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底薪+提成”已過時,越來越多公司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

馬雲“底薪+提成”已過時,越來越多公司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

導讀:

績效是經營企業的基本目標,績效管理是企業必須實現的科學化管理方式。但是,績效管理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做不好可能適得其反。當然,做好了有助於實現績效倍增,同時對人才經營、內部優化、管理革新等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決定性價值。

馬雲“底薪+提成”已過時,越來越多公司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

有一家制造型企業,這幾年業績不太理想,老闆很著急,想快點改變局面、扭轉頹勢。

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績效管理的一些知識,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好機會。於是找來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商量如何實施。由於這位HR經理雖然科班出身,但年輕力薄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們就從其他公司挖了一名副總過來。準備在公司大力推行績效考核。

  1. 原來這家企業的管理層,除了業務經理是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模式,其他崗位都是“月度固定工資+季度獎+年終雙薪”,有少數高管則是“月度固定工資+季度獎+年終分紅(即年薪制)”。
  2. 老闆決定採用公司貼一點、從原固定工資中拿出一點出來組合成一項“績效工資”,然後通過每個月的考核與績效工資掛勾。

比如,生產經理的月薪是10000元,從中拿出2000元,公司貼進去2000元,其績效工資就是4000元的標準。公司宣佈這個做法時,管理層還是認可的,因為工資都加了,如生產經理從月薪10000元增至12000元。

馬雲“底薪+提成”已過時,越來越多公司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

老闆想既然加了工資,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考核的都是以企業的經營目標為導向。所以在定指標、目標時,老闆提出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要求和標準。

比如,公司銷售額,去年是7000萬,今年定的目標是9000萬,實際上前年是7800萬,說明公司這幾年都是在下降的。再比如,財務部有一個指標“費用率”,去年是25.56%,老闆要求下降10%,因此考核目標變成了23%。還有,人力資源部有一個指標“員工主動離職率”,去年是59%,老闆要求下降20%,因此考核目標變成了47.2%。這些目標都根據預算分解到每個月、每個相關崗位,然後與各自的績效工資掛勾計算。

  •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管理層都加了一塊工資,大家對考核也很期待,無論怎樣,至少是先加了薪然後再做考核要求的。新來的副總主導考核設計和落地,也是信心滿滿的。
  • 考核實施的第一個月:銷售目標達成率70%多,財務部的費用率指標實際達成率只有90%(實際上與去年持平),人力資源部的“員工主動離職率”指標達成率有95%,算是完成的比較好的,也不是他們做了什麼,只是在分解目標的時候刻章把前幾個月的調低了一些,這樣達成率數據好看了很多。
  • 這個月,沒有一個管理層的考核分數拿到標準的100分。比如生產經理現在的工資標準是12000元,他當月實際拿到手的是10500元。好在管理層都拿到了比過去的工資標準稍多一點的工資。
  • 到了第兩個月,情況也差不多。這個時候,管理層拿到工資後開始坐不住了,認為老闆和副總有意設定過高的目標,目的是為了扣減自己的工資。過了第三個月,就有管理層人員明確反對考核,找出各種考核的問題、毛病,試圖阻止考核的進行。
馬雲“底薪+提成”已過時,越來越多公司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

但是,老闆的態度很堅定,他認為一項變革在初始階段受到員工牴觸、不理解很正常,只要公司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就會開始習慣和接受。

轉眼到了年底,公司開始盤點這一年的經營狀況。老闆看到了全年的數據:銷售額6500萬,比上年下降了7.14%,目標達成度只有72.22%;工資費用率由23.55%上升到了25.69%,管理層平均工資增幅為5.45%。公司經營利潤首次出現了輕微虧損。還有更重要的是,有7個管理骨幹離開了公司,其中有5個在公司工作了8年以上。而且,已經有不少管理層人員透露,如果公司不取消這樣的考核模式,準備拿了年終獎另謀高就。

在年關時刻,老闆最終辭退了副總,停止了績效考核,重新回到過去的薪酬模式。但是,老闆對新的一年更加迷茫,因為市場競爭愈加劇烈、公司產品更新動力不足、質量交貨時好時壞、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每況愈下,企業盈之路何其艱難,出路、生機在何方?

馬雲“底薪+提成”已過時,越來越多公司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

考核只是管理工具,考核本身當然不會錯,錯在思維認知和操作方式

1、傳統工資結構:

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如果績效工資是固定的配額,無論是員工拿出了多少、企業投入了多少,員工都會認為這是自己應得的收入。當然,老闆會認為扣點沒關係,因為我扣的主要是加給你的。而員工並不認同。

馬雲“底薪+提成”已過時,越來越多公司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

2、傳統設計套路:

加工資+設定高目標+提高管理標準。這種方式的設計套路是先給員工加工資,然後將目標設定在很高的位置,強化壓力激勵、做減法,如果員工達不到高的目標或標準,也就拿不到當初說好的薪酬水平,或者任意從中扣減。這種設計,會讓員工產生反感、牴觸情緒。而且由於員工對高目標一開始就覺得不可能完成,因此真正達到的可能性更低。

馬雲“底薪+提成”已過時,越來越多公司用這種薪酬模式激勵!

3、傳統思維方式:

考核與激勵、利潤與工資的矛盾。老闆,付出了高工資,當然要通過考核保證更好的結果得予實現。員工,投入了時間、承擔了工作和壓力,當然希望得到越來越好的收入。所以,老闆喜歡做考核,而員工喜歡多激勵。其實這是人性所在,就象老闆想要更高的利潤、員工也想得到更多的工資,但這兩者之間絕對不能通過考核來實現,而是首先要解決利益上的平衡和趨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