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到底應該怎麼治?--第二篇之如何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

砂裡淘金

頸椎病是否都需要手術?

首先,我們強調一旦確診為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需要儘早的手術治療,並禁止牽引。因為脊髓的壓迫出現後,保守治療只能治標不治本,脊髓壓迫時間越長,病情越久,手術後效果越差。像一根小草如果被石頭壓了幾個月甚至幾年,已經失去活力,那麼即使把石頭完全移開,小草也長不起來了。神經也是如此,神經組織本身就比較脆弱,如果受壓嚴重或時間很長,就會產生了不可逆的損傷,我們在診室常被患者問及頸椎核磁共振檢查顯示脊髓高信號是怎麼回事?實際上這就是“脊髓變性”,脊髓不可逆的損傷的表現。這時即使搬掉壓迫的“石頭”,神經也很難完全修復,神經功能不會恢復。而牽引常常造成脊髓壓迫的加重,故應禁止。脊髓型頸椎病如不及時手術,後期容易造成癱瘓,給患者及家庭都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則可以首先嚐試改善不良生活姿勢,牽引、理療等,口服神經營養藥、肌肉鬆弛劑、消炎鎮痛藥物保守治療。大多數患者保守治療能得到滿意的療效,僅在保守治療3-6月後無效,或者出現上肢肌肉萎縮、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睡眠和日常工作時考慮手術治療。

“一句話治療頸椎病”是真的嗎?

網絡上有稱為“牛人一句話治好頸椎病”的治療頸椎病的小文章,主要包含拍肩膀、深呼吸、下蹲、後仰伸脖子的動作。這些動作鍛鍊了頸部肌肉和人體協調性,增強了肌肉的保護作用,對頸椎保健的確有好處,但其對已得頸椎病的患者的治療作用有限。特別是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遵照口訣鍛鍊並沒有效果,生活中還要特別注意防止摔倒、避免頸部劇烈的屈伸運動,如急剎車。因為上述情況可能會使頸椎退變、突出的組織突然壓迫脊髓,造成病情惡化甚至癱瘓。對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前面所述的口訣有緩解症狀的作用。“牛人的一句話”將肌肉勞損、肩周炎等的症狀都歸入了頸椎病,混淆了頸椎病的概念。

頸椎病需用微創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越來越流行。老百姓所熟知的微創治療是腔鏡技術,比如普外科醫生僅在肚子上打幾個小孔就能完成一些以往需要打開腹腔的手術。脊柱外科在骨性隧道里操作,不能借助工具有效擴大操作空間,難度遠遠大於其它學科。但實際上微創的概念不僅僅是小切口,現在的頸椎手術本來切口就很小,我們許多脊柱外科醫生在傳統手術基礎上使用顯微鏡,做到更精細的無創或微創操作,更少的神經、血管損傷,也是一種很好的微創治療方法。而微創腔鏡手術,在只有大約一公分粗細的椎管裡操作,對醫生的要求非常高,不熟練的操作更容易造成血管、神經損傷。因此不是微創手術創傷和風險就小。

另外,還有一類微創手術如神經根阻滯、椎間盤消融等也適用於一些神經根炎、椎間盤膨隆的患者,亦有一定的效果。

手術治療有多大的風險?

首先,各種手術有創操作都是有風險的。就如同每天都有人做飛機去旅行,飛機有失事的風險,且失事後果嚴重,但其發生的機率很低。同樣頸椎手術是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從原則上說,手術治療過程中任意一個環節都有風險,發生就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但風險發生概率很低。頸椎手術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有經驗的醫生及充分的術前準備會將手術風險降得更低。

頸椎病能徹底治癒嗎?

隨年齡增大,人體衰老,頸椎結構發生退變後,人體為了維持頸椎結構的穩定而產生骨刺作為“腳手架”輔助支撐,對頸椎起保護作用,有積極的意義,這也是自然規律。只有當骨刺或退變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才需要處理,但無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都無法徹底去除全身的骨刺,且徹底去除骨刺既無可能也無必要。現有的治療手段都只能延緩或改善頸椎病的症狀,而不能阻止人體衰老,當代科學技術還不能實現返老還童。

社會上廣告中宣傳的一些療法有效嗎?

現在社會上的廣告形形色色、治療方法花樣繁多。

1)戴鈦項圈: 鈦金屬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航天、航海工程的材料。在醫療領域,因其合金的優良機械性能及組織相容性而應用於臨床上多種醫用材料的製造,尤以骨科使用較多。但在眾多的使用過鈦合金材料的骨科患者手術後的隨訪過程中,沒有發現鈦有頸椎或者骨頭的保健的作用,且從原理上講鈦金屬也沒有這種作用。

2)各種保證治癒的口服中藥、祖傳秘方,其舒筋活絡、消炎鎮痛的效果,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有症狀緩解或止痛的作用,但多是治標不治本,且有些不規範的藥物添加激素及止痛劑,長期服用易造成骨質疏鬆、甚至胃出血等不良後果,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則會延誤最佳的手術時機。

頭暈需要到骨科看嗎?

以往有一類椎動脈型頸椎病,由頸椎退變壓迫頸部血管,導致腦部相對缺血,造成上述症狀,但近年這個概念在逐漸淡化,造成頭暈症狀的更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頸動脈斑塊、美尼爾氏綜合症等神經內科、血管外科或五官科疾病。所以目前我們建議有上述症狀的患者首先至神經內科、五官科或血管外科就診。

如何預防頸椎病?

我們非常鼓勵大家堅持頸部鍛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延緩頸椎的衰老很有幫助。在頸椎病發病前就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老百姓常說高枕無憂,但事實上“高枕有憂”,枕頭也應該稱為“枕頸”:枕頭應放在頸、肩部而不僅僅是放在頭下。枕頭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頸椎的保養,關鍵是頸部能否得到枕頭的支撐。如果側臥,枕頭的高度應大約為頭側到肩的寬度,如果仰臥,則需保證頸部有適當高度的支撐以維持頸部前突的弧度。辦公室的白領和伏案工作者不要久坐工作或看書、玩手機,可在每工作40分鐘左右休息幾分鐘,做一些舒緩的頸部屈伸、旋轉運動。此外,定期參加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體育鍛煉,加強頸部肌肉抗阻力練習,有助於維持頸部穩定,延緩退變發生。

程吉安(博士)

董健 (骨科主任,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