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买官究竟需要多少钱?来看看你能买到什么官

在古代买官究竟需要多少钱?来看看你能买到什么官

买卖官位在古代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毕竟有卖的就有买的,朝廷卖 ,有钱的人自然就买。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卖官鬻爵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之中。不难看出,在那个时候买卖官位的事情是公开化的,是长久化的。在早期时候,卖官鬻爵在汉代最为频繁和出名。那么在古代买官究竟需要多少钱?不妨设想自己穿越回去,看看你能买个什么官。

据史料显示,在汉代买卖官位这件事是汉惠帝开始干的,但他只是小打小闹,行事悄悄摸摸,到驾崩也没做过几手买卖。但是到了汉灵帝时期就不一样了,他公开买卖官位,还设定了卖官鬻爵的交易所,对所有官位都进行了明码标价,连三公九卿这样的大官也是照买不误。他将卖官鬻爵这件事情进行了垄断化、规模化、规范化,而且无官不卖,他的开阁卖官真正具备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特点。可谓是别出心裁的一代帝王了。当然了,皇帝这个位置他是不卖的,除此之外,一切都有商量。由于他的这个举动,使得黎民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同时也加快了汉朝的腐朽速度,导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着重提到了他。“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这“灵”就是汉灵帝了。

在《后汉书》中对其卖官鬻爵的具体价码有着明确的记载。经考证,大概可以总结成这个样子:首先,在地方做官更便捷于鱼肉百姓,因此在同品阶时,地方官的定价要一般要比朝中官的定价高上一倍左右!然后再根据此官位每年的俸禄进行分别标价。像年俸一千石的官位,朝中官定价就是一千万钱,而地方官的定价就是二千万钱,也就是说,对官位的定价是此官位年俸的一百倍左右!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定价罢了,倘若有人同时竞争一个官位,那最后的成交价格就得随缘而定了。但即便如此,人们对买官这件事仍然是趋之若鹜。就连东汉时期的名士崔烈也是不能免俗,毅然加入了卖官鬻爵的大军。

下边我们要谈到咱自己了,汉时的一文钱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如今的一元钱。像三公九卿这样的大官,年俸大致就是二千石左右,也就是说,丞相、太尉等这样的官位被标价二千万钱。三国时期刘表这样的荆州牧,一年的俸禄就是一千五百石左右,相当上这样的一州之主,就需要一千五百万钱。县令年俸会根据所管辖的地区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大致在四百石到八百石之间。到此,我们不妨折算一下,带着资产穿越回去,能买到多大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