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上次我們說到在唐朝初期的時候,整個朝廷就一直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政稅收制度,面對出現的問題,皇帝們都是哪裡出現漏洞就補哪裡的方式來勉強維持中央政權的運轉。

這種情況,到了女皇武則天統治的時期,其實是出現過一些好轉的。武則天一上臺後,就馬上開始清查稅務,大力整頓財政狀況,想把帝國的財政制度拉到正確的軌道上。到武則天退位時,朝廷已經掌握了610萬戶口,這種進步是非常顯著的。可問題又出來了,國家財政收入是在漲,而支出同樣也在跟著不停的漲。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龐大的開支增長,主要就是體現在唐朝的官員數量膨脹上。上次我們聊過,在唐太宗時期,規定了整個政府的定員730人就已經到了用人數量的紅線了,到了後面唐玄宗時,光是宮女就高達四萬人,還有帶品級的宦官三千人。長安地區的官員數量足足就有一萬多人,另外加上皇家和官宦世家的子弟、僕人,整個長安城根本就負擔不起了。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其中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國家的經濟中心在往江南地區慢慢轉移。在唐太宗時,每年只要往長安地區送 20 萬石糧食就已經夠吃了,可現在每年運幾百萬石也不夠這些人吃。而古代的交通路況去運糧食,困難非常多,糧食的運輸成本比糧價還貴不少;用船走水路雖然價格便宜點,可黃河三門峽又是一個大障礙,沒法運那麼多糧食過去。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那又該怎麼辦呢?

在唐朝初年時人們就想出了一個很無奈的權宜之計——那就是皇帝搬家。比如,唐高宗就帶著武則天從長安搬到洛陽六至七次,說白了就是住長安沒吃的,只能帶著一大幫人住到運糧食更為便捷的地方住。後來武則天登上皇位後乾脆住洛陽,和長安說拜拜了,還把洛陽為“神都”,就把洛陽當成帝國的行政地點向外發出一切施令。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即便是在國力強盛的開元盛世期間,也沒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皇帝和官員們還是不停地在長安、洛陽兩地之間奔波,就開元年間,唐玄宗在洛陽居住的時間加一起,起碼有十年左右。大家想想,皇帝們兩頭跑,為一口吃的弄得這麼可憐巴巴的,和乞丐也差不太多,時間一長,心裡肯定就會覺得特別憋屈。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大家理解了這個現狀以後,再回到唐玄宗那個時期,就能明白後面的安史之亂的果是怎麼種下的。我們過去總是說,唐玄宗在早期是明君,只是老了以後,就變得昏庸糊塗了。其實真不是年齡的問題影響了政治決策這麼簡單,其根本原因是他一直要面臨的財政困局,這種壓力把他推向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要說唐玄宗李隆基剛上臺後,是真的很不錯,起用了一批賢相,比如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這些宰相們在治理國家的時候,都是為政清廉,輕徭薄賦的,當然這本來是沒什麼問題,可要站在財政的角度來看,問題其實很大。這批人只有節省開支的本事,並沒有增加財政收入的能力。節省開支做起來相對比較簡單,但是要做到財政收入增加,他們就老覺得這種行徑就是盤剝民間,和儒家所提倡的理想是相悖的,他們怎麼可能會幹顛覆自己道德價值觀的事情呢。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這個問題在宋代時期,也有一場著名的辯論,主角兒是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王安石首先說:“我非常善於理財,可以做到不增加民間的稅收負擔,同時還能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這本來是很了不起的本領。

可司馬光一聽,馬上就跳起來吼道:“真是豈有此理,這天底下的財富就TM這麼多,不是在官家,就是在民間,你說你不加稅還能增加收入,這分明就是動其他的歪心思去搶老百姓,照你說的這麼搞下去,只怕是害處會更大。”所以,唐代的那些賢相其實和司馬光的看法是一樣的,這也是儒家一直以來的治世主張。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但皇帝這邊光是截流不開源那肯定不行啊,錢哪夠用呢。於是唐玄宗身邊就出現了另外一支隊伍,就是專門幫皇帝搞錢的官員。其中最著名的是後李林甫和楊國忠。前面說的為官清廉的賢相是“賢相團隊”,後面這一撥搞錢的就叫“聚斂團伙”。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前期,唐玄宗還能在這兩撥組織之間玩一下平衡。賢相團隊負責治理國家、聚斂團伙呢,專門負責斂財,術業有專攻,分工明確多好,皇帝也樂於在中間玩弄權術搞平衡。但時間一長,這個平衡終將會被打破,為什麼?因為財政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大,皇帝只能乖乖地投入到聚斂團伙的懷抱中去啊。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最為典型的一次衝突,是聚斂團伙中有一個叫宇文融的人當了宰相,他當年就為國家增加了80萬個戶口,稅收一下增加了幾百萬貫,功勞大就必須要升官啊。但是賢相團隊的人就開始看不慣了,你有什麼呀,無非就是對老百姓下狠手壓榨嘛,誰不會似的,算什麼本事?所以宇文融只當了一百天的宰相,就被轟下去了。

當時唐玄宗對這種狀況也沒轍,他後來就問另外一個宰相裴光庭: “按你們的要求,我可是把宇文融給擼下去了。但他一走,我這日子過的可是緊巴巴的,你們誰能幫幫我呢?” 這時的裴光庭卻不吭聲了。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其實這種場景還出現過一回,那是在公元前81年的一場辯論,在漢朝的朝堂之上,一幫儒生很努力地批評著桑弘羊,桑弘羊是漢朝的聚斂團伙的代言人,儒生說桑弘羊搞企業,把鹽鐵歸國有壟斷經營,這就是典型的與民爭利,反正就是各種批評。但所有的批評,被桑弘羊一句話反殺:“你們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但國家有這麼多事要辦,如果我不這麼幹,錢從哪兒來呢?此時的儒生們面面相覷,根本拿不出什麼解決方案。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大家現在明白為什麼李隆基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這樣的貨色了吧,唐朝以後的人評價他們是大奸臣,但在當時政治環境中,他們可是為皇帝解決實質難題的人,在皇帝的眼裡,他們就是能臣。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李林甫任宰相19年,非常能幹,就是因為他能搞定財政問題。安史之亂的重要原因就是,把軍、政、財權全部給了節度使,尤其是安祿山這種胡人節度使,這條政策最開始就是李林甫大力推行的,之所以要這麼幹,就是為了解決朝廷的財政壓力負擔,更準確地說,這種政策是把財政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隱性處理,暫時是沒了疼痛,可問題依舊還存在,並且還轉化成了別的、更可怕的問題……最後導致安史之亂爆發。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後來李林甫死了以後,宰相就換成了國舅楊國忠,他能當上宰相其實楊貴妃並沒有幫他,而是他本身還算有點手段。他身上擔任四十多個職務,辦起事來效率非常高,更讓唐玄宗認可的地方,是他把國庫這一畝三分地打理得井井有條,決不讓國庫缺錢。即使後面到了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楊國忠首先考慮的是為軍隊花那麼多錢可心疼了,怎麼在花錢問題上儘量不動用國庫的銅板。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所以到最後楊國忠逼不得已做了一件事,派人到太原賣僧尼道士的度牒來掙錢,度牒就是國家認可出家人的執業證書。各位朋友請看,到安史之亂兵臨城下的時候,楊國忠的注意力仍然還在想法設法的搞錢。這也是唐玄宗為什麼重用他的原因。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唐玄宗晚年為什麼要用這兩個大奸臣,不是他年老昏聵,而是形勢逼人,明知吃止疼藥有副作用,但最後不得不吃。

今天我們說的這個故事,也是想提醒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如果大家立志要做一枚溫潤如玉的正人君子,不能只成為一個道德標杆,更要成為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因為當君子不能給出建設性意見的時候,那些小人的機會就來了。

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原來他倆身上都具備這種本領

好啦, 各位朋友們,為什麼唐玄宗會重用李林甫這樣的奸臣背後的原因,咱們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拾趣",謝謝您花寶貴的時間看完本篇, 看完的夥伴們動動您小手指點個贊再走好嗎,也好讓我知道是您來過了!那我們明天見!

【今日話題】:如果當時解決了財政問題,還會爆發安史之亂嗎?期待您的留言回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做刪除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