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明末興盛的“畫本”越來越“親民”,離不開文人的功勞

雅俗共賞|明末興盛的“畫本”越來越“親民”,離不開文人的功勞

明代畫本《狀元圖考》

古代中國,“畫本”是最早期的小說載體,也屬於中國古代古典小說的一種。古代可以識文斷字的人並不多,主要是以文人士大夫為主,以及一些豪門大戶在自己家中設立私學,以供家中族子學文。小說畫本多以講述社會各階層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所表現出來的勾心鬥角以及娛樂瑣事。

在明朝末期開始形成的畫本的受眾來看,文人士大夫階層佔了其中的極大比重,而最底下層的人們對於故事的好奇只能通過聽茶樓飯館裡的說書先生來得知。人傳人畢竟是故事情節變化幾番。為了更大程度上的擴大閱讀人群和受眾人,便在小說中增添以繪畫技巧來演繹的插畫,幾經改進,而後就有了流傳市井的畫本小說。

畫本小說不僅將文人士大夫們在政治生活上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描繪得繪聲繪色,還將下層人們生活的真實狀況環境描述了出來,引起了大批讀者的共識,也積攢了眾多的忠實讀者。

畫本小說從最開始的以文字為主,到明末後期的以插畫和文字共存,將文化的表達從高雅到了雅的通俗化。

將文化的通俗化傳播,“畫本”的興盛不僅為文化造就了巨大經濟市場,還帶來了文化的通俗化市場。這些都離不開文人士大夫在其中的巨大作用。

雅俗共賞|明末興盛的“畫本”越來越“親民”,離不開文人的功勞

以文字為主的"畫本"

明末時期"畫本"的興盛,文人士大夫們所引領的時代潮流

1."畫本"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明末時期的畫本,主要是以圖像為主體的書籍,並且其中並不包括文字或者包括少量的文字,讀來通俗易懂,受眾者頗多,上至文人墨客,下至老幼婦孺,皆是喜愛畫本。

最開始第一類的畫本就是在明清時期出現的,這個畫本最初是來源於佛教的講解插畫,其扉頁就繪有佛教佛像畫。元代的主要畫本開始出現了以上圖下文的形式呈現在讀者的眼中,即便其中文字佔有很大的比重,但其主要目的還是以文字來表達其中想要傳達的中心內容。之所以會以減少文字比重,增加圖畫的方法,就是為了增加讀者擴大閱讀量,從而達到宣傳文化核心思想的目的。

另一種畫本就是以人物為主,

只要講解畫本核心人物的優秀事蹟,從而達到勸惡揚善的目的。並且其畫本中的版畫十分精緻,教育內容也十分的言簡意賅。簡明扼要的就將書中的主要內容總結出來,使人讀來通俗易懂,簡單明瞭。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明末時期的畫本主要是通過優質的繪畫技藝,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達到教育意義,從而推動了文人士大夫階層書籍開始不斷"雅"的通俗化。

雅俗共賞|明末興盛的“畫本”越來越“親民”,離不開文人的功勞

“畫本”

"畫本"的發展帶來的興盛時代,是歷史的超前傑作

1.流行於文人士大夫之中的"雅"的書籍之通俗化:

在古代無論是哪一個朝代,文人士大夫在社會習俗,文化娛樂方面的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明代的小說就以通俗市井化為其的主要特點,不僅表現在思想文化的世俗化,還表現在題材的市井化,語言的通俗化上面。

這些都在於當時的思想觀念開始不斷萌芽,哲學啟蒙思潮不斷湧現,市井世俗觀念,批判文學思想和通俗文藝文化的熱潮興起,從而帶動了一大批市井的讀者。但最早的"雅"的書籍的通俗化出現,還是主要流行於文人士大夫之中。

雅俗共賞|明末興盛的“畫本”越來越“親民”,離不開文人的功勞

插畫和文字共存的“畫本”

文人士大夫們在社會階層中佔了很大的一個比重,眾多的書籍內容也是關於文人士大夫們在政治領域文化習俗方面的眾多故事,市井階層的人們也喜愛閱讀這方面的題材,這就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以文人士大夫思想情趣,歷史所聞,文人韻事,神鬼精怪等等為題材的書籍出現。

文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流行畫本的題材,也成為了其在政治領域可以炫耀的資本,文人們樂於表現自己 也樂於接受市井人們的崇拜。他們熱衷於表達自己的文化情趣,表達自己心目中的雅俗志趣,從而帶動著社會文化"雅"的書籍之通俗化。

2."畫本"的流行推動了文學通俗化的發展:

在最早期的"畫本"之中,內容還比較晦澀難懂,且內容題材也是偏向於上層志趣,故事情節眾多隱藏細節,結構複雜,且多以文字為主要中心,缺少吸引力。到了後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不斷髮展,從而推動了"畫本"的通俗市井化發展。

其內容多以描寫文人士大夫們相互在政治上勾心鬥角,不擇手段的追求功名利祿,作者以市井人員的角度來剖析了文人士大夫們的陰暗心理,也反映了市民們的愛憎分明和追求自由的理想。

雅俗共賞|明末興盛的“畫本”越來越“親民”,離不開文人的功勞

明代文人士大夫

為了達到讓更多市民感受到自己與初中的主人公同病相憐,志趣相投的目的,畫本不斷的改進,不斷朝世俗化發展,更為了讓市民們讀懂故事的內容增加了許多優質的版畫。明朝的畫本自此開始達到了鼎盛時期。

"畫本"市場的建立,推動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雅的書籍之通俗化

1.雅俗"畫本"市場的轉變:

在明朝末期,以市井人物的生活瑣事為題材的畫本小說悄然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和娛樂項目。不再像之前一樣主要以上層人物的故事為題材,而是多取材於市井人物,市井傳聞,畫本主要以描寫中下層人物的故事為主要內容。

文人士大夫的"雅"開始變得通俗化,市場不斷向中下層生活的人們轉變,成功以續寫故事,評斷是非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些題材和創作主旨都成為了廣大市民甚為喜愛的內容。內容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不斷牽動著市井人們的心理情結。

明代小說的市井化興起原因也有當時啟蒙哲學思潮的興起,文人們不斷解放思想承認自己在利益,慾望,情緒等方面的個性觀念都有所不同,開始關注世俗,面向市井,不斷為世俗化小說畫本創造出思想基礎,語言也開始淺近樸實,雅俗共賞。

雅俗共賞|明末興盛的“畫本”越來越“親民”,離不開文人的功勞

明代市井人物的生活

2.市場的轉變推動了文化的雅俗發展:

文人士大夫們志趣的不斷轉變,不僅推動了文化雅俗化的發展,也帶動了市場開始不斷面向中下層人員的基礎受眾慾望,還牽動著古代封建社會思想改變的浪潮。當時的畫本小說家們在經歷了時代思想浪潮的衝擊和洗禮之後,價值觀念和創作心理也受到了巨大的改變。

許多的作家都是出身於上層名流,在真正接觸了下層民眾的真實生活之後才寫出了帶有世俗色彩的優秀著作。更是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逐漸以世俗人員充斥其中,畫本小說多以市井人員為受眾,作者不斷迎合讀者的閱讀興趣,最終才造就了真正具有市民階層審美趣味的優秀畫本作品。文化市場的雅俗發展離不開市井人員的原型發展,也離不開眾多文化創作者的艱苦付出。

結語

明末時期的"畫本"之所以會發展如此之迅速,成果如此之卓越,不僅僅要歸功於文人士大夫的帶頭作用,還離不開商人們的內在推動作用。在明朝時期,社會經濟開始不斷髮展,一大批以工商業為生的階層開始出現於生活的各個角落,成為了社會階層的一個大分支。在社會角落中生存奔波,這不僅沒有造成社會發展的混亂,甚至帶動了國家商品經濟的繁榮興盛。

雅俗共賞|明末興盛的“畫本”越來越“親民”,離不開文人的功勞

明代商人

人們經濟水平提高了,便開始不斷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這時的文人士大夫正好就滿足了中下層人員的需求,他們開始對上層階級的生活志趣感興趣,畫本小說正好就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從而不斷推動古代明朝時期通俗畫本小說的發展壯大。文人墨客們不再只一昧的追求自己的文化志趣,而是開始逐漸迎合中下層人員的閱讀喜好,從而不斷推動著明末時期"畫本"的興盛與市場的不斷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