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爆紅背後的男人

文/胡克非


《棒!少年》爆紅背後的男人

日常訓練中的孫嶺峰。圖/受訪者提供


棒球基地北邊的農田著火了,風很大,濃煙很快騰起。


孫嶺峰小跑著去查看情況,確認火勢不會影響基地後,又癱坐在椅子中。


5年裡,基地搬了4次家,他深知找到一處安身之所有多不容易。


他很疲憊,在紀錄片《棒!少年》上映後,幾乎沒有休息。


他身著印有“強棒”字樣的棒球服,面色黝黑,卻目光如炬。


為了68個特殊身世的孩子,這些年孫嶺峰搭上了全部積蓄,賣過房子,也賣過車子。


這些年間,他心臟裡多了4個支架,每天要服用大量藥物。


翻看著媒體和觀眾發佈的觀影感受和體會,多是讚美之詞和對孩子的關心。


欣慰之餘他清醒地認識到了一個事。


自己,沒有退路了。


沒有棒球,我就是一個流氓


這句話是紀錄片中孫嶺峰的一句獨白,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


1978年,孫嶺峰出生在一個北京普通工人家庭,家裡條件不好,父母沒有精力和能力給予他優秀的教育,他的人生彷彿已經被規劃好,隨便念念書,等父親退休頂班進工廠,成為一名光榮的工人。


直到他小學二年級,第一次見到張錦新。


張錦新作為體校的棒球教練,本職工作就是尋找體育苗子,通過培養將其輸送至省、市乃至國家運動隊,輸送人數是考核張錦新工作的重要標準。


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青少年運動員,張錦新選擇和中小學合作,自己去學校尋找生源,並在學校就地訓練,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棒球的選材,主要看孩子的爆發力和未來生長髮育的可能性,初次見到孫嶺峰時,張錦新並沒有相中這個矮小的孩子,但看他有點興趣,便掏出一個棒球讓他扔扔看。


孫嶺峰和棒球第一次接觸,便是以砸碎學校一塊玻璃結束。


“孩子你爆發力不錯,你願意練棒球麼?”


就這樣,張錦新成為了孫嶺峰的師父,一晃快40年了。


當小學畢業時,張錦新為了保持孩子們的高水平訓練,聯繫了自己在北大附中的同學,將一批優秀的孩子,送去了北大附中讀書,同一批孩子唯獨剩下了孫嶺峰。


他跑得不快,跳得不高,技術水平也是同一批孩子中最差的。而文化課更是無法跟同學相比,在當時孫嶺峰看來,自己基本上是廢了,中學畢業後,估計就是混社會的命運了。


張錦新深知自己這個徒弟不是學習的料,再次找到孫嶺峰告訴他,“你要不想變流氓,就把棒球再好好練起來,這是你最後的機會。”


“誰會想當流氓呢,我就玩了命的練。”從北京隊二隊到一線隊,再到國家青年隊,最終到國家隊,成為亞洲“盜壘王”,代表中國登上奧運會賽場,逆轉擊敗中華臺北隊,孫嶺峰成為了中國棒球界無人不知的名字。


《棒!少年》爆紅背後的男人

國家隊時期的孫嶺峰。圖/受訪者提供


身體條件不出眾,孫嶺峰就用技術彌補,通過細緻的觀察和出色的反應,孫嶺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1996年,技術出眾的孫嶺峰被美國職業大聯盟西雅圖水手隊看中,對方希望讓他出國打球,承擔全部開銷並支付給北京隊一筆不菲的費用,但終究是沒走成。


職業棒球在國內的市場依然沒有達到孫嶺峰期待的樣子,在職業生涯巔峰期,孫嶺峰決定退役。又過了幾年的教練生涯後,孫嶺峰倦了。


棒球職業聯賽因經營不善停擺,孫嶺峰甚至自己找錢成立了公司把聯賽又做了起來,他希望打造一個棒球的產業鏈,實行項目化推進棒球的產業化。


但事與願違,孫嶺峰把這個事情想簡單了,棒球的式微彷彿如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人才斷檔,產業停滯,棒球這條路彷彿走不通了。


無法想象的窮


2015年前後,他看到新聞,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缺衣少食,他曾通過某些機構捐助過一些錢,但後來另一些新聞爆出,讓他對自己的捐助能否順利抵達孩子手中產生了質疑。


能不能找找這些孩子,讓他們練棒球?自己既然能成功,那這些孩子也一樣能成功。


就這樣,孫嶺峰成立了強棒天使棒球隊。


按照孫嶺峰的計劃,去北京周邊尋找生活困苦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將他們培養成才,讓改變過自己命運的棒球再次改變他們的人生。


但事實上,他見到的孩子,遠比自己小時候的條件還要差。


“你閉著眼睛想,最窮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這些孩子的生活只會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


孫嶺峰堅持,每一個孩子的家,自己都要親自去看,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們的家庭情況是真實的。


最初,在朋友推薦下,孫嶺峰去了梁正雙的家。


那時,他想不到小雙會因為《棒!少年》這部紀錄片成為無數觀眾的牽掛。


小雙未出生,父親去世了,母親在生下他和雙胞胎哥哥後就離開了家,再也沒回來。因為養不起,大伯把哥哥送給別人撫養,留下小雙。


小雙這段經歷輕描淡寫,卻讓人倍加動容。


“本來要送走的是我,但因為我太小了,人家怕養不活,又給我送回來了,差點把我埋了。”


再後來,大伯也去世了,留下了二伯和小雙相依為命。二伯年邁,身體有病,出門打工都沒人要。


孫嶺峰對小雙的二伯提出想要帶小雙去北京練棒球的願望,二伯聽不懂棒球是什麼,就問了孫嶺峰兩個問題:


“管飯吃麼?管他讀書麼?”


“管。”


“行,你帶走吧。”


就這樣,孫嶺峰帶走了小雙,即便是他柔弱的身體和相對脆弱的性格,並不適合棒球這項體育運動。


《棒!少年》爆紅背後的男人

二伯將小雙交到孫嶺峰手中。圖/受訪者提供


“不把他帶走,他這一生就止步在那個村莊,兒時的痛苦會纏繞他一生。”


紀錄片中的另外一個主角馬虎,性格和小雙截然不同。


“我叫馬虎,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


代替孫嶺峰家訪的是負責孩子生活的郭忠健,這名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高材生,因為熱愛棒球,結識了孫嶺峰,並加入了他的公益事業。


那次,郭忠健拿著一份當地掛職幹部推薦的名單,從北京驅車1000多公里到達了寧夏西海固,在那裡,他先後考察了十餘個家庭。


“要麼是人家不願意孩子來北京,要麼是家庭沒有我想象中的貧困,只有馬虎,家裡的狀態是真的差。”


馬虎的母親在他出生三個月後就跑了,父親健在,但他大部分時間在外面打工,與孩子為數不多的接觸,是一邊喊“老鐵,刷點禮物”,一邊讓馬虎衝著手機跳舞。


馬虎奶奶年紀大,針線活已經做不得了,馬虎就靠奶奶討來的百家飯、百家衣長大。一老一少,相依為命。


馬虎有個姑姑,但姑父不讓馬虎進家門,見到馬虎便會動手打他。


對於馬虎來說,幾頓吃不上飯,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按照孫嶺峰的要求標準,馬虎身高不夠,年齡也超齡了,理論上不應該被帶走,但郭忠健還是把他帶上了車。


馬虎走的時候,沒有什麼行囊可以收拾,家中連一件能帶走的衣服都沒有。


貧困家庭的孩子普遍很瘦小,穿著破爛,見到生人就嚇得往後縮。在玉米堆後,有的抄起大鐵盆扣住自己的頭,還有的喊孫嶺峰是騙子,又踢又踹。孫嶺峰和當地政府協調,與監護人簽訂協議,把他們帶到北京,進行棒球培訓。


來基地的頭兩個月,馬虎每頓飯都要把自己吃到吐為止。因為在他的潛意識中,不知道下一頓飽飯是什麼時候,整整兩個月,馬虎才確信,當第二天太陽再次升起來,自己還會有3頓飽飯吃。


就這樣一批批將全國各地的孩子接到基地,5年來棒球基地從最初的7個孩子變成了68個孩子。


其中還有從大涼山帶到北京的20個女孩子,孫嶺峰說那是個意外。


“那次去大涼山,本來就想找一兩個孩子帶走,結果一家一家的走下來,每個家庭的狀況都讓我心碎,最後我一咬牙,帶回來了20個,這也是我能力的極限了。”


在基地的會議室牆上懸掛著每個孩子的照片,每張照片下都寫著他們的姓名、籍貫、出生日期,還有一個特殊的日子——重生日。


《棒!少年》爆紅背後的男人

孫嶺峰與大涼山來的女孩們。圖/受訪者提供


孫嶺峰希望孩子們從到達基地的那一天起,重新把本應屬於自己的人生找回來。


棒球是“回家”的運動,從本壘出發最後回到本壘結束,就連棒球運動的得分方式都區別於足球、籃球的射門投籃,是“safe at home”(安全回家)。


孫嶺峰給了孩子們一個家,他希望通過關懷、陪伴、教育,讓這些孩子的臉上看不出曾經的坎坷。


“那本就不應該是他們承受的東西。”


人生很長,回家不易


孫嶺峰的計劃分三步,第一是先資助,第二成人,第三成材。


在基地,每個孩子都有一段值得訴說的往事,有父親挖礦受傷的、父母沾染毒品的、單身母親無力撫養的……他們幾乎是一群“孤兒”,若不是父母缺位,自顧不暇,絕大多數家庭都不會捨得自己的孩子離家千里。


練習棒球是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也是一條無法預測未來的道路。


在孫嶺峰眼中,棒球基地不單單只是一個給孩子們進行訓練的場所,它還是一個庇護所,給了這些無法得到家庭溫暖的孩子們安身立命之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沒有血緣的家庭關係。


“有爹有媽的孩子,他們可以拼爹拼媽拼資源,不需要我。而這些孩子,他們需要我,我才更有存在感。”


孫嶺峰曾經有過一段並不成功的婚姻,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在棒球基地,他卻是個非常合格的“父親”。


孩子們從各自的家鄉來到北京,要適應完全不同的生活,有的孩子從來沒見過廁所,從小都是隨地解決,上廁所都要重新教,有的孩子從沒有見過蝦,食堂做了蝦,竟是連著蝦頭和殼一起吞下,這些小事,讓孫嶺峰心酸。


孫嶺峰要求,孩子們每頓飯必須要有肉,有蔬菜,有足夠量的主食,每天必須有牛奶雞蛋供應,哪個人敢在孩子的伙食上偷工減料,他眼睛一瞪,張嘴就罵街。


“先要讓孩子吃飽飯,穿暖衣,感受到呵護和關照,才能再去聊體育訓練的事情。”教練組的成員除了要給孩子們傳授棒球技能,也間接地承擔起了監護人的責任,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評估身體健康狀況,還要幫助他們改掉因常年缺乏家庭管教而養成的不好的脾性。同時還需要在成長中給予心理上的撫慰和關懷。


“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孩子從小的環境沒有給他們交流的機會,這讓他們有壓抑、有敏感、有不安,當然也有更多屬於這個年齡段的天真、幼稚和叛逆。作為成年人,給予他們更好的生活中,就必須包含更多的人文關懷。”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24小時全方位的教育,通過生活的細節到每個點進行教育。”


在許多孩子的童年中,實現溫飽都很困難,文化和體育的基礎更是非常薄弱,想讓這些孩子通過體育運動改變命運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為了孩子們的訓練,孫嶺峰找到了已經退休的師父張錦新,全面負責孩子們的訓練工作,起初張錦新每日驅車往返,後來索性搬到了基地裡。


“住了一個禮拜,不想走了,我覺得他們明天也需要我,後天也需要我。”


張錦新執意選擇了一間離孩子宿舍最近的房間,那並不是居住條件最好的房子,但在張錦新看來,教練員必須住在孩子身邊,才會知道孩子們每天有什麼問題,孩子們也可以隨時來找他。


幾乎所有的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棒球,對於體育訓練也是一片空白,這對於張錦新和孫嶺峰而言,同樣是一種挑戰,但張錦新願意接受挑戰。


“憑什麼孩子家裡窮,就必須一輩子比別人矮一頭?”孫嶺峰說,他希望能將孩子們打造成一支頂級棒球隊,或者至少,把他們培養為不卑不亢、能適應主流社會的人。


“孫嶺峰是我的徒弟,他這麼做,也是在傳承我的意願和教學訓練方法,他搭上了所有的精力和財富,我一個老頭子,有什麼理由不支持他?”


就這樣,孩子們在吃飽穿暖的基地中跟著師爺一天天的練了起來,從最基本的開始,逐漸掌握棒球的基本規則,到後來的在全國比賽中幾乎戰無不勝,大家開始知道有這麼一群孩子在孫嶺峰和張錦新的帶領下,為了改變命運,奮力揮棒。


有了張錦新對於訓練的大包大攬,孫嶺峰得以抽出身來不斷思考孩子和基地的未來,成立5年裡,基地搬了4次家。有基地產權的問題,也有資金的問題,孩子們跟著孫嶺峰顛沛流離,一直沒能徹底安定下來。


身邊有朋友質疑他,“這些孩子能打棒球麼?你做這個事情能賺錢麼?”


孫嶺峰有些憤怒,“先把這些孩子養活,再聊賺錢的事。”


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基地的日常開銷逐漸加大,孫嶺峰不得不思考,未來的路究竟要怎麼走。


或者說,怎麼走才走得紮實。


《棒!少年》爆紅背後的男人

幾年訓練後,孩子們變化顯著。圖/受訪者提供


兩個邊緣群體的相互救贖


在紀錄片《棒!少年》上映後,有人把基地的貧困孩子和棒球,稱為兩個邊緣群體。


孫嶺峰做的事情則是讓兩個邊緣群體相互救贖。


棒球基地的孩子顯然是邊緣化的群體,他們遠在貧困地區,缺衣少食,精神文化生活極為匱乏,無人關懷,成長前景堪憂。


在很多人眼中,棒球這個在北美和東亞商業化職業化很強的運動,在中國遲遲沒有發展起來。懂得棒球規則的人少之又少,沒人玩也沒人關注,對內沒有群眾基礎,對外沒有賽事獎牌,是個邊緣化的運動。


北京奧運會應該是棒球最高光的時刻,即便是在奧運賽場上逆轉擊敗中華臺北隊,也並沒有挽救棒球的頹勢,隨後幾年奧運會賽場上甚至剔除了棒壘項目,少了大賽的支持,國內的棒球職業化同樣艱難,市場萎縮,職業隊伍解散,棒球整體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


為數不多的棒球場地,也隨著各地房地產開發,伴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遠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得不承認,棒球同樣成為了一項邊緣的運動。


幾乎沒人會相信,棒球的產業能在中國復興,棒球這項運動能達到足球、籃球或是乒乓球這樣的高度。


但,孫嶺峰相信。


“美國為什麼要大力推廣NBA的全球化?”


“是因為NBA在美國本土幹不過棒球!”


“除了美國外,日本、韓國的棒球水平都很高,這說明什麼問題?”


“說明棒球不需要太高的身體天賦!亞洲人也能玩!”


“我們國家要從體育事業向體育產業發展,這說明什麼問題?”


“這說明要尋找成熟的產業模板,棒球就是!”


“你看很多貴族學校都開設了棒球課,這是為什麼?”


“是因為棒球是一種文化交流手段,可以促進孩子在未來更好的和外國人交流!”


“當一個產業建設初期,最缺的是什麼?”


“人才!”


孫嶺峰用一連串設問,來闡述他對中國棒球和自己基地未來的信心。


在孫嶺峰看來,體育是不分國界的,不應該狹隘地站在中國市場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放在國際市場來說,它是全球第三大體育項目。


中國的棒球產業算比較初級的,這中間的差就是產業發展的紅利。中國的足球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產業高度,它想著再邁進一步都非常困難。籃球也達到一定高度,當然也有很大的空間。而棒球初級,想十倍、百倍的成長是很容易的。


孫嶺峰有一個觀點,棒球未來一定是中國體育產業的支柱型產業,這是大勢。


回到棒球基地的視角來看,由於選材並沒有以運動員的條件進行,這些孩子的身體天賦和心理狀態參差不齊,年齡跨度較大,這對於棒球訓練來說同樣難度巨大,但孫嶺峰依然顯得樂觀。


我國現有11所高校可以招收高水平棒球運動員,孫嶺峰的強棒天使棒球隊,在國內目前的水平穩居前三名,按照孫嶺峰的推斷,這些孩子拿到國家一級運動員資格不成問題。


用腦子打球,用眼觀察,用心思考,是孫嶺峰總結自己職業生涯成功的要素。“我和師爺手把手的教,把這些年我走過的彎路都教給他們,能差麼?”


更重要的是,相比起其他業餘棒球培訓班、俱樂部來說,基地給了這些孩子更寶貴訓練時間和機會。


“有錢人家的孩子一禮拜練2個小時,我們的孩子每天練一下午,你說這個差距有多大?”


“最差的結果,他們打不了職業,也能通過棒球上個大學,最不濟還能留在基地做一個教練,養活自己肯定是沒問題。”孫嶺峰又一次瞪圓了眼睛,很篤定地說。


曾經加入孫嶺峰公益團隊的郭忠健,如今暫離棒球基地,加入了東北大慶的一個建設項目,在郭忠健看來,棒球給孩子們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些孩子能最終達到怎樣的競技水平,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他們的成長中欠缺了很多東西,有的能補,有的不能補,而成為運動員對於常人而言絕非易事,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就要顯得更加困難。


姚明、劉翔、李娜這些家喻戶曉的名字,甚至成為國人眼中某些體育項目的代名詞,孫嶺峰希望基地中的孩子,也能具有明星的潛質,在紀錄片上映後,馬虎便顯現了這樣的特徵,面對來訪的媒體和愛心人士,馬虎顯得很興奮,充滿表演慾望。


但在郭忠健眼中,馬虎距離一名優秀運動員,還有很遠。


《棒!少年》爆紅背後的男人

紀錄片《棒!少年》中的雙男主小雙(左)和馬虎(右)。圖/受訪者提供


“基地的孩子們已經見到這個世界了,這是另一個世界。如果帶出來又送回去,傷害是巨大的。你還不如不帶他出來,他沒見過就不會有任何訴求。我不願意揹負這種罪惡感。”


紀錄片的結尾,小雙離開了基地回到老家的二伯身邊,兩年過去了,小雙又回到了基地,不變的是他溫暖的笑容。


當問及張錦新,小雙還能打職業麼?


張錦新深深吸了一口煙說,“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