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说系列:董竹君——中国现代女权先锋(4)

欢说系列:董竹君——中国现代女权先锋(4)

董竹君与吴欢

再点花烛重拜堂

夏之时言而有信,二人一同东渡日本,先住代代木,后迁千驮谷。董竹君初为人妻自然有一番欣喜,可让她略有不满的是,夏的夫权主义甚为严重并未让她去学校上学,而是请了好几位家庭教师在住所开课,并在接触男士方面颇多限制。

不久,夏之时响应唐继尧、蔡锷将军领导的讨袁运动,回国入川,临行时,留给竹君一支手枪,一为防贼,二为保卫女人的贞节。

回国后,他仍放心不下,便让四弟夏逵远从上海抵达日本。名曰陪读,实为监护董竹君。

但总的说来,她比夏在时自由了许多,这期间除了认真攻读日课,也接触了不少中国留日学生,彼此谈论国内革命形势,议论传播苏联十月革命情况,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

建立了女人也能做一番事业的坚定信念。

经几位教师的领导,不到四年,她读完日本家政系全部课程后,应夏之时电命,董竹君带着女儿从日本来到了夏的老家四川合江大观田。

夏之时此刻身为四川靖国招讨军总司令,独霸一方,势力极大。

夏家乃封建大家庭,董竹君出身寒微,自然毫无地位可言。

夏母拒绝立她为正媳,家中来往的国民党要员、大亨,也对她时有微词,背后称她“如夫人”。

董竹君对此不以为意,终日操劳家务,教诲子侄,并以所学家政之道改造这个封建家庭,很快便得三亲六戚称赞,认为是这个家庭中唯一的女当家。

婆婆大为满意,主张明媒正娶,按封建礼仪,重新举行婚礼。于是夏之时、董竹君带着生下的女儿又重点花烛,再拜堂。

成了夏家的正式主妇。尔后便是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出世,日子颇为平稳。

欢说系列:董竹君——中国现代女权先锋(4)

董竹君、夏之时全家福

中国第一个娜拉

夏之时在护国之役胜利后,又参加了1917年的护法运动,这场斗争由于地方封建军阀势力阻挠而告失败,于1920年退出军政界,终日以搜集古董书画自娱,进而笃信佛教,并抽上了鸦片。

和丈夫成鲜明对照,受现代文明洗礼,从日本学成回国的董竹君,在当时国事日非的情况下,却是一种亢奋向上的情绪,力主实业报国,冲破夫权,先是办了个小型织袜厂,专门招收女工,随后又开了一家黄包车店,并把车夫们的工资定的很高,租金定的很低,为的是给贫苦人们以就业的机会。对社会尽绵薄之力。

“贵夫人”的这些做法,引起四川上层社会的纷纷议论,更激起夏之时的强烈不满,他怒不可遏地处处指责,三令五申让她罢手,大男子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

尤其让董竹君忍无可忍的是,他不允许四女一男上学,只在家里办私塾,并扬言女孩子不用上大学,男孩子长大跟他一两年就会出人头地。蛮横到无法理喻,甚至拳脚相加。

董竹君此时已有民主思想,苦口婆心劝丈夫振作精神,继续革命事业,可终归无用。加之她天生的性格刚烈,夫妻二人形同水火,1929年秋,29岁的董竹君毅然决然提出离婚。

夏之时从骨子里爱着董竹君,他料不到这位贫民的女儿如此的独立不羁,视豪门如粪土、视夫权如无物,公然反抗他的意志,他甚至哭求董竹君不要离婚,并问如此大的家庭给了她,还想要什么?

董竹君回答的干脆,“要女人的独立自由!”

董竹君不要财产带了四个女儿在上海正式离婚,四川议长被邀请以律师身份主持,很多朋友国民党老友,当众落泪,不理解如此好的一对夫妇为什么离异,实际董竹君的思想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时代。

离婚启事见诸报端,董竹君的名字轰动了上流社会,人们称她是“争女权的勇者”、“中国的娜拉”。

欢说系列:董竹君——中国现代女权先锋(4)

董竹君主动离婚还净身出户的行为,一时成为当时社会热议话题

《欢说系列》董竹君——中国现代女权先锋,分六期登完,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