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转自米宅

作者峰回


1

先看两则新闻。

一则远在天边!

4月10日,央行公布3月份M2余额为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这是过去三年来,M2增速再次回到10%以上的水平。(ps:M2又叫广义货币供应量,它的增速,直接反应货币的贬值速度)。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你的钱包正在正在悄无声息的缩水。

一则近在眼前!

4月6日,支付宝数据显示,余额宝收益率为1.9780%,是自2013年5月29日余额宝成立以来,首次跌破2%的关口。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余额宝,今年来,随着国家信贷金融政策的开放,银根的松动,金融体系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0年!低利率时代来临,老百姓的财富贬值速度越来越快!

钱越来越不经花,能不着急吗?

2

最近几天,瓜很多,有娱乐圈的,体育圈的,更少不了财经圈的。

财经圈的瓜,先甜后苦!

原本是原油期货价格,下跌55.90美元,报-37.63美元/桶,跌幅高达305.97%。

大家围观吃瓜,坐看这次美国金融市场的笑话,再次见证历史。

结果剧情反转的太快,打脸来的太猛——中国银行设计的原油宝成了被割韭菜,成了最后的接盘侠。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客户不仅赔光了本金,还需要向中行赔付高额的欠款。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中国银行风控,流程、宣传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的调查。

对于投资客户来说,贸然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抱着赌一把心态,盲目入市,往往就是赔个底掉。

人性都是贪婪的。尤其在目前财富缩水的大背景下。

如果有一个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10%,你会心动吗?

最近,一个朋友收到某房企的理财计划,5万起投,一年10%的收益,以自身在建的商业地产作抵押。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该房企在当地也算是知名企业,成立已经有20余年,开发了不少住宅和写字楼,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

关键是,一年时间也不长,5万起步,加入投入10万,一年轻松到手1万元,这样算下来,还是很让心动的。

那么10%的收益率在当下什么水平?

先来看一个目前社会上各种正规常见理财产品的统计表: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如上表显示,收益越高,限制越大。

8%收益率的信托投资,起步门槛最少就要100万元,对于普通老百姓,很难达满足如此大的资金需求。

所以10%的理财收益率,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那位朋友才会觉得,这是个增加“睡后收入”的好机会。

知道我在房地产行业从业,特意咨询我,到底靠谱不靠谱?

事实上,开发商开出这么高的融资利率,本身也是无奈之举!

3

今年,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将会特别的高!

日子将会特别难过!

因为新冠疫情,2020年首季度中国内地的房企都在打两场仗:

一场是营销战,抢销售、促回款、保现金流。

一场是融资战,找钱拿地、找钱还债、找钱续命。

但事实上,营销战,绝大多数开发商可谓一败涂地!

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全国TOP100房企销售业绩比去年同期下跌20%左右。资金回款远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无论是土地储备、工程进度、财务费用、甚至人员成本,房地产行业作为最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所以的一切,都需要海量的金融资源。

客户端得不到的资金,只能从融资端获取。

人分三六九等,开发商也不例外。

央企、国企、民企、个人、大大小小开发商,融资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最终成本的差距大到吓人。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从2019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看,民营房企的融资成本普遍6%-8%,个别此前激进扩张规模的房企融资成本达到9%。

绝大多数民营房企面临着融资成本高,融资少、融资难的情况。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相对于民营开发商较高的融资成本,央企在资金成本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普遍比民营开发商的融资成本低2—3个百分点。央企开发商的资金成本稳定在5%以下。

而在疫情期间,这种差距更是大的惊人。

佳兆业:1月9日发行一笔5亿美金的5年期预先票据,利率10.5%

招商蛇口:2月13日发行10亿超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2.7%

一个高达10.5%,一个低至2.7%,两者之间,仅融资产生的利差就高达7.8%。

尽管如此,能在公开市场上融到资,也不是所有开发商,都能办到的事情。

对于部分中小房企,尤其是地方性房企,即便是能融到资金,花费的时间和支付的融资成本,也远远大于大家的想象。

所以这么看来,对部分企业来说,10%的融资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

4

客户获得不菲的回报,开发商获得了较为便宜的资金。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这把开发商的羊毛能薅!

事实真的如此吗?

收益越大,风险越大!

投资者希望获得利益回报的完美逻辑链是:

开发商获得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卖出房子——回笼资金——分红获利

但事实上,外人很难获得企业的第一手财务信息。

究竟是短期资金过渡还是大面积项目烂尾。

2019年,三盛宏业暴雷,被企业员工追讨理财产品本息的消息,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这家在2019年上半年进入了百强。最高排名达到了91名的上海房地产企业,终因市场调整,陷入资金链断裂的悲惨命运。

在三盛宏业无法兑现员工理财资金的同时,还面临全国多个项目无法正常动工的窘境。

如今,三盛宏业在广东、上海、浙江、沈阳四个区域,多个项目均出现了“受资金影响而停工/半停工/未开工/工程滞后”的情况。

三盛宏业系已经拨动了破产的倒计时针。

关键的地方在于,在资金链断裂前半年,三盛宏业定向员工发行3亿理财产品,期限最少12个月,产品收益率1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开发商的羊毛,不是那么好薅的


年化14%的收益率确实是不错的投资,当时企业表面上也是蒸蒸日上,但是谁能想到,投钱之后员工不仅未收到利息,还在产品到期后连本金都没收到。

企业的理财产品,究竟是裹着糖衣的砒霜还是甘甜的蜜糖,犹未可知。

所以说,今年开发商的羊毛也不好薅啊。

5

我最终还是规劝朋友,放弃了那个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因为即便是行业中人,也很难获取企业的核心内部信息。

尤其是针对今年形势的不确定性,钱还是拿在自己手中最好。

“高筑墙,广积粮”现金为王,后发制人,在危机中生存下来而后抄底。

看准时机,去薅那些房企真正的羊毛。

那些在一二线城市,开发商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割肉的房产,不得不打折出售的房地产项目。

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更可靠的投资标的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