺利上线。健康码系统交付后,他仍坚持每天去现场对平台进行巡检,同时制定24小时通信应急重保方案。为了应对平台访问量突增的情况,保持平台平稳运行,他与同事加班加点,多次对平台进行扩容,确保了健康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秦皇岛市300万居民的正常出行提供了保障。

使命在肩,程悦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24小时待命,用实际行动为抗疫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坚守的白衣天使

——李静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李静从踏入社会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信念和青春交付给了护理事业,“当一名白衣天使,用无私的奉献为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成为她事业追求的航向。

多年前李静丈夫意外去世,她毅然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大年三十,她接到取消放假的通知到岗备勤。在得知武汉亟需医务人员驰援的时候,她把刚做完手术需要照顾的公婆托付给自己的父母,义无反顾的写下请战书,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支援武汉,但李静的心愿最终没有达成。

2020年1月30号,李静所在医院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全院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抗疫工作,李静所在科室也接到了院里的紧急通知,要求将科内的所有病人全部清空,能转科的转科,能出院的出院。因为科里大多数是手术病人,都处在手术刚结束及恢复期,当病人得知要转科室或出院的情况下,十分的不理解,而且极度排斥,有的患者及家属甚至在病房哭闹,李静耐心的对他们进行安抚和劝导,向他们解释更换科室的原因并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在李静与同事们共同的努力下,病人及家属从不理解到全部配合,不到三个小时就腾出了科室的全部病床,清算了所有病人的全部费用,更换了所有病房的床单被罩并对病房内所有物品进行了消毒。

在防控工作中,李静积极响应上级命令,严格落实停止探视制度,为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她亲自致电每一位患者家属,做好他们的宣教及安抚工作。李静为了让科里姐妹们多一点休息时间去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主动承担科室护理班工作,每天帮助夜班护士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虽然每天下班后腰酸腿痛,但是她很满足,她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疫情能够早点结束。

李静以身作则,勇挑重担,不惧疫情,迎难而上,用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践行着自己的信念,用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医务人员的使命。

冀辽边界防疫卫士

——苏新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2020年初,一场没有硝烟却又来势汹汹的战争,在华夏大地悄然爆发。一支奔跑在抗击“新冠肺炎”前沿的队伍,默默的扎根在冀辽边界的边墙子检查站。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接到上级的工作任务后,这一支队伍把初心和使命践行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第一线,苏新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用实际行动把小岛人民群众挡在危险之后。

苏新积极加入青年突击队,带头写下请战书。他为了配合社区防控要求,干脆把妻子和年幼的女儿送到岳母家,撂下一句“疫情不退,我也不退”,一头扎进了检查站。在边墙子检查站及孟姜高速口防控执勤点,苏新踏踏实实的开展各项工作,一丝不苟的完成车辆引导、拦截,人员检查等工作,并配合卫健部门做好每一个环节,挡住每一处隐患,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据统计,仅苏新个人拦截及检查车辆12590台,配合检查人员25300人。

工作中,苏新始终保持“弓满弦、剑出鞘”的战斗状态,把疏堵保畅,快速引导疫情防控物资车辆作为重要工作。有一次,由于雪雾天气,高速全线关闭,辖区车辆大量增加,苏新在疏导车辆过程中发现,挂有条幅的四辆驰援武汉的物资车行驶缓慢,苏新第一时间向中队长张海峰汇报并立即与同事开展疏导,仅用5分钟就为物资车辆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全面复工复产工作开展以来,苏新总是第一时间引导持有特别通行证的物资运输车辆和政府企业组织的“点对点”农民工包车。用他的话说:复工复产是民生、是命脉,我迅速一分,重要的物资,就能快一分的到达群众和医护人员的手中。

(来源:网易秦皇岛)

【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先进青年事迹展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