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從《華為的冬天》裡品味危機意識!

疫後,從《華為的冬天》裡品味危機意識!

#危機#文/中梁教育

前段時間,隨著肺炎疫情的不斷蔓延,全國各地都延長了放假時間,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疫情帶來影響不僅僅是停工歇業那麼簡單,由於一部分企業停產沒有收入,工資、利息等剛性成本仍須支出,相當一部分餐飲、交通、旅遊、零售、製造等領域的中小企業經營將更加舉步維艱。

復工後許多老闆們,正一個個陷入焦慮,日夜難眠。大企業財大氣粗,抗風險能力強,但對於許多中小企業而言,邁過這道坎需要更大的努力。

今天我們就以華為的案例,希望他們的戰略思維能給你們以啟發。

從華為早期跌跌撞撞的國際化轉型過程可以看出,任何企業都有可能犯錯誤、吃敗仗,而華為的優勢在於能夠不斷試錯,快速調整戰略,找到自己的“產糧區”。

企業如人,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危機。

其原因可能是內部犯下的錯誤,也可能是外部環境的突變。

疫後,從《華為的冬天》裡品味危機意識!


危機之下,是一場物競天擇的淘汰賽,但是並非強大者得生存,而是有智慧者得生存。由此,企業的叢林在危機中得以欣欣向榮。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公司,,華為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危機文化和全面的危機管理。

華為管理危機的機制貫穿於從研發到市場的每一個運營環節,華為的危機意識自上而下地滲透於每一個員工的思想與行為之中。華為的危機管理可望成為中國式管理的典範。

.‍‍華為明天就會垮掉

文化的內核是基本假設,任正非的基本假設(也是他每天都在提的)是:“‍‍華為明天就會垮掉。”

‍‍在一次國際諮詢會上,‍‍華為公司的英國顧問期望任總能談一談未來10年或者20年的遠景,當時任總說了兩個字:“墳墓”,這就是任總對華為未來的假設。

他的顧問田濤寫了一本書,原名叫《‍‍卓越與孤獨》,‍‍意思是華為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家企業,‍‍但是‍‍它‍‍站在高處非常的孤獨。但是任正非瞭解後說:“華為稱不上卓越,‍‍我們天天想的就是如何避免死亡。”所以這本書後來就換了一個名字——《‍‍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

由此,我們得出華為的冬天論。

疫後,從《華為的冬天》裡品味危機意識!


當企業發展蒸蒸日上,華為任正非居安思危,對員工發表《華為的冬天》的講話,提出現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我們在春天與夏天要念著冬天的問題。任正非提醒並號召華為全體員工關注危機,時刻保持警醒意識,並以冬天比喻危機,為各種冬天未雨綢繆。果然2020的疫情冬天來臨,華為早已經備好越冬的棉襖,充足的現金流。

危機意識就是先於危機到來就感知到危機存在的意識。

我不由得聯想到任正非在很多場合公開強調華為人要有危機意識,寫文章驚醒“下一個倒下的是華為”,可見任正非的危機意識多麼強烈,哪怕是發展這麼好的企業。領頭人都這般,下面的團隊就不用講了。強烈的危機意識已經是華為的一個標識符,更是華為的一種特殊文化。

危機意識源於對未來前景發展的判斷,看到自己的差距。

華為近年發展勢頭迅猛,早已躍居國內移動手機第一,世界前三。但他們仍然看到自己前面的挑戰重重,壓力巨大。5G的發展、移動手機的功能擴展、人類使用的更加便利化都讓華為意識到需求與現實的差距。唯有認清自己,看到差距,才知道自己的路還有多遠,也才知道快速穩步前行。

疫後,從《華為的冬天》裡品味危機意識!


危機意識不斷驅動,讓你量變引起質變。

華為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了無數磨難,但每次磨難都是自己成長的最好歷練。一次次小的改變和促動,才鑄就了今天的華為。想想華為去開拓非洲市場,從無到有;開拓美洲市場,多少艱難險阻。但華為都沒有迴避和打倒,而是一次次回應和回擊,一次次讓華為變得強大狀和健碩。量的積累讓華為成為了今天的華為。

華為不斷創新背後的驅動力是危機意識,我們個體成長背後的驅動力同樣是危機意識。

華為在不同的年份都遭受不同的考驗,但每次危機都能夠成功越冬,迎來春天,我想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